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具有丰富的内涵。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都还是第一次,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在执政方式、领导方式上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依法治国方略是怎么提出来的呢?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没能提出这一方略呢?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过程意味着什么呢?在实施…  相似文献   

3.
周志雄  刘员  杨容 《神州》2013,(16):185-18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论断,这对新时期的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重任,应积极参与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确保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新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深刻地向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这三个基本要素间又形成了三种基本政治关系,即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与人民民主。本文着重就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统一性作些粗略分析。一、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管理国家事务,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5.
依法执政能够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要求,可以使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革与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郭照  吴娜  夏雪 《攀登》2023,(5):9-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作的报告,首次把法治建设以专章论述,提出来一系列重大法治创新理论,法治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地位更加凸显,也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  相似文献   

7.
依法执政能够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要求,可以使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革与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正>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  相似文献   

9.
新年贺词     
《巴蜀史志》2014,(6):1-1
数声爆竹入新年,万紫千红信为传。 我们挥别2014年转瞬即逝的光景,翘首企盼着充满希望与梦想的2015年。 2014年有着非凡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新中国喜迎65周年华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随即大刀阔斧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深入改革,开创了中国发展的新局面;这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9,(6)
全面依法治国,关键是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提出,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实现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依法执政是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也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发展的逻辑节点。当前,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发展,就要完善党领导立法的体制机制,抓住党保证执法的关键因素,健全党支持司法的配套制度,培育党带头守法的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标志着我们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应当认识到,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相本原则。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是统一的、技辅相成的。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实行依法治区方略党的领导是通过方针政策、思想工作、组级工作等渠道实现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形成了主要依靠政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决策科学化民主…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理应自觉置身于全面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国家大局中进行谋划和思考,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好道、领好航,发挥好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这对于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主题,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这充分体现了以习主席,这位中共史上第一位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总书记以及新一届党中央,治国思路中,法治印记清晰可见。本文通过对“依法治国”最基本的问题,即概念和原则部分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加深对“依法治国”这一理论热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5,(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中认识和把握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撇清错误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地深化践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和核心价值观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告诉我们,以宪法精神凝聚共识、以公平正义彰显底线、以法治实践联动要素、以全民守法激发活力、以干部引领价值前行等有机融合了宪法权威、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价值等内容,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强化法治推动力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地方志工作是各级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文化工作,国家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各地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细则》等法规政策。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更好地坚持依法修志,推动史志鉴文化事业改革发展,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史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实现依法治校的需要,还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其全面发展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环节和改革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发挥其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党领导并执政的情势之下,政党与法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如何?它直接影响着党的领导的实现和依法治国的功效。对于此问题的研判,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注"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应是全面推进依法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5,(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届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我国老一辈领导人治国理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全面"聚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从制度体制机制层面给出解决问题的诸多办法。在"四个全面"当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近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又是未来若干年党执政兴国的主抓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现实又立志高远,具有显明的历史承继性、现实针对性和目标导向性。  相似文献   

19.
东田 《风景名胜》2010,(2):44-45
火车在雄伟的阿尔卑斯群山中穿行,我们要去的洛伊克巴德藏在群山深处。我们乘火车先到洛伊克(Leuk),转乘巴士约三十分钟车程,便抵达洛伊克巴德,巴士一路上依循山路盘旋而上,每一个角度都可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沿着歌德、威姆佩尔(Whimper)、莫泊桑及大仲马等游历的路线,我们抓着相机一路狂拍。  相似文献   

20.
李青 《区域治理》2022,(5):54-56,129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仍要持续推进.新时期的国家治理与传统的国家治理相比,有些新的内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是建设法治国家,为此目的,我国要积极运用制度和法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全球化、大数据时代下,中国的法治建设还关系到中国的国际法治实践.因此,中国的国家治理必须高度重视国际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