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你一颗子弹》有段话很有感触:“每个人心中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清单里写着多么美好的事.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被叫做生活本身.”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  相似文献   

2.
王淼 《文史精华》2011,(1):23-27
一 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段。如果说,历史是一种回忆的话.那么,文革给当代中国人烙下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而在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中,不时浮现上来的,除了那些对个体生命而言的噩梦般的人生体验之外.也许还有不止是“娱乐”的文化生活经验。自然,被视为“最高群众性”的电影,  相似文献   

3.
在60年代到70年代的东方大国——中国,曾经发生过一场伟大领袖叫做“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这场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和发动的。没有人怀疑他老人家完全是出于“反修防修”的善良愿望和纯正动机,也没有人怀疑那些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起来造反的红卫兵是多么真诚和多么热情。但是把这一场“革命”放在公正无私的审判官——历史面前加以裁决,却已经有了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我身边有很多很多事都值得关心,人际关系、学习成绩、身体状况……但我最关心的还是那些渴望得到帮助的人,尤其是那些整日戴着口罩,躺在白色小床上,需要封闭式护理的白血病患者。白血病,多么骇人的名字,莫说是患者,任何人听了,都会一阵惊恐。记得,在我的旧居,曾经时常听到幼稚的唤声:“妈妈,救救我……”这个邻居小女孩,前几年得知自己患有白血病,从此,她被迫休学,住进了医院,整日窝在一间病房里,只能趴在窗户上,两只充满渴望自由的眼睛,傻傻地望着窗外。而她对自己的生命,对  相似文献   

5.
东西     
《南方人物周刊》2011,(18):11-11
有一天,我和一个在北京生活超过10年的朋友出去购物。我们在水果区停了下来,我很自然地去拿那些看起来很美味可口的颜色鲜艳的苹果。她马上拦住了我。“我只挑选那些被虫咬过的苹果,”她一边告诉我,一边把我篮子里的苹果给换了,“如果水果对虫予是安全的,那对我来说也是比较安全。”她告诉我,在中国,水果越是诱人好看,就越令人害怕。  相似文献   

6.
《南方人物周刊》2011,(4):90-91
对一般人来说“文革”只有几年 人物周刊:你的小说《葛麻的1976—1978》里,工厂的人提到“文革”都说“那几年”,为什么只说几年?胡发云:就是1966年10月到1969年4月。党的“九大”之后权力重建了。之前几年的特殊历史时期,老百姓某种程度上可以自行结社,自己印报纸、贴大字报,甚至自己决定是去上班、钓鱼,还是在家打家具:一个大政府垮掉,社会很松散。只要不反中央、不反最高领袖,那几年可以表达任何政治见解。  相似文献   

7.
《世界》2011,(12):I0016-I0017
要是排一个“全球十大怪食物”,肯定少不了榴莲的身影。榴莲这种食物,对于恨的人来说,极切,而对于爱的人来说,也极深。而如果你是真正的榴莲爱好者,你一定会知道马来西亚的榴莲是多么难得的上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在“虚”与“实”之间的态度一向颇为游移,尤其在它和身份牵扯在一起的时候。那些“德高望重”的有名人士平日里似乎也能参透作为符号的“名”所具有的幻灭感,常云“浪得虚名”。可是当这些“实名”领域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可以在自己的名字与或多或少的实际资本或象征资本之间划上一个心满意足的等号的人)开始大发慈悲地关怀起那些像游寇一样在以太空间里徘徊的网络大众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对缺乏社会身份对应性  相似文献   

9.
从1961年11月6日到1985年9月.我有幸在“日光城”拉萨生活和工作了24年。我在这里从事着群众文化和历史、民俗考察.因此有条件也有机会.了解那些密如蛛网般的古老街道.还有矗立在街道两侧的藏式碉楼.以及那些发生在老房子、老街区里的民俗掌故。那些老街和老房子.有的有成百年的历史.更有的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另一个世界里 八国之行,除第一站南斯拉夫外,其他七国均为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这些国家与“百年魔鬼舞翩跹”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相比,无论从经济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夏菊花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对笔者说:“要说走出国门看世界,我们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批使者。当时,灯红酒绿、满街霓虹闪烁的西方世界,对于长期封闭在贫穷落后环境中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好比一场梦游!”而年轻的夏菊花第一次走进另一个世界,她对那里的繁华不卑不亢,她对担当文化使者的神圣任务尽心尽职,她甚至面对那里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高楼,心中燃烧起了“一定要为改变祖国的落后而努力”的新的激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品格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旅游》2014,(1):120-133
旅途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出走,离开长久驻留的家园,去猎奇喧闹华丽的世界。反其道行之者亦有,他们选择一种回归——回归老子所崇尚的“自然”,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珍贵时光,使自己融入纯净而自在的“伊甸园”,邂逅并亲近美妙奇异的动物,在植物恣意生长的芬芳气息里流连忘返。那些未被大多数旅游者涉足的璞玉之地,正可以让我们...  相似文献   

12.
赵洪容 《风景名胜》2009,(10):16-16
60年一瞬间。 在历史的长河里,60年只是惊鸿一瞥,但是对于共和国来说,60年却是波澜壮阔、跌荡起伏的一段光辉历程。它见证了河山变迁,见证了中国大地最美的那些山川历经岁月打磨,愈加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3.
60年一瞬间。在历史的长河里,60年只是惊鸿一瞥,但是对于共和国来说,60年却是波澜壮阔、跌荡起伏的一段光辉历程。它见证了河山变迁,见证了中国大地最美的那些山川历经岁月打磨,愈加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4.
董郁玉 《炎黄春秋》2012,(11):22-25
共和之实中国人不知道"共和"一词的人不多。从1949年以后,对每个大陆中国人而言,尤其是对那些在1949年以后出生的大陆中国人来说,镶嵌在国名中的"共和"一词,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时常要出现的最重要词汇之一。中国人知道"共和"一词含义的人也同样不多。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即使是对那些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共和"一词,虽是他们在念读国名的全称时经常会触碰到的词汇,但却是  相似文献   

15.
共和国历史上的“9·13事件”,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对年纪稍大一些的人来说,至今也不会忘记当年得知党和国家的“第二号人物”突然乘飞机外逃时那惊奇的场面。如今,林彪事件已过去近30个年头了,可是,有关“9·13事件”的许多传说一直在悄  相似文献   

16.
修志先立志     
咱们修志的人,在社会上常被称为“舞文弄墨的”、“耍笔杆子的”或“喝墨水儿混饭吃的”,即所谓的“文化人”。其实,“文化人”里的分类可多去了,且不说那些“星”呀“款”呀“腕”呀“豪”呀“家”呀“师”呀什么的,有名有利,让人羡慕不已,就是大约属于“文化圈”的所有贤达,便足以令人咂舌仰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有那些铺天盖地的各类“文化传媒公司”异常活跃,展尽“时代风采”。很显然,虽说都是“文化人”,却各有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从《交锋》、《变化》到《中国的新革命》,凌志军试图给这个时代下结论“在中国,历史以三十年为极限,我们不可能知道三十年以前的事。”王小波在他的小说《未来世界》中断言。然而,对凌志军来说,如果没有三十多年前、乃至四十年前的那些事,他或许不会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神州》2005,(10)
“对我来说,周到体贴地接待那些有话要说的人很重要。但继续我自己的生活、保持生活平衡也很重要。”——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解释他为何避而不见守候在德克萨斯农场外的“反战母亲”辛迪·希恩。  相似文献   

19.
无论人类以前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尘烟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博物馆里的每一件“物”都是人类文明的物化形式,是历史记忆的物质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文革中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到1973年已是第三次了。那时,我在农村接受“再教育”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那些年,作为一名“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我是多么渴望能够早日跨进大学的校门啊。但是,前两次我虽也曾动过报考的心思。由于政治条件不过硬加上“朝里无人”。最终都不得不颇有自知之明地自动放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