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光明日报史学双周刊第91号(见1956年9月13日光明日报)上刊载着胡如雷先生的“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一文。在这篇文章里,胡如雷先生提出:“自耕农民的这部分土地是什么性质呢?是国有还有私有?”关于这个问题,胡如雷先生的答复是:“这部分土地也是具有国有性质的”。胡如雷先生认为自耕农民之于土地只不过“是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已”,而“我国地主政  相似文献   

2.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拍卖一宗土地面积8588平方米地块的50年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在国内第一次作为资产进入市场。国有土地使用变无偿、无期限、无流动为有偿、有期限、有流动.这被称为新中国建立土地使用制度后的“第一场革命”。2008年12月25日,深圳土地“第一拍”被评为“改革开放初期最具影响力的深圳十件大事”之一。此次评选的“十件大事”是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1978--1992年),创造全国第一或在全国开风气之先的,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且至今仍持续产生积极影响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赵志浩 《攀登》2014,33(5):90-9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保了农民对集体土地的经营使用权。2002年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扩大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和使用权限,与此同时,还逐步完善了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办法和程序,并完善了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办法。在新的农地制度变革中,还应进一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完善征地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4.
房子和土地的问题,是革命时代的重要问题。但要告别革命时代,进入法治社会,就成了必须面对的“遗留问题”。这不,我们面前摆着“洪晃家的房子”!  相似文献   

5.
一本名为《中国旅游文学新论》的新书,日前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通过收入该书的系列论文,该书作者刘德谦教授对中国旅游文学史和中国旅游史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多与他人有异的结论.诸如学者和读者都感兴趣的这样一些问题——我国的第一篇游记是哪篇?《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旅游指南”吗?《山海图》是不是古代的导游图?我国在秦汉时代有没有出自旅游动机的旅游活动?黎民百姓在那时能否也享受有旅游的欢乐?秦汉时代用什么词语来称呼旅游?史称“凿空”的张謇是否真是开通西域道路的第一人?《史记》中的条支“弱水”在哪里?“不甚可解”的曹操《步出夏门行》的“艳”,为我们展示的是什么内容?谢灵运是否真是我国旅游文学的开山鼻祖?《文心雕龙》的“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指的为什么不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始源?  相似文献   

6.
《广雅疏证》据玄应《一切经音义》“盼?”条“《广雅》‘盼,视也’”将其增补进《广雅》。然而据我们考察,由于玄应对“盼”“眄”的关系没有清楚的认识,将“眄”误作“盼”。因此,王氏将“盼”补入《广雅》不确。对相关问题的考辨还可以纠正文献中的相关讹混。  相似文献   

7.
廉颇拔魏防陵、安阳地望考许作民《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记载:“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此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这是《史记》对赵将廉颇在公元前275年攻取的...  相似文献   

8.
●赛题1.那些大人就喜欢数字。你跟他们讲起一个新朋友,他们总爱问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他们不会问你:“他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他喜欢玩哪些游戏?他是不是收集蝴蝶标本?”他们问的是“他几岁?他有多重?他父亲挣多少钱?”这样问过以后,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你要是对大人说:“我看见一幢漂亮的房子,红砖墙,窗前种着天竺葵,屋顶上停着鸽子……”他们想像不出这幢房子是怎样的。你得这么跟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马上会大声嚷嚷:“多漂亮的房子!”这是《小王子》中的一段话。晶莹的童心,可笑的大人,有趣的描写,温和的嘲讽。你…  相似文献   

9.
周建人说:“这是一个谜”前几年,周建人同志生前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一个问题:“鲁迅逝世前为什么要急于搬房子?”他说:“鲁迅逝世前的确是非常着急地想搬房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觉得是个谜。鲁迅临死前两天,我去看他,他说叫我给他找房予,并说我订下来就可以了,不要问他。他为什么要急于搬,我没问他。第二天刚好是星期日,鲁迅很急,拿起笔就写了‘周裕斋印’四个字,让我去刻一个图章,因为当时租房子要订合同,要一个印章,‘周裕斋’是‘周豫才’的谐音。别的地方没用过这名,后来房子也没租,图章也没刻。”(《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48页)  相似文献   

10.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在《邓小平文选》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是“脑力劳动者”,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以后又强调:“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等。如果说1956年周恩来同志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问题有了“初步解决”的话,那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及以后的一些指示,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性质、地位、作用、使命等诸多问题已经解决。但是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一些华人科学家时的谈话中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解决这个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为什么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党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指什么?下面述以作者粗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时下流传着不少关于高房价的段子,其中最经典的当属"2016年败家行为排行榜:1.卖房创业,2.卖房炒股,3.卖房出国……2016年兴家行为排行榜:1.北京买房,2.上海买房,3.深圳买房……"尽管是些调侃之词,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节节飙升的房价带给普通中国人的无奈和焦虑。房子之于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房子是安宁、房子是幸福、房子是家……那么,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城镇居民,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从拙文《太平军“第二次西征”若干史实辨析》发表后,围绕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史实的讨论,先后又有金式《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是战略决战吗?》(《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苏双碧《会剿武汉以救安庆的历史真相》(《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朱哲芳《试论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安徽史学》1985年第3期)等文章发表。这些文章都从不同问题和方面,揭示了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历史真相,发表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为此,本文就有关问题再略陈己见,以求教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社稷”在我国古代是国家的别称和政权的象征。远古,“社”和“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指土地;“稷”,指五谷。原始时代,人类对神秘的大自然束手无策,以食为天,“社”、“稷”决定着农业部族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先民们把“社”“稷”崇拜为神并加以祭祀。《白虎通义·社稷》就记载:“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  相似文献   

14.
毛予菲 《环球人物》2020,(6):100-103
2020年开年,聚焦房产中介生活的电视剧《安家》热播,收视夺冠。时隔11年,编剧六六继《蜗居》后再写国人的买房执念,啃老、重男轻女、原生家庭的创伤、畸形的夫妻关系等一系列难以启齿的现实问题,也借着“房事”被一一撬开。这部几乎囊括了所有家庭病症的都市剧,一时间引发了热议。  相似文献   

15.
十问     
《南方人物周刊》2012,(1):26-26
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修订草案)》。该草案规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协商未能就处置方式达成一致的,土地闲置满1年的,经批准后可按土地出让或者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建设,土地闲置满2年,经批准后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尽管治理多年,闲置土地为何依旧大量出现?新草案能否真正肃清土地闲置?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  相似文献   

16.
王鲁湘于《河(?)》第二集《命运》解说词中曾提及:“研究古文化的学者们提出过一种说法,黄帝的 ‘帝’字,可能是土地的‘地’字.‘黄帝’就是黄色的土地,也就是中国人常爱说的‘皇天后土’的‘后土’,意思是地母.”(载《文汇报》1988年6月28日)该段论述涉及几个问题,其一:“帝”是否即是“地”,是作者的臆测与附会,还是查有实据.其二:“黄帝”命名的含义为何,是否就是“黄土地”的代名词.另外还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第93回《王杏庵义恤贫儿》:陈敬济“拿着银钱,出离了杏庵门首。也不寻房子,也不做买卖,把那五百文钱,每日只在酒店面店以了其事。那一两银子,捣了些白铜顿银(《词话》作白铜顿罐),在街上行使,吃巡逻的当土贼拿到该节级处,一顿拶打,使的罄尽,还落了一屁股疮。”  相似文献   

18.
杨继绳 《炎黄春秋》2013,(12):75-81
孙经先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上发表了《关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的长文,又发表了《人口统计学中的虚拟人口理论及其应用》,声称“用科学分析”和“严密的数学方法”。论证出“饿死三千万是谣言”。我于2012年写了《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就大饥荒年代的人口问题与孙经先商榷》,也采用他那种“严密的数学方法”,按他所设定的条件,否定了他的结论。最近,他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连续发表文章,不仅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人”是重大谣言,还说“《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本着对历史真相负责的态度,我再次回应。  相似文献   

19.
《诗·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句和毛传“,跲也”,今传世本皆作“嚏”字。其实《毛诗》该句和毛传原本作“?”,作“嚏”乃自郑笺始,后世皆从之。然而,郑笺的改读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郑笺为何要改“?”为“嚏”?二是改读后对毛传“嚏,跲也”该如何理解?本文就郑笺改读的原因进行了考辨,并就汉以后学者们对毛传“嚏,跲也”的歧议作出了辨析。  相似文献   

20.
盛京宫殿哪座建筑是历史上的笃恭殿,笃恭殿一名清初是否被正式使用?这些问题古今各有异议。 清代官修史志及私人著述就笃恭殿所系何处有三种不同解释。《钦定盛京通志》以笃恭殿为“崇政殿”,《大清一统志》、《盛京典制备考》亦同此说;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以笃恭殿为“大殿”(即大政殿)。崇政殿与大政殿是盛京清宫两座不同位置不同用途的殿堂,前者位于大宫阙正中,是清太宗常朝之“金銮殿”,后者在大宫阙之外,是清太宗同八旗贝勒、大臣议事、举行大典、观看“百戏”的“外朝”。《通志》与《日录》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