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新志首届编修中,省志把江苏是经济大省这个特色已浓墨重彩进行了记述。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江苏经济发展的势头方兴未艾。因此,在新一轮省志编修中,经济部类如何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去续修,笔者认为:一、应抓住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几个变化去续修。第一是经济制度的变化;第二是生产方式的变化;第三是生产力的变化;第四是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五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六是生产资料的变化;第七是劳动资料的变化。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铜文化时代,是否大量铸造、普遍使用青铜农具,一向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过去很多学者写了不少文章进行讨论,但至今仍是众说纷经。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可见研究生产工具,了解社会经济时代,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青铜文化时代,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延续了一千多年,它与我国奴隶制社会几乎是同步发生发展的。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研究农业生产工具。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实际上也是研究奴隶制社会经济问题。在我国广大区域内,很多地方都…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的殷周“易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现的殷周“易卦”及其意义曹定云一、以往殷周“易卦”发现之概况殷周“易卦”的发现,是近十年来考古学界、史学界和古文字学界的一件大事。它推动着人们用新的资料和新的观点去探讨“易经”,进而深入认识殷周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以往人们对于“易卦”的认识,只限...  相似文献   

4.
吕振羽与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振羽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 ,得出了神话传说所反映的史前时代是原始社会的结论 ,深入探讨了殷周时代的社会性质 ,认识、考察了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有力批判了“中国社会之特有的停滞性”的错误观点 ,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古史分期问题是学术界曾经长期讨论过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课题,关于这个问题近年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对于“五种生产方式”说的剖析与否定,有的专家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奴隶制不是中国历史上必经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那么我国古代在原始社会结束以后步入文明时代的时候是个什么性质的社会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一篇小文中进行过探讨①,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认为我国文明时代初期,即步入了封建时代,就夏代的情况而论可以说它是氏族封建制的时代。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进而剖析商代社会性质,论析商代是氏族封建制的典…  相似文献   

6.
先从论文集、特集、专著等大部头开始介绍。首先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殷周秦汉时代史的基本问题》(《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 1》 ,汲古书院 ,以下简称《基本问题 1》)的出版。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丛书是作为“历史学的整体性恢复”这一重大课题的第一步 ,旨在让研究者提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最基本问题而策划的。为尊重策划者的这一宗旨 ,同时考虑到贯穿于各篇中的共识 ,以及所指出的问题 ,下面想依次加以评述。在形式上 ,综论殷周春秋史的论述有 :①松丸道雄《殷周春秋史总说》 ,②江村治树《古代都市社会》 ,③…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统一政治与地域社会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特征的倾向是:政治总是朝着由单一政权控制的中央集权演化.殷周时代是以部族制社会为基础的都市国家时代.但即使在这样一个时代,王的权威也是强大的,凌驾于分布在广阔领域里的其他都市国家势力之上,而且是世袭的.长达一千年以上的殷周时代的政治过程,是为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后半叶,秦始皇平定全国、中国开始建立第一个统一政权的准备过程.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自秦以来至今的中国,二千数百年间,一直是处于统一政治体制之下.当然,虽因内乱、外患,国内曾分裂成多个政权.但不久就被平定,重新建立统一政治下的安定社会.但是,统一政治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名句.这虽然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而说的,但也清楚地表现了每个人及其家族,要通过乡邦和统一国家联系在一起的观点.从这点可以看出,统一政治如果不以各地域为基础是不能成立的.最能典型考察统一政治与地域社会之间的这种关系的时代,是两汉至六朝.众所周至,汉代的政治是中央与地方的合作政治.仅仅是中央政权的单方行政,是不可能实现统一政治的.地方社会中,乡三老、县三老对地域民众的领导权是公认的.就县一级来看,官僚制与父老制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诗经》承载着儒家的文化,历来被奉为经典,其因不仅仅在于它是儒家的思想宝藏,也在于它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明和文化面貌,可以说是当时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有反映婚姻爱情的,有反映征伐行役的,有反映宗庙祭祀的,有反映社会性质的,也有反映当时农、商业以及其他各种生产活动的。因而,笔者通过对《诗经》的考察,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些文化面貌。因此,本文主要从《诗经》中反映农、商业和采集的篇章内容入手,从文化的角度浅谈中国古典诗集《诗经》背后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个关键性时代 ,即殷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和汉魏之际。这三个时代 ,有的是承前启后 ,有的是开创一个新时代。非常巧的是 ,这三个时代分别被不同的学者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阶段。有一点可以肯定 ,中国封建社会不会同时有三个开始时代。它们之中 ,或者一说是对的 ,或者三说都是不对的。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是很多的。这里我不想展开全面讨论 ,只想就对这三个时代认识的不够处 ,提供一点意见。一、对殷周之际是由氏族部落向阶级社会长期过渡时期中重要的一环认识不够由氏族部落到阶级社会的过渡 ,是一个长期过程 ,而…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的性质是什么?迄今至少有十余种不同的论点,诸如“历史书”说、“地理书”说、“资料书”说、“地方百科全书”说、“辅治书”说、”地方信息书”说、“官书”说,等等。之所以产生上述的差异,是由于论证者有意或无意地各从史学、地理学、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的角度,以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社会实践去研究复杂的地方志,自然而然所得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我们方志人来说,却不能认为上述种种界说都是地方志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张懋镕 《文博》2009,(3):27-29
1993年,作者曾提出“周人不用日名说”的论点。1989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八号墓出土一件应侯鼎,鼎铭显示周武王的庙号为“日丁”,似与“周人不用日名说”相抵牾。本文则认为:十多年来,能证明“周人不用日名说”的青铜器很多,达159件,而“周人用日名”的铜器只有应侯鼎一件,是为特例。况且偶尔使用日名的周人仅限于极少数姬周上层贵族,主要在成康时期,是西周初期殷周文化交流的反映,因此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也不足以动摇“周人不用日名说”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2.
很难设想,在和平年代,还有别的什么情形能令一间普通民屋的存废如此牵动人心。“最牛钉子户”引起的反响之大、观点之对立,表明它触及了这个时代的痛觉神经,如果回避它所折射的矛盾,则表明社会神经的脆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法理派的专家意见说:既然法律已经裁决,就应该执行,你不能以不违背公共利益,而要求对等协商,以公平交易来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前时期玉器的生产与流通冈村秀典著姜宝莲译一、绪论众所周知,殷周时代的玉器与青铜器一样,在政治、宗教礼仪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爱好玉器的风尚一直流传至今。古代的玉器从很早开始就被礼学家们著录、研究。但玉器是怎样出现的,是否存在着早于殷周时代的玉器...  相似文献   

14.
认清中国古代非西方历史发展道路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讨论 ,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我看似乎尚不在于给中国古代社会定一个什么具体合适的名义 ,而在于端正下面这样一种认识 ,即要不要尊重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 ,要不要把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亦即我们的国情放在重要地位的问题。因为至今仍有不少人把不按照主要是西方所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的次序来解释中国历史的做法视做不能容忍的“离经叛道”行为。从事情的来龙去脉看 ,“五种社会形态”说在中国的提出 ,是同否认中国社会发展有自己的国情亦即特殊性联系在一起的。当年郭沫若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从宣传马…  相似文献   

15.
金皓 《文物世界》2006,(4):57-61
中国古代陵墓的观念、制度、形态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历来都倍受重视,可以说事死如生。中国墓冢形成和墓前石刻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中原地区最初墓葬是没有冢丘的,殷周时代“不封不树”。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发现了一些西周墓葬筑有冢丘,中原地区则至春秋晚期始出现。战国中期到西汉时期,逐渐形成一套等级分明的陵寝制度,墓前石刻就是随着陵寝制度和丧葬习俗的发展而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评《古文字与殷周文明》李西兴殷周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昌盛时期,然而由于文献缺佚,只有藉助考古资料,特别是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并与先秦文献相互参证,才能深入考索上古三代历史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渊源,所以古文字学被誉为打开殷周历史文化宝库的一把钥...  相似文献   

17.
饮食的问题,涉及时间、空间、社会等层面,一言以蔽之,可以概括为“吃什么、怎么吃、谁吃”这三个问题:一个地方的人吃什么,与当地的物产和传统有关,也就是说,既决定于他们能吃什么,也决定于他们认为什么能吃;“能吃什么”这句话有两重含义,一是说“能吃到什么”,一是说“能吃下什么”;“认为什么能吃”涉及文化观念;“怎么吃”则涉及...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将远古神话与殷周史官和牍纳入史学的“童年说”、“草创说”、“萌芽说”。笔认为,商周及其以前的神话传说和字资料只能说是先人无意识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殷周史官不可佩上史学工作的标签,其所录的“官书”也不能拔高到史的地位,只是到了西周晚期至迟在公元前841年,周室及各国史官已开始有意识地记录时事,编排国史。他们从最初那种单纯的宗教神官和“掌官书以赞治”的宝座上渐渐地转轨到后世意义的史官位置上,开始将眼光投向历史,为史而作书,中国古代的史学当于此时萌芽。公元前841年的共和纪年,应是史学孕足而娩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论断不容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论断不容否定朱(一)马克思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  相似文献   

20.
王长丰 《中原文物》2006,8(1):65-68
本文运用殷周甲骨卜辞与殷周金文方国族氏徽文字互证的方法,对殷周时期的“竝”方国进行了综合研究,考证出“竝”方国的地望在今河南固始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