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角     
《科学家》2017,(14)
<正>美国America首款无电池手机问世7月10日,华盛顿一些科研人员的一项独一无二的发明令世人瞩目——他们成功研发出了一款无需充电的手机。现代的通讯设备都需要依靠蓄电池进行工作,但电能消耗得极快。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努力尝试为智能手机发明一种能够储存更多能量且不会快速耗尽的"超级电池"。这款无需充电的手机通过外部无线电信号和光线的微波工作。新项目  相似文献   

2.
视角     
正古人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是远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近瞅,反而当局者迷了。2007年中秋去昆明。飞机晚点夜航,恰见满月佳景。抵昆明时机场下小雨,接机人抱歉道:"今天不能赏月了。"哪知我们已在空中赏过了,高度不同,视点迥异。从小学地理课,地图都是横着看。地球是圆的,  相似文献   

3.
视角     
《科学家》2017,(7)
<正>美国America推出可做沙拉的机器人4月4日,美国烹饪机器人开发公司Chowbotics推出了一款名为Sally的沙拉制作机器人,可以使用20种食材制作出1 000多种不同的沙拉,每款沙拉的制作时间仅为60秒。顾客能通过机器上的  相似文献   

4.
新颖视角     
《山茶》2009,(12):42-42
无论是在建筑工地还是面对蔚蓝的海洋.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能拍出新奇照片的可能。你只需保有开放的心态、渴慕的双眼和值得信赖的相机。赶快按下快门并把最满意的作品寄给我们。每个月我们都会登出两张照片:一张由我们的编辑挑选.另一张就是网上读者投出的最佳。  相似文献   

5.
陕北饮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原因保存的较为完整,并且其饮食种类繁多、绚丽多彩。陕北人独特的制作手法让陕北饮食独具特色,在陕西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陕北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6.
杨艳 《攀登》2008,27(1):128-131
知识经济时代大众传播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文学时空关系场,使文学的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从传播学立场出发,一种新的文学关系“作家(文本生产者)——传播者(媒介传播)——受众(文本消费者)”为我们考察当代文学提供了具有操作意义的理论方法。本文据此分析了当代文学中的商品属性、多元化、多样性、娱乐性和平民化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秋菊  陈方平 《沧桑》2013,(4):91-93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关怀是立足于现实的、能动的生活过程。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才能够科学地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的科学体系。"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逻辑主体和价值主体;唯物史观不仅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其目标也是真正个性的人的实现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8.
谁都希望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那么,就请你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吧。比如说,别人看正面,你不妨看一看背面,于是,朱自清写出了《背影》。当然,写背影并非出于主观的预设,而是确有感受写来。请看本期《爸爸的手》,从题目,可能你就会感受到视角不一般。“爸爸”是修自行车的,“冬天又要来临了,我爸爸的手……”身为女儿的“我”,“真的为他好担心好担心”,文章一起笔,就把视线投向了“爸爸的手”。文中,作者描写了一双满是“冻疮的结痂”、“圆圆的红圈”、“小块小块的胶布”、“干干的小裂口”,“似红非红的皴裂处似乎随时都会渗出血来”的“冻肿的手”,透过手的描写,读者不难感受到严冬之际,“父亲”终日街头修车的艰辛,这已经是够具震撼力的了。而作者意犹未尽,又进一步写道:“父亲一边用这伤痕累累的手认真  相似文献   

9.
年鉴是一年一卷的连续出版物。连续出版保证了年鉴资料的系统性和可比性,但同时也带来了“面孔依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撰稿人和编辑不妨换个角度去写稿、编辑,条目或许就能“面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修志人视角不同,修志结果会大不一样。从主编角度而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应修出一部什么样的志书?从续志者角度而言,如何承接前志而又能超越前志?从用志者角度而言,期望修志人修出什么样的志书?如此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开展好续志工作,值得探讨和思考,这将有助于我们调整思路,推动续志工作的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系统化。本文追溯了几种主要的和谐社会概念、和谐社会价值理念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对比"唯市场独尊"和"唯政府独尊"配置资源的弊端,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该是市场与政府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社会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社会舆论的逐步开放,包括报刊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从无到有,在挫折中不断得到发展。近代报刊为人们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第一手史料,其本身的运作也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诸多方面,因此,透过报刊所能看到的社会历史,不局限于报刊页面的呈现,更深刻的内容还隐藏在页面背后或页面之外。  相似文献   

13.
陈志强 《史学集刊》2003,2(4):84-91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产生于17世纪,而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史产生于15世纪末以后,它们是同一个时代发展的结果,标志着人类关系的强化。国际关系学与世界史有许多相通之处,两的观察对象是同一的,两大学科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是相同的。用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观察世界历史的发展,或言之,在世界史研究中增加国际关系的视角可能有助于世界史研究的多样化。“世界”与“国际”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视角,前注重人类社会整体的形成和发展,后关心的是国家之间的联系,前从宏观进入微观,而后从个别进入一般。近现代国家对外关系的真实目的就是维护一方民众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保证本国在争夺占有资源和控制掌握生存环境的斗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国家间为不同利益而发生争执,乃至最终爆发战争的过程,以及为取得利益平衡达成和解,就是国际关系发展的过程。人类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史,而国际关系的核心也围绕这一点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系统化。本文追溯了几种主要的和谐社会概念、和谐社会价值理念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对比“唯市场独尊”和“唯政府独尊”配置资源的弊端,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该是市场与政府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最一个富有理论思维传统的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每逢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总是善于从哲学的高度提出和思考问题,从而把思想引入新的境界,把革命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的论断,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崭新实践的哲学总结。它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这一论断突破了片面从经济特征和政治特征上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局限,自觉上…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的人格状态和人格理论的研究。从哲学角度研究人格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从根本上去穷究世事人生之理,有利于挖掘人格问题的本质和特征,进而从更深层次去反思、去把握现实中的“整体人”,从而寻求到人之为人、人们进行人格追求与塑造的终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规范的引导、制约。在诸种规范中,道德规范有着其它规范无法比拟的优势。从道德的角度审视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使道德规范达到内化,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我国历史文化发展演进的时空差异以及保护需求出发,并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区域保护理念和行动的考察,提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区域性问题亟待加强研究,需要改变过去就遗产论遗产的惯性,多从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角度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保护、管理等层面的工作,构建区域型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和工作方法,并对区域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模型对卢沟桥事变从一个"地方性"事件演变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卢沟桥事变发生伊始,中日两国都不同程度地想避免卷入全面战争,但是由于双方在卢沟桥事变后所采取的对策使得他们陷入了"谁是懦夫"的困境中,最终导致了全面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20.
鲁迅创作中的民俗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海波 《民俗研究》2002,(1):133-142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和撼动。西方先进的人文科学和社会学说被逐步引入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开放式地接受,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地重新审视。中国进入了文化的转型期,文化发展由此产生了明显的危机和断裂,并进行了急遽的更新和组合:其具体表现为:它打破了以往的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扬弃和颠覆。这种对传统主流文化的否定和怀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完成: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俗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