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这个家庭走进诊室时,我的目光即被珂珂吸引。这是一个长相秀气而行为夸张的男孩。白皙的脸上戴着一副白边近视眼镜。不停地打呃、甩头,不停地说话。双手挥动着“奥克曼”打架的玩具,即使在回答问题时也不肯停下。“为什么今天不去上学?”我问道。“老师不好。同学们也都欺负我。”珂珂的目光露出敌意,“我要把他们的脑袋都搞乱!”“这孩子过去是这样子吗?”我问他母亲。“不!”母亲说道。“这孩子从小文静、胆小,近半年来却容易发  相似文献   

2.
和城里别人家孩子一样,我的孩子也被作业大山压着,也不时地像赶场般去补课。这样,孩子的文化课基础确实扎实了,可他们的社会常识、生活知识却十分贫乏。由此,我的孩子也曾经提出一些对农村孩子来说十分低智商的问题。“桃子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水里?”“米饭是机器造的吗?”记得我女儿一次去外婆  相似文献   

3.
常晓蕾 《神州》2012,(17):67-67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到:“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但是对于农村中学,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初中学生音乐基础薄弱.没有学习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兴趣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薛峰 《南京史志》2023,(42):9-10
<正>三水交融韵古城,崇儒学派教风扬。在我心中,水是泰州文化之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水的品质。一、水滴石穿,若水之坚韧守初心2009年,我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在农村中学工作了整整十年。在那里,一支支细流穿越农田,奔向广阔的周山河,这让我懂得了水柔而有骨的信念。这十年里,虽见证了农村学校从辉煌过往到日趋艰难的变迁,但我认为,“调整”“说服”“接纳”是“农村学校守夜人”的时代痛点。正是这段时期,  相似文献   

5.
一些家长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常常抱怨说:“孩子大了,不服管了,你说东,他偏说西;你叫他打狗,他偏去撵鸡。”“唉,我那孩子小时候很听话,自从上了中学,不知怎的,老是跟我顶嘴。”这其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怎样教育长大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云得心事     
正有人说,少年像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认为,少年像云,半是明媚,半是忧伤。不久之前的一个早晨到了学校,手上不小心蹭到了灰,便就近到一楼的洗手间洗手。一进去,齐刷刷的目光射过来,带着无限的惊恐。他们见我只是洗手才松了一口气,继续同手中的作业奋斗着——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当初我读初中的时候,那些刚读初中还未适应中学节奏的孩子中总会有一批人早上躲进厕所半抄半补着作业。记得当时出厕所时,我还眉眼盈盈,只觉得这场景特别好笑;现在想来,忧伤却溢出了心房——不知是为他们,还是为自己,抑或为那  相似文献   

7.
正"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是教会他们做人。"这一段话让我想起刚刚从我班毕业的这群农村的孩子:这儿是农村,大多是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老人们在家种地,照顾孩子去上学。每天只要按时做好饭,让放学的孩子回家吃饱了,穿暖了,其他的,很少要操心,就算有老师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大多也只是敷衍了事,除非有些严重的,老人们只需再通知给远在外地  相似文献   

8.
我的儿子叫贾庆祥,是宜宾市第一中学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帮助他规划过人生,而是尊重他的兴趣爱好,一天天地看他长大。儿子荣获过“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还是“中美太空少年计划”的最终获胜者。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我的感触是:只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选择,就能把孩子引向成功的巅峰。  相似文献   

9.
师族稗史     
这一族 ,即韩愈所说的专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活动的那一族 ,不妨恭称为“师族”。至于人们暗中很不敬地称他们为什么 ,那只能随他们的便。反正我这一生 ,向乎在此族中混迹于半个多世纪———先是拜人为师 ,后是被呼为师。局外人对这一族成员的文字描述 ,至多只能成为画虎画皮之作 ,距画骨画心颇有差距。若是想入微地抚摸一下他们的真躯实体 ,感知一下他们的心灵温度 ,我只能说 :你且听来———1945年 ,鉴于当时的农村尚无正式的小学校 ,我在5岁时便走进“村塾”(近于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做了学子。先后几茬塾师形象各异 ,有的…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结束后,不少家长围着我详细寻问孩子的在校表现,他们一个个焦虑不堪,有的捶胸顿足,有的坐立不安,还有的长吁短叹。初三上半学期期中考试后,面对孩子的成绩,很多家长都急了,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老师,怎么办?怎么办?”其中有一位家长却与众不同,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笑眯眯地站在人群后面,耐心地听别人一一讲述,直到别人都走了,才来到我面前询问孩子的情况,并且说了一大堆孩子在家表现如何如何好的话。我有点感觉是否是自己听错了。  相似文献   

11.
1960年,我从淮阴中学考取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只想毕业后早点工作,能减少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没想到1965年全国开展了“社教”运动,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我滞留学校四五年后才分配工作。在清华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这代人中小学多半时间处在“读书无用”的“文革”时期,许多令今天孩子十分陌生的场景,伴随着大家的学习和生活。现在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很久了,“文革”也早已遭到否定和清算。不过回想起来,虽苦涩无比,却又有几分怀念,因为正是当时的一天天成长,才有了我们后来的成熟和感悟。我是1973年在武汉市读的初中。当时中学有两套学制:两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和三年制初中、两年制高中。因为统一学制需要,小学毕业后,我们年级留在了原校上初一,称为“带帽子”初中。新任班主任谭老师是语文课老师,她安排我担任了语文课代表。谭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南方某心理咨询机构为了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对3所中学的万余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结果发现有50%的初中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恶学习”。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又该怎样帮助孩子消除这种厌学心理呢?他们的测试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孩子度过厌学关宋艳平(女初三学生家长) 我的女儿小红在小学是个尖子生,学习  相似文献   

14.
刘艳 《南京史志》2023,(35):5-6
<正>“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幸福。”自1991年踏上工作岗位,我一直学着如何爱孩子,怎样更好地爱孩子。工作32年来,孩子们给我取过好多名字,“知心姐姐”“高高老师”,等等。我最喜欢他们叫我“向阳花”,这也一直是我的QQ签名和微信名,向阳意味着向暖、向美、向光。  相似文献   

15.
流行文化的冲击催熟了一代“小大人”。连美国的《家长》杂志编辑、心理学家泰菲尔博士也感叹:“和大多数家长一样,现在我也担心我的孩子长得太快了,尽管我为他们有见识而自豪。”泰菲尔博士指出,过快地把孩子变成大人,不但阻碍他们真正的成长,而且对他们有害,使他们做出不理智的危险的决定。美国政府的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美国全国八年级学生中有21%的人吸烟,18%  相似文献   

16.
从小培养责任感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点评: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  相似文献   

17.
《南京史志》2010,(4):25-26
别在孩予的心里种下“冷漠” 农村留守孩子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原因是他们被留守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有的从小就和祖辈生活在一起,一年都不一定看得见父母;有的寄居在亲戚家,更缺少需要的爱和关心;也有的属于半留守,但不是母爱缺失就是父爱缺失。总之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缺少生命季节中该有的爱。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孩子是在寻找父爱,是寻找父亲过去给她的爱,代表是24万唐山人的亲属在牵挂死去的他们。它不像SARS过去了就风平浪静,它是一辈子的追思和记忆,这是五六岁的孩子要牵挂一生的事我在唐山市展览馆工作,“唐山孤儿”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本身是孤儿,我记录的是唐山地震以后三十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我是当年上海市杨浦区重点中学吴淞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说是67届初中毕业,其实,因为1966年就开始“文化大革命”,实际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在学校“逍遥”了两年,1968年到农村当了农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几乎所有的知青一样,此时我的“大学梦”早就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最难念的就是孩子这本经。常听家长们抱怨“这孩子太不听话了,逆反心理越来越重”、“这孩子光想听好听的,稍一批评就受不了”“这孩子天生是个淘气包,无可救药,我们全家都为他伤透了心”等等。听了家长们的满腹牢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到,家庭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的嘴在哭,手在抓,他们本能地寻觅母亲的乳汁,期待父亲的抚摸;在他们学说话和练走路的时候,他们本能地盯着母亲的嘴唇,拉着父亲的大手;当他们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又本能地不住地问他的爸爸和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