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论者甚众,以笔者之见,陈氏晚年最为强调的就是民主的普适性及资产阶级民主对社会主义的继承价值。当此普世价值争论激烈之际,回顾陈独秀对民主的思考,自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的早期民主思想,产生于辛亥革命前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形成于五四前夜的新文化运动。其间十余年,中国政局激变:辛亥革命功败垂成,民主政权得而复失,党派政团群起林立,各种“理论”汗牛充栋。显然,伴随陈氏民主思想产生与形成的,是一个伟大、壮观而又矛盾、冲突的时代,所以,它前进的每一步都带有鲜明的动荡时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成为陈独秀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相关评价与研究的方法论等几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并就该研究中应该重视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张旺清  罗玉明 《安徽史学》2005,1(3):104-107
理论界在考察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时,往往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其自身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国共合作的实际环境相联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要仔细阅读陈独秀的著述,不难发现,陈独秀在论述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时,是基于其社会历史进化观,这种社会历史进化观深受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影响,可以说,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才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吕游  江世鑫 《神州》2012,(8):13-14,16
陈独秀不是中国民主宪政史上的第一人,却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之一。民主宪政思想终其一生,其晚年的民主宪政思想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深刻批判和总结。本文基于陈独秀晚年的六封书信和四篇短论,重新对其1937年到1942年的民主宪政观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6.
李娟  高兰 《攀登》2008,27(1):62-64
党内民主意识,是全体党员关于党内民主及其现象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也是由此而产生的关于政治情感和民主心理的民主思想体系。党内民主意识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党内民主意识,对于推进党内民主的深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一生追求民主,对民主有过很多精彩的论述,很多论著对他的民主思想评价甚高。然而终其一生,他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真正的民主制度,而且给全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民主思想中存在很多误区和局限。下面,仅对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分析,并谈谈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民族救亡和国家振兴,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先后提出了"人权"和"民主"的口号。通过对陈独秀早期文本的解读,可以发现从"人权"到"民主"嬗变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性,体现在人权、民主、政制模式等方面。而这种嬗变又与陈独秀在历史观、人生观、公理价值观和"政治"观等问题上的深化认识和转型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7,(5):117-120
马启民、任纪虎先生认为拙作《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①在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等三个问题的论述方面,对陈独秀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提出要与我商榷。其实,这些论述反映了陈独秀的真实思想,也是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之处。另外,拙作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传播者,他在晚年进行反思,在民主理论上有了重大转变。本文对陈独秀晚年思想的内容和转变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