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津造币总厂于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初二日夜间,被匪徒焚抢"。"民国元年三月二日,乱兵夜攻总厂,勇拒不支。于是,内厂悉成灰烬。损失生银及银、铜元,约值三十万两弱"。"兵变事起,总厂机器、厂屋悉毁"。以上就是民初涉及天津造币总厂的一些零星史料中,对1912年3月2日晚爆发的壬子兵变的相关记载。可见,乱兵当时把造币总厂作为一个攻击目标,而且有预谋地进行了焚毁。可让人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郭松龄发动兵变的目的,见仁见智,姑且不论;然仅就其不明白"吃老张家饭不打老张家人"这一点,足见其政治上的弱视。郭松龄其人郭松龄,字茂宸,1883年出生于沈阳东陵区,其父是个私塾先生。早年入私塾读书,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袁世凯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民元"北京兵变"的主谋,然而却没有一条可信的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被研究者广泛征引的刘成禺《民元北京兵变内幕》其实是一条假材料。而透过其他许多可靠材料,可以看出,南方在永久首都和临时政府地点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妥协,因此袁为"争都"而策划兵变没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亦可看出,袁对南下就职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起初因有后顾之忧不愿立刻南下,而后随着局势变化,逐步变为积极行动,只不过由于袁克定等突然发动兵变而中止。至于袁克定等之所以要发动兵变,阻袁南下,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前途和既得利益会因袁南下就职而受到损害,而不能像袁那样从南北统一的全局和高度来考虑问题。从最终结果来看,袁世凯固然是兵变受益者,但因兵变失去控制,由"政治性"兵变演变为"真性"兵变,并蔓延到其他一些地方,导致袁在国人及外交团心目中的威望遭受重创,从而对南北合一后新政府的建立和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张友渔,原名张象鼎。清末光绪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898年12月4日)出生在山西省灵石县城西太平巷张家大院。张家世代经商,清嘉庆年间已是灵石县城首屈一指的富贾,张友渔的祖父经营了一辈子的买卖,却笃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让儿子们跟他学经商,全都送进私塾念书。  相似文献   

5.
<正>"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月儿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相似文献   

6.
合肥四姊妹作者金安平译者凌云岚杨早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肥四姊妹》,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张家四姐妹的命运。合肥张家是当时的名门,姐妹四人分别嫁给了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相似文献   

7.
明人罗亨信的《临洮赵氏族谱序》系统记载了元明时期地方武装"临洮赵氏"的历史。本文通过对相关背景的考校,得出如下结论:相关文字成于正统三年六月至十一月间;始祖阿葛昌即生活于金末元初的迭州安抚使阿哥昌,与北宋、金迭州地方世家钦令征、青宜可等无关;"桓勇"为二世阿哥潘的谥号;"汝楫"是阿哥潘子重喜。进入明朝后,赵姓成员成为朝廷控制陕西、甘肃方面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书香飘农家,共建新农村",已成我国农家书屋的真实写照。"农家书屋"是为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建立在行政村的、由农民自己管理、免费提供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及阅读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造福农村居民的公益性事业。农家书屋最早于2005年在甘肃、贵州等省开始试点,两  相似文献   

9.
更正     
《沧桑》2009,(3)
《沧桑》2009年第2期刊登的孙鹏智《朝鲜"壬午兵变"中的张骞及其历史作用述论》一文中,作者的学位应为学士,特此  相似文献   

10.
壬午兵变在近代亚洲是第一次出现的反日起义,在朝鲜近代史上也是一次重大的事件,今年是壬午兵变一百周年,尽管这次起义是短暂的,但却是值得纪念的。笔者试图就壬午兵变的原冈、经过及其结果略做探讨。一1873年12月24日,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所谓“亲政”,大院君下台,从此,闵妃一派掌握了实权。1876年,日本威逼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和不断侵略的威胁,促使在1882年爆发了壬午兵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明史·张佳胤传》作了补正,认为张佳胤的生卒年是公元1527—1588年,万历十年杭州兵变首领姓名应为杨廷用,在平乱中,张佳胤诛杀杭州乱民达到一百五十余人,有"滥杀无辜"的嫌疑。  相似文献   

12.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10,(13):15-18
<正>"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陆路通道的总称,它以丝绸贸易为媒介,进而成为联系亚洲、欧洲乃至非洲间政治、经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分东、中、西三段,其中东段均经甘肃,直线距离为1700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13.
"壬午兵变"是朝鲜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对朝战略,改变了东亚历史的进程。以金允植、鱼允中为代表的朝鲜人,出于国家总体战略的考虑,为了维持中朝宗藩关系,防范日本入侵,保护改革事业不致中断,精心设计了一个以铲除李昰应为中心的处置方案,并说服清政府成功实施。事实证明,朝鲜人才是筹划处置"壬午兵变"的始作俑者,清政府只是充当了金允植、鱼允中计策的执行者。朝鲜在清政府干涉朝鲜内政、强化属国政策的历史拐点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英顺 《百年潮》2013,(5):40-42
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一楼展厅里,展示着一块很普通的枣红色的冯玉祥手书"民主之家"牌匾,牌匾泛白而略显陈旧,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尤其是民主党派人士驻足观赏。这块"民主之家"牌匾究竟是什么来历呢?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一段怎样的传奇故事呢?"嘉陵江头有一叟"在20世纪30年代,重庆上清寺嘉陵江畔有一处花园别墅。它枕山蹬江,矗立在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5.
正祖父张克仁(1869—1923),在世55岁。出身耕读之家,其曾祖张国达,种地、开煤矿,颇懂文墨。其祖父无法考证,可能继承了张国达的基业,较为富裕。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到其父亲张腊牛手里,已成为普通农民。但祖上的影响还在,千方百计让祖父张克仁、叔祖父张克明(其父张铁牛也是普通农民)拜师读书,求取功名。张家请的塾师是阳曲  相似文献   

16.
正明朝末年爆发的吴桥兵变席卷大半个山东,虽被平定,但最终以叛将孔有德渡海归降后金而结束。这次兵变,不仅使正处于国力衰弱时期的明朝雪上加霜,更"是明清鼎革战争中胜负的重要关键之一",对明末清初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谈吴桥兵变,首先得从袁崇焕杀毛文龙说起。明朝末年国力衰弱,东北后金迅速崛  相似文献   

17.
楚人(族)的起源地及其迁徙路线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楚史研究者的艰难研究课题。清华简《楚居》的面世,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本文在既有楚人源于关中平原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楚居》12个早期地名皆在今陕西省境内:"畏阝山"即蒉山,在蓝田县境;"穴穷"即镐京,在西安市西;"乔山"即峣山,在蓝田县与商州区之间;"爰陂"即原陂,在蓝田县境;"汌水"即灌水,今赤水河;"方山"即华山,今华山山脉;"盘"即蕃,"京宗"即郑荆,皆在华县境;"哉水"即兹水,今灞河;"屈"即冢,今商州区境;"鄀"即上鄀,在洛河、丹江上游;"夷屯"即丹阳,今商州区境。这些地名位置的落实,为楚人源于关中平原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楚文化之谜的破译奠定了新的历史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1912年的北京兵变曾给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同时,这场兵变最终导致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和袁世凯在中华民国奠都及袁就任临时大总统地点斗争中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文史博览》2010,(6):50-50
<正>"吹牛皮"一词起源于我国黄河上游一带。黄河在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时,水流湍急,滩险浪恶,很难行舟。人们为了解决渡河运输的难题,想出一个办法:以皮筏代舟。  相似文献   

20.
新疆设省伊始,刘锦棠虽强调"合甘肃为一省",但实际运行中,实为"分省"。而且刘锦棠光绪十年(1884)四月奏请设立的"甘肃新疆巡抚、藩司"与十年九月朝廷的定议,已经偏离了刘锦棠最初"设甘肃巡抚、甘肃关外等处布政使"的设想,尤其是与"归并甘肃为一省""仿江苏建置"的提法相矛盾。在光绪二十五年光绪朝会典纂成以前,官方对新疆省名的行政称谓缺乏统一的标准,以致文移、奏稿中在表述新疆高层政区的称谓时略显混乱。光绪朝法典确立了专名"新疆"作为统部,并认可了"新疆省"的使用,然而直到直省官制改革以后,清廷方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新疆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