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小红 《神州》2020,(6):280-280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充分认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形成有效治理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如鸟之双翼"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其意是说,1.礼治(德治,或称儒家学说,)和法治(法治,或称法家学说)就像鸟的两个翅膀,把"礼"治和"法"治的施政两手共同应用才能治理好国家。2.德治(儒家学说)为主,法治为辅。综合起来,就是把礼治(儒家学说)和法治(法家学说)结合起来使用的学说,当然就是治国思想的主体了。只纯强调礼治(儒家学说)或者只纯强调法治(法家学说)是不对的。二者共同应用中,又要以德治教育为主,以法治为辅。  相似文献   

3.
以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村史志在其中可以大有作为。具有存史、育人、资政功能的村史志是乡村治理专属的文化资源。编修村史志,可培育村民自觉,激发村民自治意识;善用村史志和村规民约,夯实乡村法治基础;挖掘村史志中的多元文化资源,以德治促进乡村和谐。用心编好村史志,充分用好村史志,尊重乡村文化之魂,促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治理体系真正植根于乡村,成为国家治理的稳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这种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作为治理国家的方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来说,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7,(6)
几千年中国传统政治统治理念与方式中,"德治"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成为中国传统政治设计与实践的主导思想。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德治"因其自身的缺陷以及与现代社会政治治理的思路的巨大差异而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否定。但"法治"尽管是现代社会政治治理的基本形式,其本身存在尤其是在具体实践中的不足却必须有相关内容对其进行补足和矫正,"德治"的价值和功能便成为当然的选择对象而引起关注和研究,也就有了"法治"与"德治"相互补充的明确要求。在当下中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对悠久传统中的相关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治理内在特质的"德治"就成为亟需深入研究并对重大价值和内在缺陷进行概括分析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攀登》2021,40(4):75-80
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德治纳入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中,不仅是农民的情感支撑,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的关键。乡村德治建设有助于价值体系的重塑,增强新时代乡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村民的自觉参与意识,为乡村振兴集聚人、财、物等发展要素。新发展阶段乡村德治面临建设力度不够、内生动力缺失、成效难以落地等困难,这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德治宣传力度并加大德治文化供给、挖掘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并重塑乡村德治价值内涵、激发多元德治主体的活力、构建多重激励机制提升乡村德治的成效,实现乡村道德伦理体系的转变,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以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乔军  李桂荣 《攀登》2001,20(7):187-189
当代中国法治与道德的关系为:法律和道德的本质一致,历史使命相同,都是社会价值的表现形式。但二形成和存在的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以及调整的范围和实施的手段又有所不同。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十分重要。本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法律与道德协调发展;构建法治和德治秩序;培育正义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划清法律和道德问题的界限,彻底清除人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乔军  李桂荣 《攀登》2001,20(Z1):187-189
当代中国法治与道德的关系为法律和道德的本质一致,历史使命相同,郝是社会价值的表现形式.但二者形威和存在的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以及调整的范围和实施的手段又有所不同.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十分重要.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法律与道德协调发展;构建法治和德治秩序;培育正义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划清法律和道德问题的界限,彻底清除人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新疆建设的行动指南、根本遵循和理论引领。法治新疆建设必须坚持以最广泛地凝聚人心为战略根本,从中国式现代化使命任务的战略上谋划新疆长治久安的法治。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法律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健全和落实行政法规体系与执法责任制,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反恐维稳法治体系,提高遏制和打击敌对势力干扰破坏新疆和谐稳定的法治能力,聚焦国家总体安全观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加强涉外高素质国际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厚培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法治基础。发挥“关键少数”在全面推进法治新疆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中的关键作用,统筹全面推进依法治疆与依纪治疆,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更为巩固。  相似文献   

10.
周虹 《福建史志》2020,(2):26-30,36,71,72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是中华几千年国家治理的智慧结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也存在自诞生之初就无法克服的不足之处,如强调人治、维护宗法、重刑轻民等。但是,传统法治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吸收改进的有益之处,尤其在教民、治吏与息诉这三点上,对当前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包括福建本地的一些法治实例,阐述传统法治文化的特点和不足,以"从严治吏"为重点,对如何更好的建设地方法治政府提出几点个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郭连文  张妍  徐虹  张行发 《人文地理》2022,37(5):171-182
乡村振兴背景下,谋求适合乡村内生式发展的有效治理路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权威善治视角,探讨陕西省袁家村发展旅游以来治理结构演变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地方权威主义治理主体扮演“决策者”“引领者”“代理人”等多重角色,并在旅游发展不同阶段发生角色变迁。(2)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结构从单一主体向“双轨”治理演化。其中,利益相关、产业规模扩张和制度安排为其演化提供了动力与保障。对现实的启发是,发挥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互动作用,将有利于实现目的地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5,(6)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是乡村治理的理想目标。必须让法治凝聚农村社会共识,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用法治思维促进乡村发展。破除阻碍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的因素,既要注重制度自身的完整性、体系化,又要注重制度的更新和发展。规范和完善乡村治理的运行机制,使村民参与有序,理事有章,办事有据,走法治化道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法家学派在时间上有前期、后期之分,在地域上有齐法家和三晋法家之分。商鞅是前期法家名代表人物,其法学理论典型地体现于社会终极理想之中。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首先是法治化社会,以法治国,在社会高度法治化基础之上,人类有望进入其理想化阶段——道德自律社会。法的力量由中心退居边缘,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道德价值体系成为人类社会最高原则。从“法治”到“德治”,这是商鞅法学理论的逻辑过程,也是商鞅法学理论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21,(1)
近年来,青海省就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一批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黄南州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要求,创新实践地方社会治理路径,形成了以基层党的建设为核心,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地方治理黄南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治理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青海地方社会治理效能,需要不断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依法治理,积极推进以德治理,持续增强自治自觉,不断提升科技智能化水平,继续保持追赶发展态势,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安晓玲 《神州》2012,(3):5-6
反腐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反腐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实行全流域治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必须实行全流域治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本文通过法治、民主、德治之路三方面紧密结合,力图将腐败遏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治理,真正遏制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费凡 《攀登》2003,22(4):86-91
我国“入世”后,已进入到东西方道德交叉、世界法律与中国法律如何共存的实践中。笔认为,我国的德治与法治应用,必须坚持以本国的国情、利益和原则为前提,借鉴西方道德、法治适用之处,以提升我国德治的高品味、法治的科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古代治边思想的特点、演变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和延续至清代,其内涵是动态变化的,经历了从肤浅到成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治边思想又有其特色。古代治达思想总体上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统治对开疆拓土多持相对保守的态度,认为理想的边疆治理是“守在四夷”;从“华夷有别”的治边观出发,在边疆地区施行相对宽松的羁縻统治,同时重视在边疆传播封建化的教化作用。章还以封建统治对边疆民族的治策和对边疆的经济开发为例,阐述了古代治达思想对边疆治策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原王朝治理边疆施用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原王朝综合实力的一部分.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夷夏有别观与用夏变夷观.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主要是彰显中原王朝的文化、实力和制度,施用目标是实现“守在四夷”.治边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是封贡制度,传播的机制是文化传播.宋代以后,天下形势与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传播载体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反对"四风",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在2013年6月18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由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来的。本文结合现实及实际,对当代文学中如何反映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治理官僚主义,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