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昨天的秘密;这是中国唯一由军人独立管理运营的铁路;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这里留下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深深的足迹。它就是通向太空的航天铁路在祖国大西北浩瀚的戈壁荒漠深处,婉蜒着一条保密了近30年的军事铁路。它就是通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铁路。即使在最新的地图上,现在仍寻觅不到它的踪迹。直到中国航天工业对外开放之后,才一点一点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这条神秘铁路银光闪闪的钢轨以及钢轨下的枕木,宛如一架长长的天梯,载着中华民族的骄子──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通向东风航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卫星事业迅速发展,这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是分不开的,赵九章院士为卫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面对今天的成就,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为航天卫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希望我们国家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相似文献   

3.
2000年4月27日,春寒依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位老人还在思考着在我国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相结合的问题。他与一位搞卫星轨道设计的同志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约定了一位从事导航定位研究的专家。然而,他没来得及与这位专  相似文献   

4.
要闻     
《科学家》2015,(11)
<正>我国计划2016年年底前执行发射0.5米分辨率遥感卫星科技日报讯,在湖北武汉举行的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透露,该集团公司计划在2022年左右建成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并将于2016年年底前执行首次发射。杨保华介绍,该系统将以"16+4+4+X"形式,即由16颗0.5米分辨率光学卫星、4颗高端光学卫星、4颗微波卫星以及多颗视频高  相似文献   

5.
余玮 《钟山风雨》2010,(5):40-42
<正>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最初的定轨精度概念,到误差精度由公里级达到目前的米级;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测控管理模式"一网管多星"技术的攻克,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17,(12)
<正>刘纪原同志领导、组织制定了航天科技工业"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计划,中国航天举世瞩目的一系列成就——新一代武器装备、对外发射服务、载人航天、各种新型卫星等,都是在这些五年计划中孕育诞生的。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航天科技工业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成功实现多种型号并举,军民品协调发  相似文献   

7.
张清 《百年潮》2006,(5):4-12
任新民,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担任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  相似文献   

8.
《文史春秋》2007,(10):F0003-F0003
公司概况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高可靠机电元件(组件)开发制造核心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经营继电器、电连接器、特种开关、功能组件等,是国家众多航天重点型号及科技工程的主要配套单位,所供产品在载人飞船、火箭、卫星等的关键部位承担重要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2017,(7)
<正>随着3艘远望号船近日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赶赴预定海域,执行海上测控任务,中国今年最重头的航天计划之一,即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任务进入最后准备阶段。作为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即将实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任务将对承担未来中国载人空间站货运任务的系统进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2017,(14)
<正>日前,在上海市"科创争先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中科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主任潘建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员褚君浩,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胡丽丽,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等6位"科创先锋"分别作了先进事迹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科技工作者的突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丁群 《文史精华》2007,(4):53-58
遨游太空,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梦想。而探测太空的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在成功掌握了应用卫星、载人航天两大尖端技术后,又开始了探测月球的伟大进军。《探月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一文,记述了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培建神奇而辉煌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中美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曾有过短暂的合作。1988年12月,两国签订了卫星发射备忘录,标志着中国长征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5~1996年,中国长征火箭遭遇两起发射事故。为了提高长征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中国航天系统展开了深层次改革并提高技术,最终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美国在1999年发布了"考克斯报告",之后美国全面禁止了与中国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神州》2006,(2)
劳模中的总设计师 2005年4月29日,2969名“共和国的脊梁”云集人民大会堂,参加 2000年至2005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国资委代表团的行列里,有一位航天系统的卫星总设计师,他,就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唐伯昶。挂着奖章,披着红花,昂首走进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14.
2003年7月18日,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第一趟专列按计划驶往载人航天发射场,专列在离开兰新线上的清水站后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军管铁路线。这是全国惟一的一条南部队管理的铁路,承载着发射场大部分试验产品的运输任务,铁路线穿越茫茫的戈壁大漠。恶劣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东 《环球人物》2012,(32):48-49
俄罗斯的航天部门眼下正掀起强有力的反腐风暴。据悉,在开发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过程中,发生了65亿卢布(1卢布约合0.20元人民币)的公款被非法侵占的丑闻。俄罗斯航天署下属的俄罗斯航天系统公司总裁兼格洛纳斯系统总设计师尤里.乌尔利契奇为此被撤查,成为风口浪尖上倒下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6.
从火药发明到民间工匠万户的"飞天"壮举,中国人一直怀着探索九霄的梦想。然而当前苏联1957年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之际,中国刚刚开始仿造近程导弹,更谈不上运载火箭。但当时的领导人毛泽东已经认识到:"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60年2月19日,中国发射了自己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燃料推进探空火箭,飞行了8公里。就是从这个8公里开始,中国人迈开了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从设计火箭到发射卫星,再到载人航天,中国从无到有,历尽艰辛,终于在40多年后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17.
彭继超 《华夏地理》2007,(10):64-65
从火药发明到民间工匠万户的“飞天”壮举,中国人一直怀着探索九霄的梦想。然而当前苏联1957年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之际,中国刚刚开始仿造近程导弹,更谈不上运载火箭。但当时的领导人毛泽东已经认识到:“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60年2月19日,中国发射了自己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燃料推进探空火箭,飞行了8公里。就是从这个8公里开始,中国人迈开了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从设计火箭到发射卫星,再到载人航天,中国从无到有,历尽艰辛,终于在40多年后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梁东元 《神州》2008,(10):27-29
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到达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4月24日,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晚9点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相似文献   

19.
1957年苏联人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经沉浮起落。当年,美苏两强的激烈竞赛带来了第一个探索太空的黄金时代,航天器遨游星际,宇航员涉足月球……如今,载人航天的支持者正开拓新技术,寻找新模式,希望重振冒险精神,再次突破人类探索宇宙的疆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向遥远星空进发的帷幕正在拉开!西昌卫星发射场里,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整装待发;发射现场门票的价格高达千元,但仍然供不应求……中华文明中的"嫦娥奔月"传说,就要变为现实。13亿中国人,在浓烈的气氛中期待着这一刻——这是他们历经了几千年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