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乾隆御题诗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璜与浙江余杭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半璧状玉璜以及清代宫廷用玉作比较,从器形、玉料、纹饰、制作工艺、诗文、铭刻和著录等几个方面对这件玉璜进行详细释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1935—1936年,国民政府曾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文物对外展览。所有展品用英国战舰运送,展出地点是驰名世界的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在欧洲引起巨大轰动。 相似文献
3.
“盛世藏玉,乱世存金”,盛世人们对玉的尊崇、欣赏、渴求,使玉器在清乾隆时期长足发展,乾隆玉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发展进程中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5.
6.
我爱在古建筑基建工地捡瓷片,林林总总数以千记,其中易于得到的不过是乾隆、嘉庆、道光等常见品,几年前,喜获两枚清瓷片,其中一枚绘有“乾隆通宝”制钱图案(图1).另一枚为残币图,可辨见满文“源”(图2)。 相似文献
7.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为我国织绣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品种之一,织造过程“通经断纬”,费工耗时,色彩丰富,变化多样,为其他织绣所不及。缂丝之作,隋唐已经流行,宋代尤为兴盛,但此类文物得以传世的已是凤毛麟角,时至今日,明、清时代的缂丝作品亦极为难得。中国嘉德2005年春季拍卖会,将举行“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的专场拍卖,这件“清乾隆缂丝岁寒三友图”即为乾隆时期的缂丝佳作,估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1999年于玛纳斯从一维民手中购得一串红钱(约百枚),其中有一枚乾隆钱甚为奇异。其钱如图(见封三)所示,重4.12g.面文“乾隆通宝”“乾”字长扁“日”,“乾隆”二字大而宽,“通宝”二字小而长。背文,穿左满文“阿克苏”,穿右5点维文“阿克苏”,穿上有一“阿”字,奇就奇在穿下是一“大”字,“大”字左撇连缘,右捺连缘,左撇右捺,“大”气十足。 相似文献
9.
11.
根据窑址标本和传世品而知,"皇帝万岁"铭瓷器至迟在北宋时已出现,延续至明清.佛教将皇帝比作佛,并以世俗方式颂之,原出于自我保护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它接受和利用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表现."皇帝万岁"铭瓷器可说是中国佛教走向本土化、世俗化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近年的考古发现及相关的文献记载讨论了宋元时期中国瓷器对朝鲜半岛瓷器的影响,并主要探讨了中国出土的高丽瓷器、它们输入中国的途径及由此而体现的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考古学与陶瓷工艺学的成果,在梳理唐宋之际南方白瓷生产情况的基础上,认为青白瓷起源于南方地区早期的白瓷生产,并不是仿照青白玉的结果。青白瓷的产生体现了南北瓷业技术的结合,繁昌窑可能是最早大量生产青白瓷的窑场。 相似文献
14.
芙蓉出水,错采镂金,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的两种美感。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这两种美感或有着境界高低的不同,这样"芙蓉出水"的宋瓷比之于"错采镂金"的明清瓷往往更受推崇。只是这两种美感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并行不悖且互为周济与参融;"错采镂金"也同样可以透出高雅的境界,但问题在于,当它一旦异化为政治、文化统治的工具,其面目就变得暧昧可疑了。 相似文献
15.
洛阳宋代瓷枕艺术风格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鼎盛阶段。瓷枕作为洛阳宋瓷的一朵奇葩,以质地优良、造型多样、装饰手法丰富多彩而被世人称道。本文从造型、纹饰和釉色三个方面入手对洛阳出土的宋代瓷枕的艺术风格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当阳峪窑大规模盛产陶瓷,绞胎瓷因其独有的特色成为当阳峪窑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探寻当阳峪绞胎瓷的历史,从绞胎瓷的特点入手,将其归纳为绞胎、纹理、人文三个方面,针对仿古绞胎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绞胎瓷工艺传承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熊是传统礼制中,天子和诸侯在射礼中的靶标,而乾隆皇帝的政治生命,实起于猎熊。即位后,他创新礼制,将满洲行围旧俗和传统射礼的礼制相结合,形成了新军礼秋狝,而典礼的高潮之一即为射熊。他不仅撰写诗文来纪念祖父助他射熊旧事和自己的猎熊活动,还将熊皮披覆于木胎之上,用作藏传佛教神坛陈设的配祀神像,后改为油画木胎熊配祀。对于乾隆皇帝而言,熊不仅仅是一种猎物,也成了军礼射艺、纪祖父施恩与战神威德的投射。 相似文献
18.
湖田窑是景德镇诸青白釉窑中历史最久,范围最广,工艺最精的窑场,其产品多样,造型精美,纹饰丰富美观,冠绝群窑,装饰技法独特,本通过对装饰工艺的研究,进而考察青白釉瓷的窑业技术。 相似文献
19.
考古发现表明,耀州窑瓷器在五代宋金的三百余年间曾广泛传播流布于中国的广大地域,这既反映了耀州窑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又是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地域间经济、文化往来的客观体现。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云阳乔家院子遗址是三峡库区需要抢救发掘的重要遗址之一。本着重报道了该遗址第四次发掘的唐宋时期遗存,其中以唐代瓷器和建筑材料为主。特别是瓷器,其形制与釉色兼具当地和北方地区特色,既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的制瓷水平,也反映出大一统化面貌下的地区化交流。大量的唐代遗存证明,乔家院子遗址在这个时期是一个较大村落,对于当时的村镇聚落考古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