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茶》2010,(9):26-26
日前.搜索服务提供商谷歌通过收集图书馆、国家联合目录和商业出版商等来源所提供的元数据.去除重复书籍,得出结论:全世界共有129864880种图书。向来以“文山书海”、“汗牛充栋”来形容的书籍竟是可以计数的.且总数不过1.3亿,这让人在慨叹科技进步的同时不免多了几分唏嘘:倘若那些在水火虫害、战乱颠沛中灰飞烟灭的典籍能够留存至今.图书之数想必应该更多。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最古老的书只有手抄本,没有印刷的书.中国古代的书起先是抄写在“绢帛”、“竹简”上面.到汉代发明了纸以后,纸就成为抄写书籍的主要材料.在纸上抄写书,一次也只能抄写一部,抄一部书要几个月,大部头的书要抄写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成.其笨拙和艰难情形,是我们生活在机电化了的印刷书籍的现代所难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周梦琪 《神州》2020,(4):53-53
吕敬人是著名的中国书籍设计师,是中国书卷文化推广的守护者。他的设计作品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书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的赏析,研究其书籍设计中的材质之美,造型之美,文化之美,以此来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永无休止的对话”,那么书籍无疑是这场对话最重要的媒介。1958年法国年鉴派学者费弗尔与其学生吕尔坦的经典之作《印刷书的诞生》出版,开启了书籍的全新生命史,书中称印本革命为“变革的推手”,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各国语文的进程;而书籍真正生命的完成需要阅读来浇灌,正是阅读赋予了那薄薄的纸张一片片灵魂,阅读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中国古代有“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5.
当面临世纪交替之际,近期我们看到不少学者在论作中引述王国维先生的名文《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这篇文章,是王国维1925年到清华研究院任教,暑假应学生会邀请作的讲演,原发表于《清华周刊》上。他指出,中国“古来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而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四项“最大发现”,就是“殷虚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这四项发现,后来果然都形成了专门学问,为海内外学术界共同研究,各有其重大影响。无怪乎现在回顾20世纪的学术史,大家都要谈到王国维的远见卓识了。王文说到的“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  相似文献   

6.
4月20日.张家港市史志办在市人武部举行史志书籍“五进工程”启动仪式暨“进军营”活动,共赠送《辉煌二十年》、《厚爱》、《历史的回声》、《张家港市地名志》等党史、地方志书籍10套60本。  相似文献   

7.
阮元编刻书籍考略陈东辉阮元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由于他勤奋治学、刻苦钻研,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因而在经史、训诂、文字、校勘、文献、历算、舆地、金石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尤以训诂、考证之学见长...  相似文献   

8.
朝鲜王朝从中国获取书籍的数量、种类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其从明朝获取书籍的途径一是由明廷赐给,二是由使臣在市场购买。与此同时,朝鲜王朝也重视对引进书籍的印制和传播,努力吸取书籍中蕴寓的思想理念、行为规范,从而使儒学在朝鲜半岛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出身于教师家庭,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喜爱读书。2020年初,我获得市政协授予成立首个委员工作室的殊荣,地址设在中南路的外文书店五楼。当时市政协贴心地送来了不少图书,有《中国共产党简史》《武汉政协70年大事记》《优秀参政议政文集》《大师们的家风》等各类图书上百册。走进委员工作室,书香绕梁,学风浓厚。我的履职活动与读书是密不可分的,有三句古诗或可一表心迹。  相似文献   

10.
书籍篇     
书籍篇书,这是这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哨兵的命令。──赫尔岑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  相似文献   

11.
书籍的命运     
书籍产生的条件在于人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探求,对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的科学考察,是经验的总结。千百年来,书籍就像一支火炬,引导无数的探索者,追求真理,追求知识所达到的必然且崇高的境界。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书籍的经历却是多灾多难的。  相似文献   

12.
晚清西学知识的传播在“知识复制”上呈现出多种形态,是考察晚清书籍史需特别重视的环节。这襄期望结合《万国公法》及“公法”的“知识复制”,以揭示晚清西学书籍在流通上所展现的特质。通过各种“类书”、“提要”的方式对各种书籍进行选择,是晚清较为流行的方式,而书籍在多大程度上流通及被士人阅读,往往与斯时的价值取向有密切关联,在晚清不得不提及的即是科举改制的影响。此外,就知识传播来说,还不可忽略作为新型媒介的报章发挥的重要影响。对这些因素略加分析,对把握晚清中国西学知识的传播所呈现的特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杨雨蕾 《文献》2006,(2):183-191
康乾时期被认为是清代经济文化的繁盛期,尤其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之际,文化活动达到高潮.然而与此相伴的,却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朝廷在徵集、编纂图书的同时,查缴、销毁了大批被认为有违纲常伦理、不合义理名教、讥贬满族先世、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书籍,同时制造了多起触目惊心的文字狱,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所谓"违碍"、"悖逆"的书籍却在那时传入朝鲜半岛,并被保存下来.本文考察传入朝鲜的清代禁毁书(不包括禁毁小说)①的情况,利用清代朝鲜使臣的入华行纪--"燕行录"资料探求它们传入朝鲜的背景、途径,并联系清初期中韩关系作一评说.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20,(4)
正一、书籍史是中国学者"自家的园地""书籍史"亦可以简称"书史",二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味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在现代大学的文献学和图书情报学领域中,早就有关于书史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可以说,在"书籍史"舶来以前,"书史"一名行之已久,至少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5.
含英咀华,求实创新──评介军事科学院军史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一卷李巨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规模最大、战斗最烈、影响最广和最深的战争。在纪念这场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国出版了大量有关的书籍,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二战”图书热。据...  相似文献   

16.
汪桂海 《文献》2021,(1):166-189
为了收存和保护书籍,中国古代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装具。简帛时代经常使用箧(竹笥)作为装具,讲究一些的用漆奁。传世文献中对简帛时代的书籍装具记载不多,自二十世纪以来,战国秦汉墓葬出土了很多简帛书籍,其中有不少在出土时伴随装具遗存或包裹织物的残迹。由于这些书籍装具遗存大都腐朽过甚,有的甚至属于盗掘品,原来的装具仅存残片,而且相关信息分散于诸多整理简报中,不易寻踪,除了个别发现曾引起书籍装具研究者的注意外,大多数材料则未能进入书籍史研究者的视野。本文收集历年发现的简帛书籍装具资料,按照竹笥、漆奁和帙三类分别梳理,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分析、总结简帛时代书籍装具的特点及其对书籍保护的意义,同时希望引起书籍史和古籍保护研究者对这部分资料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朝鲜王朝大规模的对华书籍交流,令日本、琉球、安南等难望其项背,这主要是由地缘格局、政治结构和治国理念所致。朝鲜"小中华"意识刺激了对华书籍交流,而朝鲜对华书籍交流又促进了"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和变迁。总体来说,朝鲜前期的对华书籍交流带有更多的"尊王"和"慕华"色彩,朝鲜后期则带有更多的"尊周"和"攘夷"意味,但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摆脱不了"事大"的影子,最终使朝鲜保持了政权稳定。朝鲜对华书籍交流和"小中华"意识深受王权和儒学的影响,因为两者的现实诉求是维护王权体制,两者的思想动力是追求朝鲜化的儒学。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科学研究上的任何一次突破,都将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们很难设想,如果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黑格尔的“辩证法”,没有马克思的“资本”及“剩余价值”学说,人类社会能不能进入现代化。我们也很难设想,如果没有罗香林先生呕心沥血地进行客家研究,写出颇具指导意义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中国族谱研究》、《客家的语言》等著作,颇具特色、颇具活力的客家民系能否被揭开神秘的面纱而以炎黄子孙中一支最辛勤地播种、耕耘华夏文明的特殊支系站立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9.
《大义觉迷录》是雍正帝关于满洲政权合法性、华夷之辨、君臣之伦及自证清白的“辩论”之作。借由该书的创作出版与流通阅读,雍正帝建构清朝“正统观”的独特体系,形塑并强化中央与地方各类社会群体对于相关事件的记忆。乾隆帝基于政治考量禁绝《大义觉迷录》以抹杀历史记忆。清末民初,《大义觉迷录》的抄撮之本与改造记忆再现以服务于政治斗争或大众猎奇。《大义觉迷录》生命历程的还原展示出清代官修书籍多层次、多维度的流播图景及官修书籍与读者世界相遇的情景,在“书籍社会史”取径外展示出“书籍政治史”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20.
李敖先生1935年生于北国冰城哈尔滨,1949年去台,台湾大学毕业。他是海内外最受瞩目和颇具争议的台湾风云人物。30多年来,他著作等身,已出版各类书籍百余种,1500多万字。其中以批评性文章最脍炙人口,他因此被中外媒介称之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之翘楚”、“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然而,他却多次遭到台湾局的打压与丑化,仅被查禁的书籍就达96种。 李登辉是个混蛋 去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于“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