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錍”字     
顷读《文物》今年第8期《太原检选到土匀錍》,作者在铭文解释中,独于"錍"字无说。这个字在秦以前器物上实为首次出现,尚未见前人著录。《说文》以下诸字书上的錍,义或为斧,或为箭鏃,或为农器,都与土匀錍字义不合。这个战国时的"錍"字,即"(卑瓦)"字的异体。《说文·瓦部》:"罂谓之(卑瓦)"。徐灏《说文注笺》:  相似文献   

2.
宋本《忘忧清乐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刻印本围棋专著。围棋有悠久的历史。汉代扬雄《方言》:"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谓之弈。"班固《弈旨》;"北方之人谓棋为弈。"而汉代以前的文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条称"弈者举棋不定",《国语·晋语》称"累棋二十,上加九鸡子"。这里的"弈"、"棋"含义分明:"弈"指的是玩围棋游戏,即下围棋;  相似文献   

3.
<正>古籍中有关"婚姻"的词义学解释,大约有三: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二是指嫁娶的仪式,《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嫁娶婚姻,其事是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三是指亲家关系,《说文解字》释"婚"和"姻"说到:"婚,妇家也";"姻,婿家也"。《艺文  相似文献   

4.
楚竹书《凡物流形》是一篇重要的古代哲学文献。《易纬乾凿度》论宇宙生成,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又云:"太始者,形之始也。"《凡物流形》所论,即太始生成后的种种现象。《庄子·天地》云:"未形有分,自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成玄英疏:"留,静也。"不确,留,当读为流。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9,(3)
什么叫"引胠积"?腋下谓之胁"(见《说文》王注),"人胁谓之胠"(见《广雅·释亲》王念孙疏证)。胁是通称,胠是胁的别名,其位置在腋下侧胸部,不包括腹部。积是积病。积之为病,有气积、血积、水积、食积、虫积等;就发病部位而言,则有胸积、胁积、腹积等之分。"胠积"就是指气积于胁,从而出现两胁胠满作痛的症状。"引  相似文献   

6.
上海珍和     
<正>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井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该玉璧采用上好和田青玉制作而成,整体纹饰为乳丁纹饰,工艺精细,鸡骨白包浆厚实自然,为玉中精品。  相似文献   

7.
1981年,在江陵纪南城遗址内西北部之徐岗乌龙遗址,出土一有字陶豆。此豆残,缺盘及座,仅存豆柄。柄为泥质红陶,外施黑衣,细柄中空,残高11厘米,标本为 T_1:10。时代为战国中期。豆柄上有刻文三字,比较清晰。(见附图)。此三字,黄锡全同志释为“(走阝)公”。第一字左旁应是“走”,上部“”形多一横,与“赤”字或作(此鼎、毁)、吴字或作(吴季子之子剑)类同;下部从“之”即止。(走阝)字见于战国古玺(《古玺汇编》0261)。(走阝)从邑,应是地名。据《包山楚简》,楚除县令称公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6,(9)
正在古代,俎和豆是祭祀或宴飨时常用的两种器具。《说文》:"俎,礼俎也";"豆,古食肉器也"[1]。后世常将这两类器物并称,用来泛指各种祭祀场所使用的礼器,并几成祭祀礼仪行为的代名词。《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注:"俎豆,礼器。"[2]《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张守节正义:"俎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大夫以上赤云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灯具,源远流长,造型别致,设计新颖,种类繁多,材质广泛,大致分为铜、陶、瓷、铁、锡、金银、玻璃、木头、石头等。灯的发明与火密切相关,人类发现和保存火是灯具发明的前提。夏商周时期,照明用的是一种"烛",类似一种火把。我国最早的灯,可能源自陶豆。  相似文献   

10.
王银田 《华夏考古》2013,(1):137-148
《礼记·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古人常常在瓦上留下铭刻文字,这种瓦文也影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朝瓦文主要发现于大同、洛阳、临漳、太原等北朝时期的都城遗址中,对瓦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北朝社会,是北朝考古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巡司河,系武汉市城南的一条古老河流。巡司河源远流长,据《水经注》载:"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江渚。"说明巡司河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巡司河古称"里河",据《江夏县志·山川》载:"里河,在望山门外,今呼巡司河,西通长江。"谓之"巡司河",是因为明代在其北岸置"鲇鱼口巡检司"而  相似文献   

12.
元宵·汤圆     
正说到吃"元宵"这一食俗,其源久远。有学者认为,它始于春秋末期,屈原在《楚辞·招魂》中所说的《蜜饵》,乃是用糯米粉裹以蜂蜜制成的球状食品。以此推测,它可能就是最早的"元宵"。到了南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十五做豆糜加油膏",这种"豆糜油膏",有人认为当是1400多年前油煎的元宵食品。唐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酒食"条记有食谱,其中有"汤丸、樱桃迫",很可能是唐代对元宵食品的称谓。宋周必大《平园续  相似文献   

13.
出土资料所见的西周礼仪用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庆伟 《南方文物》2007,3(1):50-65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是华夏文明的基本特征,《左传·定公十年》孔颖达疏云:“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相似文献   

14.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系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内容提要近60年来,文化史研究成绩斐然。其间,柳诒徵著《中国文化史》、陈登原著《中国文化史》、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和冯天瑜等合著《中...  相似文献   

15.
<正>灯,作为一种照明工具在我国由来已久,但其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却尚无定论。《楚辞·招魂》载"兰膏明烛,华镫(灯)错些",这是目前我国古文献中关于"灯"字的最早记载,说明在战国时灯具已经出现,且已被大量的考古发现所证实。但是,战国时灯的结构已相当完善,而且造型也很优美,显然,在其之  相似文献   

16.
名片琐谈     
正名片,是标示个人身分、联系方式等信息,用于拜访他人或与人联系时所用的小卡片,是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名片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名片”。不过,古代的名片与现在的有些不同。宋代孔平中《孔氏谈苑·名刺门状》记载:“古者未有纸,削竹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里考证说:“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写,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这种谓之“谒”和“刺”的  相似文献   

17.
战国弋射图及弋射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弋射,亦称缴(zhuo)射,是一种发射带绳箭矢的射术。"以缴系赠仰射高鸟谓之弋射。"(《汉书·司马相如传》颜氏注)弋射的对象是飞禽,主要是雁与野鸭。"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诗·郑风·女日鸡鸣》)"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孟子·告子章句》上)由于对象是候鸟大罹,因此弋射是一种季节性较强的狩猎活动。如今,弋射已经失传,但在古代却曾有过流行的时候。我们从几件战国时代的文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棘币",是因其形状很像两个"朿"字并排,其是否曾为货币,一直是钱币爱好者关注的问题。旧谱中早有"棘币"非币的说法。鲍康、李佐贤合编《续泉汇》:"此品未必属泉币……姑存以备异品"~1。丁福保编著的《古钱大辞典》在列出"棘币"等的图形后,影印本本身的"编者识"加以说明:"旧谱第一种谓之钱牌第二种谓之汉厌胜第三种谓之棘币第四种谓之藕心钱第五种谓之罄币实则皆为古代之铜器非币也不宜收入钱谱今存之  相似文献   

19.
江藩诗文散佚严重,有待稽考。本文辑录《唐语林跋》、《吴越备史跋》、《灯下闲谈跋》等佚文三篇,《梦扬州·题画舫录》、《紫玉箫·题月底修箫谱》等佚词两首,《游吾园柬主人》、《镜铭》等佚诗两首,"如是(或作是处)楼台先得月,谁家杨柳不胜鸦"、"簾内当风红烛冷,庭前碍月绿荫稠"等佚句四句,以及《游山具记》、《眉妩》等有目无辞之作,同时略作考释,以便读者取资。  相似文献   

20.
《对曹操宗族墓砖铭的一点看法·补记》稿寄出后,承李灿同志又以元74号砖铭见示。今《文物》1980年7期已发表《补记》。特再补正之。元墓74号砖铭第二字是"佞"字,不是"倭"字,也不是"壁"字,铭末一字是"否"字,不是"下"字。全铭为"有佞人伙□盟否"。《说文》:"佞,巧调高材也。"《广雅》:"佞,才也",是有才者称"佞"。《盐铁论·刺议》中指"以邪导人谓之佞"。是知当时社会谓发动造反的人,为"佞人",亦社会制度使之然也。据此,揣砖铭的意思,大概是指刑隶中有才能之人结盟企图反抗主人的虐待,未知盟否?是与制墓砖人的反抗情绪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