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代法国的经济增长常被人们视为落后和缓慢的,道至很多的批评,并据此认为法国的工业化是不太成功的典型。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近代法国的经济增长从长时段来看,其表现并不比英国和德国差。看似缓慢的法国经济增长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渐进的但却是相对持续的增长。重新认识法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对我们正确理解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为我们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很有稗益的,本文愿意为此尽绵薄之力。一、没有“起飞”的经济增长:渐进模式一般研究工业化的理论认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总有个经济起飞的阶段。作为工业化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2.
技术革命冲击下的法国职业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革命冲击下的法国职业妇女周以光两个多世纪前,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英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相继爆发工业革命,法国的工业革命约于1820年代逐渐起步。在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中,技术继续不断革新,出现了很多新的成就。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者通常把近代民族主义理论区分为公民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并把法国民族主义作为前者的典型。事实上,这种对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理论的界定只适用于近代前期(1789—1870年),而在近代后期(1870—1914年),法国则经历了一个从公民民族主义向族裔民族主义过渡的理论蜕变过程。在这一蜕变过程中,“我”族裔与“非我”族裔的对立逐渐成为近代法国内政、外交的主题之一,最终导致法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4.
张庆海 《世界历史》2002,1(2):41-47
在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中后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其中重要成果之一即中产阶级的勃兴。而中产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激情地融入并推动着这场社会变革,法国中产阶级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显而独特,成为各国中产阶级竞相仿效的模范。法国医生作为中产阶级自由职业的一员,由于思想激进且积极参政而备受西方史家关注。  相似文献   

5.
法国心态史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勒高夫等人为领衔人物的法国“新史学”(亦称年鉴学派第三代),在当代西方史学中占据着最为引人瞩目的位置。纵观这一史学流派,尤其是这一史学创新运动的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法国“新史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显赫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叶,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法国也经历了一个原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均出现了工业向乡村的扩散和转移,尤以纺织行业最为突出。在原工业化时期,乡村工业具有一种乡村与城市相结合的二元性和互补性,其生产和销售环节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形成一定的分工合作。原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法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工业革命”、“工业化”问题已为国内学术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和论述,而对“原工业化”理论,国内学术界似乎还没有深入探讨,研究成果也较少面世。“原工业化”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用于界定欧洲“工业革命”之前,广泛存在的农村家庭工业状态的一个概念。本文试就原工业化的理论,西方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的概况及研究原工业化的意义,作一粗略论述,以求教方家。相信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我国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法国城市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urbanization)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某个地方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建筑物的增多,整个地由村落发展为村镇,最后又形成为城市。这样,该地方就“城市化”了。持这种理解的学者,认为城市化古已有之,因而有“古代城市化”、“中世纪城市化”、“近现代城市化”等说法。另一个指某个地域随着其间新城市的兴起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和经济力量日益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最后,总人口中城市人口居于优势地位。城市生活方式成为压倒一切的生活方式。这样,该地方就城市化了。持这种理解的学者,把城市化看作工业化开展以来世界性的社会历史运动,并认为城市化的结果乃是在城乡矛盾运动中城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它不仅表现为人口和经济力量向城市的“集中”,而且表现为城市的其他  相似文献   

9.
1830—1870年是法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时期。这一时期作为整个工业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尤以铁路建设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就总的经济生活而不是单单就商业来说,铁路是有史以来最具有革命性的一种工具”。它的发展不仅使得法国的整个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而且对法国的整个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以前英国乡村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考察了工业化启动前英国农民——包括普通农夫、雇工和富裕农民阶层“约曼”的教育状况。章认为,工业化启动前,英国乡村教育已经取得了较为显的发展,农民的识字率及乡村整体化水平均有相当程度的提高。英国农民逐渐摆脱了愚昧和迷信,显示出新的精神风貌和品质,这为工业化的启动提供了精神上和智力上的保证。具有一定化水准的英国农民成为工业化的积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在19世纪后半叶经历了一次“右转弯”,即从“左翼”民族主义向“右翼”民族主义过渡。事实上,这种过渡不在于“左翼”民族主义的急流勇退和“右翼”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而在于“左”、“右”两翼先后垄断民族主义话语。在这一蜕变过程中,“左”、“右”两翼都保留了各自的民族主义传统,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实现了“神圣联合”。  相似文献   

12.
原工业化理论及其相关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0年代以来,“原工业化”这个术语在西方已广泛使用于学术作中,而且在学术界出现了有关这个论题的研究热潮,出版了多种研究成果。在国内,却仅有较少论中偶尔提及而没有较系统的论述和深入的探讨。本试就原工业化的理论,西方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及研究原工业化的意义诸问题,作一粗略的论述,供同行参考并求指教。  相似文献   

13.
财富与贫困的悖论--论英国工业化的失误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J 《史学月刊》1999,(1):85-9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财富的急剧增加。但与此同时,在社会上延续已久的贫困现象并没有因此得到多少缓解,有时甚至还加剧了,这是一种财富与贫困的悖论。工业化时期的英国,这种悖论的存在,特别是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财富与贫困的悖论,究其根源来说,是由“自由放任”式工业化道路所决定的,它构成了英国工业化的一个重大失误。当20世纪上半叶英国真正认识到这一失误并逐步去纠正时,它已在这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指出:“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这种统治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但是中世纪后期的法国,资本主义在农业经济中的发展,与同期的英国相比却是“相对迟缓的”,甚至是“衰退”的。英国在十六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已开始从工业渗入到农业,“英国有了一个就当时情况来说已很富有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级”。尼德兰在这一时期,乡村副业变成了分散型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法国则不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葛夫平 《世界历史》2000,4(5):50-58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不止是中英两国之间的战争,而且美、西、荷、葡等资本主义国家都密切注视这场战争的动向,作为英国的邻居、同时也为西方大国之一的法国也不例外,频频派遣使团来华,调整对华政策。本利用法档案和相关献资料,对鸦片战争时期法国政府的动向作一比较系统的考察,具体揭示这一时期法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以说明拉萼尼使团的来华、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以及有关教务的谈判,标志着法国的对华政策实现了从窥视到加入侵华行列的转变,法国在近代中国的地位由此确立,影响力因此扩大,这对后来的法国对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德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起步较晚。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当英国的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的时候,德国的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德国经济的发展还是相当缓慢的。工业革命没有越出早期阶段,工业生产不仅远远地落在英国的后面,也赶不上法国的水平。德国还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0%以上,农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70%以上的农业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德国的工业革命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恩格斯曾经指出,1848年革命后的德国,“在二十年中带来的成就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1870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超过法国,占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程裕祯 《古今谈》2010,(1):27-30
笔者作为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的特邀教授,每年都要给来华的外国高级军官讲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其中有一次,对象是“中法高级军官防务研讨班”的法国军事代表团成员,所讲题目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核心价值”,随后,法国军官们就讲座内容提出了许多问题,要求笔者解答。法国是与新中国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与中国文化最能沟通的西方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立宪是康有为政治思想的核心。史学界颇重视他“择法俄日以定国是”,论其立宪思想与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关系,却忽视了他“屡引法国大革命为鉴”。本文拟对康有为立宪思想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进行介绍和分析。康有为是通过以下途径了解法国大革命的:一、游历香港时阅读了《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书,前者谈到法国大革命。也读过王韬的《法国志略》,该书造较详细地介绍了法国,但持否定态度。通过中国人的这些初级读物,康有为对法国革命有了一鳞片爪的了解。二、“复遍读各国译本西书,乃知西方治国有法度”。25岁时他在上海“大购西书”,“冬月抵乡,闭户潜修,尽释故见,专肆西学”。当时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与近代法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与近代法国陈三井一、前言有谓孙中山出生于夏威夷,具有美国公民身份①,由于他自述革命的思想渊源,“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②加上其谋国远识之大,坚持理想与灵活运用之政治手腕,亦曾为外国学者推崇为世界的...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源 《史学月刊》2006,(10):50-56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英国在城市环境问题方面经历的教训,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