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韘     
韘最早见于《诗经》,为开弓撒箭之具,即射手所用的开弓扳指。扳指在我国科学考古出土的最早实物为商代妇好墓所出兽面纹扳指。周代出土数量较大的韘应该为食指韘用韘,周韘材质多样,形式多种。楚地出土有许多周韘,为我们展示了其独具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封面介绍     
《收藏家》2018,(3)
正汉韘形佩长8、宽8.2、厚0.5、孔直径3.5厘米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韘就是一般所称的扳指,晚商已有玉韘出土,刘贺墓出土的玉韘,在韘形佩主体的外围,以勾转单元设计出环绕的神龙、凤鸟以及螭虎。神龙张口含珠,上唇抵触韘形佩主体向上的收尖;收尖的左侧为一回首的凤鸟,凤鸟驻立在韘形佩三角形弦勾处,由此将弦勾处隐藏于其中;凤鸟尾部下为一弯转螭虎,直  相似文献   

3.
韘是套于右手拇指上用于钩弦护指的工具。其名称的出现最早见于《诗经》,佩韘是成人的标志之一。古韘材质多样,就玉韘而言,其出现可早到晚商。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韘由筒形而出现侧扳,并初现由实用向装饰转变的趋势,玉韘在西汉完成了实用性向装饰性的彻底转变,当时玉韘已经完全演变成装饰性的玉韘式佩。玉韘式佩历东汉、魏晋南北朝依然流行。宋人对韘已有隔膜,当时的韘式佩被看作古玉器,称蟠螭佩。据此推测自北宋开始,对韘与韘式佩的渊源已不甚了了。元人视韘式佩为古玉,称雕玉蟠螭或璩,认为是环一类的东西。韘式佩于明、清依然盛行,称螭玦、鸡心玦,晚清称鸡心佩。玉韘自汉以后甚为罕见,在清代发展为扳指,除用作男性装饰外,还被乾隆赋予丰富的内涵。17世纪,建立波斯萨菲王朝和莫卧儿王朝的蒙古贵族后裔亦流行佩韘,韘的形式与明晚期沐睿墓出土的玉韘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一、导言 韘,也称泱,为古代射箭时的工具.<说文解字·韦部>:"韘,射泱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广韵>卷五:"韘,射泱张弓."即鞣是射箭的人戴在右手大拇指上,并用韦固定以免滑落,作拉弦开弓之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2月27日上午,"玉鸣锵锵——商代王后妇好玉器特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妇好墓出土玉器716件(组)。2016年是妇好墓发掘40周年之际,广东省博物馆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了此次展览,这是距今3 200年前后商代晚期王后所拥有的玉器首次集中展示,反映了晚商最为昌盛的商王朝王室用玉的全貌,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出土商王朝玉器的首次盛大展出。妇好是商代第22位王——武丁的配偶。武丁在  相似文献   

6.
<正>韘为古时一种辅助射箭的实用器。普通人所用的韘是用皮、革、竹、木等材料制作的,非常不容易保存,只有极少数政治领袖、军事统帅使用的代表其权力和地位的玉韘在考古中被发现。一、何谓"韘"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中诸妇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商王朝政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武丁之后妇好以是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在军事和祭祀类"国之大事"中频繁出现。以往研究多从商代的妇女地位、妇女权力、母系孑遗等方面讨论,很少涉及国家体制。本文从商王朝的内外服政治体制和王位继承制度出发,认为妇好带兵是为了弥合内外服诸侯之间的矛盾,从而为武丁巩固王位提供支持,其参与军事行动的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这为理解商代诸妇和武丁时期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余琦 《南方文物》2008,(3):166-167
射是周代时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代最强大的攻击手段之一。而作为射箭必备的辅助工具“韘”,即扳指也成为英雄武士征战沙场不可或缺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笔者不赞成<也谈"妇好墓">一文,把青铜器铭文"妇好"解释为精魂借助的托魂树,具有通天地的巫术功能,从而提出"妇好墓"墓主不是商王武丁配偶而是神职人员--巫觋的学术观点.从青铜器铭文解释、商代青铜礼器判定标准、祭祀者与受祭对象、甲骨文中的妇好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带"妇好"、"司辛"、"司母辛"的青铜器铭文等方面看,妇好墓墓主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妇好.  相似文献   

10.
清华简《说命》(上)"厥俾繃弓,绅辟矢","是为赤之戎"两句的训释争议较多。本文在综合参考各家说法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见解。前句"绅"读为"韘",""读为"靬",是说弼人被赏赐强弓、扳指、护臂及庳矢;后句"赤"读为"捨",""读为"保",意思指这是佚仲舍弃上天保佑的战事。  相似文献   

11.
顾永杰 《中原文物》2013,(1):111-112
"好"汽柱甑形器出土于商代晚期的殷墟妇好墓中,其类似于甑的形制和底部独特的汽柱结构,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2.
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墟的商代大墓大都早经盗掘,考古工作者早就盼望找到未扰动的大墓。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遗址中心的小屯西北,发现一座没有盗掘过的墓葬,获得大量精美文物。由于这座墓所出青铜器多有"妇好"铭文,通称为"妇好"墓。"妇好"墓是无墓道的竖穴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7,(3)
<正>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1976年社科院考古所在此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妇好墓,这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是殷王武丁的配偶,死于武丁在世时期,庙号称"辛",她的事迹在殷墟甲骨卜辞多有记载,墓葬中出土了1928件随葬器物,其中玉器达755件,这是迄今商代单墓中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制作最精美的。《逸周书·世俘解》称"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吉,焚玉四千……凡武  相似文献   

14.
文中罗列两条与商妇相关的甲骨史料。第一条是《殷遗》205与《洹宝斋》17缀合以后新见的称谓"妇辛",这是武丁对妇好的殁称,可直接印证妇好的日名为"辛"。武丁称妇好为"妇辛","妇"的指称里面有一种指商王妻室,是不可否认的。第二条是《合集》31935和《合补》8760缀合以后通过"妣辛"和"中妇"的比照,可窥测"中妇"的地位和商代称"妇"者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殷墟五号墓的墓主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妇好",所以又称为"妇好墓",本文通过对"妇好墓"位置、墓形、随葬品以及器物铭文等现象的分析,对"妇好墓"的定性提出质疑,并通过对器物符号和纹饰的分析,指出"妇好"画符和龙虎纹在先民看来都具有通天地的巫术功能,是祭祀礼器的重要标志,从而提出"妇好墓"墓主不是商王配偶而是神职人员巫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分析佛利尔艺术馆所藏商代晚期青铜容器含铅量产生差别的原因。首先我们发现器物纹饰、铭文、錾刻、范线都与其含铅量无关。其次,文章结合殷墟妇好墓等商代晚期墓葬中青铜容器的合金比例数据,得出器物的含铅量与器物足部形制、年代及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关系密切这一结论。并进一步指出铅在商代晚期是一种易开采与冶炼的金属,是珍稀铜料的廉价替代品,其使用在部分程度上起到了"别尊卑、殊贵贱"的礼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7,(9)
殷墟妇好墓出土有14件玉琮与玉琮形器,它们形制无一相同,纹饰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对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琮与玉琮形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与相关考古学文化玉琮的比较,指出了它们的文化性质与制作和改制的年代,并从形制上考察了它们的使用功能。作为商代晚期的王室墓葬,妇好墓出土的玉琮与玉琮形器,对于认识商王朝制作、使用玉琮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呼吁走出框架2016年12月底,在暖暖的冬阳中,笔者参加了由广东省博物馆为配合"玉鸣锵锵—妇好玉器特展"而举办的"夏商玉器及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当然,在近三十篇报告中,多篇都是与商代玉器,尤其是与妇好墓出土玉器有关的论文。从分类定名、造型源头、艺术风格、雕琢工艺等问题均有涉及。讨论也很热闹。在会场中笔者心中很感慨。自1994年开始,二十  相似文献   

19.
玉龙的轨迹     
玉器中龙的形象,最早见于中原和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如距令七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就有玉龙出土。其玉质为岫岩玉:形体宽厚,素身蜷曲成图形;断面呈椭圆形,边缘有刃;头部较大,眼睛隐约凸起,触角边棱处不明显:颈部向后飘动一宽带式龙发;背部正中有一穿孔,用于配挂,属于装饰玉类。商代玉龙,多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文化遗址“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龙最为典型。商代玉龙常呈片状,也有少数简状玉龙,如“妇好墓”出上的玉龙就是圆身。这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6,(12)
妇好墓出土有28件"铜尺形器",关于其功用,研究者莫衷一是。本文以妇好墓出土的"铜尺形器"为切入点,对商周时期的"铜尺形器"进行了类型学分析与断代,指出其时代主要集中于商代晚期。文章认为,"铜尺形器"就是铜柶,是专门的礼仪用具。文章还依据铜柶在墓葬中的原始位置,分析了其与其他器物的组合关系,认为铜柶的功用与铜爵、觚有关,并从爵、觚的形制、功用及当时酒的种类,分析了商周时期青铜爵、觚与柶的搭配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