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库车不论在自然旅游资源,还是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以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丝绸之路龟兹文化内涵为基础,突出以龟兹故国、自然风光及伊斯兰教三大特色为主题,重点推出"龟兹故国探秘游"、"龟兹文化游"、"天山奇景游"等精品,以此带动库车区域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龟兹汉唐风     
库车绿洲具备了人类赖以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古代绿洲丝绸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在这里互相交织,使它变成了古代西域文明和龟兹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西域飚起龟兹风,龟兹光彩在汉唐。历代先贤跃马天山、屯垦戍边,在这片亘古苍茫的大地上留下了生命赞歌和千古文化。  相似文献   

3.
龟兹乐     
《新疆地方志》2005,(3):46-46
龟兹乐对我国和亚洲一些国家的音乐文化曾经产生过不同的影响,对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当代维吾尔族乐舞闻名遐迩,据史家研究亦源于龟兹乐,并在继承中予以发展。龟兹乐的乐器和舞蹈形象,在库车、拜城等古龟兹国石窟寺壁画中有栩栩如生的反映,这些壁画应是龟兹乐的真实写照,是龟兹乐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10,(18):44-44
2010年8月19日.“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新疆新和县召开。这是继8月16日刚刚结束的新疆库车“汉唐文明下的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后,时隔三天新疆又一次举办的大型“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28日,对于龟兹文化、对于库车县、对于整个新疆油画界来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魅力龟兹、精彩库车"中国新疆库车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油画界领军人物靳尚谊、刘秉江、张祖英等为画展奉送了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正龟兹古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包括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库车作为龟兹文化发祥故地,在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它在历史上沉淀积累的多元文化并没有在无休止的战乱、人为破坏及生态恶化中消失;相反,在荒凉的风沙中沉寂几个世纪之后,因为偶然的机会,严严实实封裹的广袤西部首先在库车被掀开一角。其放射出的绚丽光芒令欧洲学界异  相似文献   

7.
正库车县是古龟兹国故地,也是龟兹文化的发源地,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曾府治龟兹国它乾城内,因其城小,后又迁至龟兹国都延城。至今,库车县境内依旧能寻觅到古代遗风。著名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古老的龟兹古城都成为历史的绝响。库车北依天山,东接轮台,西邻拜城,与新和县毗邻,南部则与沙雅县接壤。加之库车河、渭干河的润泽,自古以来就是古代龟兹地区的垦殖中心。龟兹不仅是古代西域重要的屯垦基地,而且还是佛教文化圣地。著名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便出生  相似文献   

8.
库车古称“龟兹”。汉唐时期,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之一。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相继设在龟兹,领辖西域二十二个都护府及龟兹、焉耆、于田、疏勒四镇驻军,是中央政府统辖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和佛教中心。以龟兹石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其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品位,深深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每年都接待万余名海外旅游者。库车县以丝绸之路及龟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主打品牌,全力打造“龟兹故地,西域精粹”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龟兹铜钱的发现和研究,一直是泉界备受关注的问题。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龟兹铜钱的发现和研究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库车、巴楚、轮台、拜城、新和等县不断有龟兹铜钱的出土发现(奇台、吉木萨尔两县也有零星的发现),龟兹铜钱的数量迅猛增加,种类、版式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巴楚、库车等地龟兹铜钱钱范的发现,为龟兹铜钱、龟兹历史和新疆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龟兹的弦歌     
西域-大片的绿色盆地中,孕育着西域明的蓬勃生机。库车-这个古时候被称之为龟兹的化绿洲在塔里木盆地中闪耀着灼人的光亮。丝绸之路流经这里时,与其本土明的化融合使龟兹的化能量转化成巨大的化核能,裂变的结果使龟兹化乘着化的五彩祥云游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说到龟兹,不能不说到今天的库车,因为这里曾经是古龟兹国的中心,是佛教东传的第一站,龟兹乐舞从这里流向中原,佛经汉译大师鸠摩罗什、龟兹音乐家苏祗婆、大唐高僧玄奘都在这里留下了文化的回声。今天,滚滚的石油又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上海等地……  相似文献   

12.
龟兹无铭文小铜钱也称龟兹小铜钱,是新疆古龟兹国地方自铸流通的一种红铜质小钱,亦称小型白钱或鹅眼小钱。据考古资料记载:其产生的年限是中国两晋至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近年此钱在南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新和、拜城等县古遗址多有发现。尤其是在拜城县的温巴什铸钱遗址和库车县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龟兹是以今新疆库车为中心的西域古国,史称屈支、丘兹、屈茨等,也是古代西域佛教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龟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西域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荟萃,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存,今天龟兹境内保存的佛教石窟遗址就达10余处之多,主要集中在库车、新和及拜城三县境内。其中,位于拜城东部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最为丰富。龟兹壁画艺术始于东汉末年的公元3世纪左右,延续至约11世纪的宋代,经历了七八个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初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农民阿不来提·买买提在库车县城北60公里处的峡谷崖壁上采药时 ,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开凿于盛唐时代的佛教石窟。这是一座由众多人士集资修建的、有大量汉文题记、可与同时代敦煌壁画相媲美的石窟。这一佛教石窟的发现 ,对研究唐代库车地区的文化、佛教具有特殊意义 ,它是唐代中央政权与龟兹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紧密相连的有力的历史见证 ,也为研究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历史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库车在汉朝时为龟兹地 ,是丝绸之路中道上的重镇。据《新唐书·西域传·龟兹》…  相似文献   

15.
库车系汉代西域龟兹国故地,县城的前身为汉代龟兹国国都--延城,至今城垣遗址犹存,是丝绸之路西域境内最繁华的都市。库车,突厥语义为"十字路口",即通衢之路。佛教自公元二世纪传入龟兹,并由此向东传递。历史上的龟兹曾是政教合一的国度,时至今日,在库车境内尚保留大量的佛教遗迹,其规模、数量之大在国内是罕见的,这些佛教遗存是研究丝绸之路佛教兴衰的见证。库车的佛教遗存分布得很奇特,其主要的佛教石窟和佛寺依山傍水而筑,渭干河(古称西川水)、库车河(东川水)两岸崖壁上,佛教石窟鳞次栉比,而历史上河水环绕的古延城内竟有佛寺百余座。给人的感觉,这个往昔的佛国境地,可以用"两川一城"来概括。  相似文献   

16.
田小红  吴勇  王馨华 《文物》2023,(3):38-63+2+1
友谊路墓群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友谊路南端。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出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及元明以后的墓葬、灶、井、水沟、排水管及踩踏面等遗迹,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形制丰富,埋葬现象复杂。部分墓葬有“握钱”“口含”的习俗,属于典型的中原传统丧葬文化的因素,同时出土的五铢钱、钱纹镜、凤纹镜等与龟兹本地货币共存于众多墓葬中,体现出中原文化与龟兹本地文化深度融合的特征。此次发掘丰富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考古学文化内涵,填补了天山山脉南麓春秋战国至元明时期考古发掘的空白,对于研究库车河流域人类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龟兹文化中的中原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与龟兹在西汉时期,由于频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手工业产品进入了龟兹,促进了龟兹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原文化的渗透与融入,丰富了龟兹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促进了龟兹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古龟兹演变为当代库车·有许多特殊的历史承接。古龟兹土著与维吾尔族、佛教与伊斯兰教、古代龟兹经济与当代库车经济都有若干与众不同的历史兴替。1993年出版的新编《库车县志》凭藉方志载体广博的优势,从多角度全方位解开历史之迷,承接库车古今历史。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迁中理出头绪,既要突出库车作为新疆第二大县的时代特点,又要从历史曲线中托出历史发展的有序性和必然性。这正是《库志》编者对古今历史承接的成功处理。一、从古今经济变革看历史承接的基础。新志善于反映当代经济,上下两千年经济发展作能动描述,库车是少有的新…  相似文献   

19.
龟兹汉唐风     
正1龟兹之所以令人向往,在于她长过塔里木河的风云故事,在于她厚过天山的历史典籍……龟兹是库车的前世,库车是龟兹的今生。千年不息的汉唐风,伴随着大漠戈壁的清脆驼铃声、将士喋血疆场的呐喊声、龟兹霓裳的乐舞声——那是龟兹的千年遗梦。英雄的阿芙拉西亚甫之子巴尔马尼,挥别中亚、西亚的莽莽大原,带着与其他草原部族屡战屡败的羞愤和丝丝血腥,壮怀激烈,身披犀甲,手持弓刃,穿越乌孙古道,  相似文献   

20.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壁画、纺织品等文物,藏品大部分来自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龟兹古国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为中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是公元3~9世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龟兹石窟洞窟形制类型多样,壁画题材丰富,是联系中亚和东方佛教文化艺术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