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论文利用大量考古发现及重要的博物馆藏品,对六朝组玉佩做一细致、全面的研究,探讨其组合、形制及装饰风格的演变历程,帮助我们认知古代组玉佩制度在汉代以后流传与变革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2.
徐州出土西汉玉面罩的复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河南、陕西、江苏等省西周至汉代的墓葬中常有玉面罩出士。汉以前的缀玉面罩,由于时代较早,形制也较为简单,容易复原。汉代的玉面罩,见诸发表的目前仅有江苏徐州子房山3号墓和后楼山汉墓出土的2件,但因其形制复杂,出土时绵绢、丝线全部腐朽,又玉片较散乱,未能复原。本文根据当时的出土情况,对这2件汉代玉面罩进行复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万新华 《收藏家》2005,(12):37-40
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好的文房用具之一。挑选一只精美的笔筒,置诸案头,就感到舒适无比,笔筒造型的意趣甚至影响到文人的创作情感。其材质不一,形制各异,或素或花,工巧拟古,蔚为奇观。笔筒在中国古代文具中出现得较晚,据相关资料显示,笔筒的产生不会早于明代嘉靖朝。事实上,明中期以前的文献中未曾出现过“笔筒”这一词汇,同时,从古代绘画图像资料来看,明代中期以前的绘画中有关文人生活的场景也没有发现笔筒的踪迹(但其他文房用具、案头陈设均有描绘),说明当时还没有笔筒。大致到了明朝晚期,文人的案头才设置笔筒。而在笔筒产生以前…  相似文献   

4.
刘尊志 《南方文物》2009,(4):107-113,123
夫妻合葬是我国古代普遍实行的一种丧葬制度。汉代是夫妻合葬墓的重要发展和转型时期,同穴合葬开始出现并逐步普及,而且一直影响到以后的诸多朝代。学术界关于汉代夫妻合葬墓的相关研究较多,既有综合睦研究,又有地域性研究。对我们认识汉代夫妻合葬墓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五中的《广州府境之图》、《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广州府南海县之图》是目前能查看到的、最早反映广州城市布局的地图,图中不但绘制出城濠形制,而且标注有重要衙署、标志性建筑物、古西湖的位置以及道路网络,为研究宋元至明初广州城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图形资料。一、三幅地图成图年代考订《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五中收录的三幅地图当出自明代永乐朝以前的古代文献中,虽然地图绘制的准确年代无法确定,然从图中广州城的之城廓形制及地理标注考证,此图当绘成于明朝初年。依据如下:(一)此三幅地图中绘成于元代以后…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得一张汉代演奏画像砖的拓片(图一),画面上一房屋内,三人正在演奏,右一人吹竽,左一人鼓瑟,中间一人正弹弦鼗。此砖在彭州市征集,通长43厘米,高26厘米。弦鼗高11厘米,直项,三轸,应有弦(由于砖的风化,弦不易看到)。弦鼗,是中国原始琵琶的一种称呼。琵琶是中国古代一种著名乐器,源远流长,一直流传到今。琵琶在古籍中又写作:“枇杷”、“批把”。因其形制的不同,大体分为“秦琵琶”、“曲项琵琶”、“曲项多柱琵琶”。秦琵琶出现的时代最早,其余两种都是汉代以后才在我国出现。秦琵琶产生的时间,至今尚无定说。最…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铜器以其气魄浑厚、庄严神秘屹立于世界工艺美术之林,而铜镜又可谓是青铜器中的珍宝。铜镜铸造是我国古代工艺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特别是它的纹饰图案,体现了时代风格,渗透着我国古代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中,汉代铜镜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种类繁复,形制多样,做工精良,纹饰优美,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之珍品。  相似文献   

8.
赵旭阳  武海  魏冰  邓攀 《文博》2016,(4):3-9,2
2013年11月至12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恒兴公司电容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项目的基础建设中,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两座规模较大,形制较典型,为研究汉代墓葬形制补充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名片”徐美渝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时便已使用名片了。人们在登门拜访时,用名片来通报姓名。那时还没有纸张,人们把自己的籍贯、官爵和要说的事项,刺在竹片上,称作“谒”、“名帖”或“刺”。汉代后开始用纸。唐宋以后,学生、下级属吏拜谒老师或上级,都...  相似文献   

10.
说钱     
“钱”原来是铲形农具名.因货币产生以前物物交换时常以农具为交换对象.故农具逐渐演进为货币之一。后来铸造模仿农具“钱”的铸币.“钱”也成了货币的通称。以后货币的形式有了改变,但称货币为“钱”的习惯则长期保留。现在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里的“钱”已不是指铜钱、银钱,而是指当今的货币——纸币了。  相似文献   

11.
考古表明,农具铚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盛行于春秋战国,直至汉代,从其形制的异同推断,它们可能源于两个体类,即刀系和镰系。研究认为,铚主要是摘取麦、稻、粟、黍等禾本科结穗作物的工具,另从发现的区域看,铚的存在与大量使用代表了古老割穗方式在我国北方地区、西南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延续,是当时"周边四裔"重要的农业收割工具。  相似文献   

12.
西安碑林藏有自汉代以来约五百件历代碑石,这些碑石时代序列完整,形制多样,内容丰富,对于研究古代碑石发展演变、考证碑林之形成以及了解古代书法艺术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燕平 《旅游》2003,(4):28-29
正吻 明、清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龙头形,龙口大开,咬住正脊;系釉陶或琉璃制品。正吻又叫大吻。我国古建的脊饰,最早见于汉代石阙、石祠及明器上,多为用瓦当头堆砌的翘起的形状;最重要的建筑则流行以凤凰(朱雀、孔雀)为正脊的脊饰。至南北朝以后,被鸱尾所取代。宋元时期又出现鸱吻,同时又出现龙吻。明以后多用龙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底,安徽太和原墙镇前张庄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内出郢爰一件(放大,如图)。此墓距地表2.1米,根据墓葬地层,墓砖形制及出土的五铢钱,应是汉代墓葬,毁爰应是汉代随葬品。该金版仅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代青铜器中,有一种金错铜器。所谓金错,或称错金,就是在铸造的铜器上用金丝或金片镶嵌成各种华丽秀美的纹饰或文字,然后用错石(应作厝石)在器表磨错光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方面出现的新技术,其艺术特征是用隐嵌的技法形成金线图案或文字,改变以前铜器模铸纹饰的呆板和拘束,突破传统的图形表象对称格式,出现了许多故事题材的片断描写,具有比较丰富、活泼的内容。这种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原始瓷向瓷器进化的成熟期,随着制瓷技术的提高,东汉烧瓷温度已能达到1200摄氏度以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中国陶瓷史·秦汉时代》:陶器至汉代,有一最大之进化,不可不特别注意。盖自汉代以前,各种陶器,只能谓之为陶器,不能谓之为瓷器。考汉以前,并无‘瓷’字,至汉时,始言之及‘瓷’字,前此之不言‘瓷’字,盖无此物。当然不能言,后此之言及‘瓷’字,当然必有瓷之一物矣。故国人谓瓷器,发明于汉代。从用途上来看,瓷壶已失去了烧煮功能,变为盛装液体的单一用途,壶的形制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区现存主要铭文石刻及其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最早的文字石刻应是利用天然石块或石壁刻成 ,并没有为刻铭而对岩石进行形状加工。秦代以后 ,依照铭目与用途的不同 ,逐渐分化形成各种具有一定固定外形的石刻类型。这些外形式样有些出自建筑构件 ,有些来自实用器物 ,有些受外来文化影响 ,从而形成今天能见到的各类古代铭刻。由于铭文是石刻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各类石刻的铭文因用途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而有了形制间的差异 ,有些特殊的铭文文体仅限于某一种形制的石刻 ,如碑铭 ,墓志铭等 ,因此根据不同的形制可将其划分为若干基本类型。历代学者对石刻的…  相似文献   

18.
评《神秘文化:谶讳文化新探》晋文在汉代历史上,谶溅讳及其思潮乃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多局限于考订、补正和注释,或满足于某些个别现象的分析,并大都限定在思想史的研究范围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发展演变,是一个继承传统、不断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两汉到隋唐时期的都城形制变化极为明显。本文以近年来曹魏至北魏洛阳宫城的考古发现为重要突破点,结合文献和考古勘察资料,对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各个重要都城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中国古代都城从两汉时期的多宫形制,到魏晋南朝时期的居北居中单一宫城形制,再到北朝时期的三重城圈形制,最后形成隋唐时期中轴对称的坊市制新型国际商贸大都市,为向以后更繁盛的开放式商业都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其都城形制和格局的变化轨迹清晰,发展演变具有延续性和开创性,既沿承了传统的汉地都城制度,又有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状况的创造。总之,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这个时期都城的鼎盛之作,其都城形制产生的源头源自曹魏洛阳城,对汉唐时期的都城形制进行研究,探索其中的各种渊源和汉化因素,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及整个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6,(11)
正熏炉是古代的燃香之器,它最晚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汉代较为流行。熏炉的质地有陶质、瓷质、铜质等。铜质的熏炉,是一种实用器,它类型丰富,装饰风格独特。属于熏炉中的上品。目前,据公布的资料中汉代铜质熏炉数量不足200件。分布较为广泛,以陕、两湖、两广、河南、河北数量较多,其他则属零星出土。其形制有盖豆形、博山形、鼎形、行炉形、鸟形和一些特殊形制。博山炉是博山形熏炉的简称,是熏炉中最为优美精致的一种。一般由炉盖、炉身、炉柄、承盘等部分组成。出现于西汉中期,它是在春秋战国以来持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