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英格兰庄园法庭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飞 《世界历史》2005,1(2):63-73
本文着重考察了中世纪英格兰庄园法庭的主要职能、参与者、主持者、裁决者、裁决依据和执行手段。其结论是,庄园法庭是领主控制和盘剥佃农的工具,而不是佃农自我保护的手段。由于存在多种制约庄园法庭运作的因素,领主不得不在庄园法庭中吸收和利用一些村社组织和庄民自治的形式;对庄民具有保护作用的不是庄园法庭,而是其背后潜藏着的村社组织和集体力量。  相似文献   

2.
英格兰东南地区城市从中世纪以来就是英格兰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特别是港口城市在本地区的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研究相关成果.对中世纪英格兰东南地区港口城市的发展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英格兰东南地区城市从中世纪以来就是英格兰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特别是港口城市在本地区的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研究相关成果,对中世纪英格兰东南地区港口城市的发展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超华 《世界历史》2016,(4):71-79,158
在中世纪英格兰,在他人家中学艺的年轻仆从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当时的法庭案卷中,出现了大量关于仆从的诉讼。仆从不仅作为当事人出现在法庭上,而且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因损害他人财产而被处以罚金。仆从虽然被视为雇主家庭中的一员,但对后者并没有法律上的依附关系。实际上,仆从与雇主自由订立劳动契约,二者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它隐藏在虚假的家庭关系背后,这决定了仆从法律上的独立地位。这种契约关系与独立地位是仆从作为"工资劳动者"的重要特征,从中也可以找到英国资本主义发源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英格兰运输役起源于庄园领主的物资供应需求,随着12、13世纪市场的激增以及运输条件的改善,市场型运输役逐渐普及。运输役一般由农民上层承担,其运输距离、目的地、运输种类等都受习俗制约。运输役衰落的原因主要有直营领地的衰落、运输的专职化以及私下交易的流行。运输役的兴衰与中世纪英格兰市场培育密切相关,是市场已有一定发育但还不太成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7.
中世纪英格兰贵族女性在经济、政治与法律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权利与地位。对她们家族认同感的形成与体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些贵族女性社会地位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拟从这一方面手,以其从一个不同的视角管窥彼时的英格兰社会。  相似文献   

8.
面对黑死病流行之后的人口危机,英格兰议会多次颁布劳工法令,试图限制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研究中世纪英格兰的劳工法令,对于了解当时英格兰王室应对危机的方式,进而理解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劳工法令的效果上,对法令本身缺乏足够研究。本文通过研究指出,中世纪英格兰劳工法令在颁布之初得到严格执行,并有效遏制了劳动力价格上涨。另外,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劳工法令是英格兰王室政府协调利益集团关系和干预经济社会生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10.
11.
从高效到超载:中世纪英格兰巡回法庭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飞 《世界历史》2012,(4):47-57,158,159
本文旨在深入考察中世纪英格兰巡回法庭的兴衰历程,分析其衰落的原因。巡回法庭形成于12世纪后期,至13世纪中期,总巡回的运作可谓高效。但是,此后巡回法官们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司法行政职能,最终使巡回法庭不堪重负,在1294年中止运行。后来王廷虽然组织过对个别郡的单独巡查,但总巡回未能成功复兴。单一因素无法解释巡回法庭的终结,职能多重扩张所引起的恶性循环才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杜能的经济圈境理论与中世纪英格兰领主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世纪英格兰经济史研究领域最近形成了一种商业化理论。他们以冯.杜能的经济圈境理论为基础,认为城市需求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距离城市越近,农业的商品化程度越高。但是,中世纪英格兰领主自营地经济的商品化与这种理论多有出入。这是因为中世纪英格兰的经济实际并不符合冯.杜能理论中隐含着的前提条件。商业化派将冯.杜能的理论用于研究中世纪经济存在时代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研究中世纪英格兰的农奴制时多强调领主权力的有限性和佃农积累的可能性.但黑死病前英格兰农奴劳役的限定和折算表明:领主借此获得了多种好处,而大部分佃农在人身自由之外未必得到经济实惠.这提醒我们,既不能像一些西方学者那样,过分强调习惯对佃农的保护作用,也不能推测超经济强制的削弱一定能给佃农带来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中世纪英格兰农奴制衰落,首先提及英格兰农奴制存在状态,农奴是不自由群体,农奴制是束缚农奴的枷锁,农奴们终要冲破藩篱走向自由。12世纪末期开始,农奴摆脱农奴制的斗争经常发生。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英格兰农奴制衰落:自由地权发展、人口流动、租赁地权、公簿持有制,不动产权。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时期农民身份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自诺曼征服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农民的身份与权利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由农奴变为自耕农,再由自耕农分化成富农和雇工,其变化的每一步都与社会传统以及自身的斗争和努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王伟 《黑龙江史志》2013,(14):53-55
中世纪英格兰罗马教皇权曾一度超越王权。此后,国王通过与新生议会合作,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建立起了国王为首的英格兰国教会,为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诞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魏亚光 《黑龙江史志》2013,(11):142-143
中世纪早期的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在军事制度上都有一个相似点,即立足于采邑制度之上的国王基本没有常备军部队,作战军队主要由自己的封臣提供,由此王权受到很大制约。以此时期英国为例,国家的军事力量主要由封臣提供的骑士、雇佣军、民团和少量海军构成,每一部分担负的军事任务也大有不同。而本文则试对中世纪早期英国军事力量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由此验证建立于此种结构之上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矛盾性,并分析这种军事结构最终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流行于中世纪英格兰的限嗣继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内部分封,它源于地产主家长为女儿提供嫁资的习俗。后来,被广泛用于为家庭中的余子提供资助,从而成为地产主规避以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征的普通法继承规则的常用手段。14世纪,限嗣继承演变成限男嗣继承,这种新型的限嗣继承背离了地产主设计限嗣继承的初衷,又重新开始强调长子继承权益,以确保家系流传。尽管如此,限男嗣继承与之前的限嗣继承一样,同是适应时代需求而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刘畅 《史学月刊》2024,(2):76-86
自1066年诺曼征服至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是英格兰封建王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王权与地方社会的关系以国王和郡守为典型代表,大致呈现三个阶段。首先,三次郡制改革体现了诺曼征服后国王加强地方统治的决心,且国王在二者关系中占据主动。其次,郡守的身份地位和职能属性反映了国王所推行的地方代理人制度,表现为封建王权对地方社会的主动介入。最后,郡守对国王的反抗代表了这一时期地方社会与封建王权之间的权力紧张。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国王和郡守的关系不仅透视出王室政府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博弈与妥协,也凸显了封建王权介入地方社会的最终目的和行为本质,进而二者在权力调适下趋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