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两宋之际的著名学者陈恬是北宋望族阆中“三陈”后裔。学识渊博,善诗词,精书法。曾隐居于阳翟(今河南许昌市),不事举业。徽宗大观年间,拜校书郎。南宋初年,授直秘阁,辞官不就,归隐嵩山。《宋史》无传,事迹不显。陈恬历经两宋之交的乱世,其生平与事迹相对模糊,但文名显著,入“阳城三士”与“戊己四先生”之列。勾稽史料,窥其著述,以期深化对陈恬其人及两宋之际文坛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麟台故事》系程俱于南宋高宗绍兴元年七月所著有关北宋馆阁制度的一部专著,五卷.分为沿革、省舍、官联、选任、书籍、储藏、校(?)、修纂、国史、恩荣、职掌、禄廩十二篇.从该书序言来看,程俱完稿之时,并没有立即付梓刊行,而是“缮写成二册”,正本呈送皇帝披阅,副本藏于秘书省.据《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七载:绍兴“十三年七月八日,诏秘书省依《麟台故事》每岁曝书会,令临安府排办.”可为秘书省藏有该书之佐证.南宋孝宗淳熙年间,陈骙撰写《南宋馆阁录》,于卷六《故实》篇曾二次引用《麟台故事》,当亦是秘书省藏本.尤袤为南宋淳熙名臣,家富藏书,著有《遂初堂书目》,亦收有该书.虽未说明是抄本还是刊本,但可知《麟台故事》已从秘书省流传出来,开始在民间传播.  相似文献   

3.
两宋三省官印中以尚书省印对书画鉴藏史最为重要。拙文《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根据风格比对,指出除去同源同构具承传关系,但不完全相同之佛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Smithsonian Institution)藏传张戡《解鞍调箭图》轴、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藏传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之尚书省印外,钤盖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摹刘敞《书秋水篇》(共四钤)、上海博物馆藏宋拓《淳化阁帖》、纳尔逊博物馆(Nelson- Atkins Museum of Art)藏传李成《晴峦萧寺图》轴、克利夫兰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藏传巨然《溪山兰若图》轴、台北故宫藏传巨然《层岩丛树图》轴等书画之存世八方尚书省印均为同印。综合稽考官制史料、考古实物、字口缺损度及南宋题跋、三省官印之紧邻乃至于叠压关系,可归结出此八方尚书省印并非北宋官印,而是一方南宋官印,其钤盖年代约为1141-1183年间。在此基础上,本文撰述之目的在析擘为何此前学界关于此方尚书省印之断代,存在北宋官印(1083-1126年间)、北宋末至南宋初官印(1083-112...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7)
正权臣贾似道是晚宋最重要的书画鉴藏家,除了与当时著名的画家赵孟坚、钱选等人有着密切往来之外,他还广搜名画,建多宝阁,日一登玩其间。~(1)其"家藏名迹多至千卷",~(2)藏品数量之丰、质量之高堪与宫廷相媲美。贾氏败亡后,所藏名品多籍没于官,亦有部分流转于市场。然关于贾氏收藏,至今未有专文考证。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7,(12)
<正>吉州窑遗址位于江西省境内赣江中游吉安县永和镇,分布面积约8平方公里。创烧于唐代,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入元以后逐渐衰落。两宋时期,江西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社会稳定,经济高度发达,瓷业兴旺,特别是宋室南迁,带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繁荣,素有"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之誉的吉州,亦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全盛时期。在以禅宗和儒家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庐陵文化的熏陶之下,产自赣江之滨的吉州窑瓷器,  相似文献   

6.
潘懿 《中国钱币》2006,(3):16-22
宋代典章文物多有可观,钱币文化亦堪称高峰。两宋金银钱的发展演变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北宋多为年号钱,形制、钱文与流通铜钱相近;南宋年号钱并非主流,而以寿庆宫钱和吉语钱为其特色。具体讲来,北宋初年宋元、太平皆有与铜钱同版之银钱,淳化元宝金钱面版亦与铜钱无异。孙仲汇先生曾见过一枚绍圣通宝旋读小平银钱①,此乃金银钱文字形制与铜钱趋异之分野,惜未留拓。徽宗时金银钱品种甚多,圣宋、崇宁、大观、政和、宣和皆见有小平银钱,版式繁多,精粗不一,政和、宣和且有小金银钱极精。靖康通宝银钱是北宋最后一种银钱,制作并不考究。北宋又铸有大…  相似文献   

7.
瑶池醉归图     
靳红曼 《收藏家》2014,(12):60-62
<正>《瑶池醉归图》卷,纸本,设色,纵470.1、横27厘米,此画系元朝宫廷藏品,后为清朝内府收藏。在《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台北本三册1468页)和《故宫已失书画目》中均有著录。清朝末年,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曾将此画赏给其弟爱新觉罗·溥杰,后散落民间。1947年为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冯义信购得。1983他将此画捐献给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画卷包首题签《马和之瑶池醉归图》卷,画风、画法酷似南宋马和之作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以承传诏奏形式沟通中央与地方联系的渠道有二:一是制度规定的进奏院、通进司系统;二是非制度规定的入内内侍省系统。两条渠道呈现不断交错、此强彼弱之状态。元丰改制后,入内内侍省成为皇帝掌控机要诏奏传递,并进而绕开外廷臣僚独断朝政的重要依靠;而进奏院的作用却时隐时现。进奏院与入内内侍省在承传机要文字中的交错与张力,是宋朝皇帝与朝臣信息博弈的重要表现。而皇帝先后对进奏院之掌控和对入内内侍省之利用,亦显示出君主独裁政治的特征,这一特征又在士大夫的抵制与抗争下,起起伏伏,展现出有宋一代生动的政治形态。同时,在唐代皇帝周围形成的内外诸司所发挥的功能及形成的政治特点,在宋代仍然较为突出。从入内内侍省、内东门司、御药院、閤门、四方馆、客省等禁中机构群的监领机制及其在日常行政中的作用来看,有宋一代内朝的影子似乎亦隐约可见。  相似文献   

9.
宋本《女史箴图》卷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的南宋佚名《女史箴图》卷为本,对比相关的图像和文献材料,用风格比较、结构分析及逻辑推理的方法,考证出该卷的后九段系临绘唐代同名摹本(大英博物馆藏)而得,前三段临者依照《女史箴》文自创而成,其制作过程是先题后绘。箴文的书写风格属于南宋高宗一路,临者露出了马和之的笔法,故该图临绘的时间是在唐摹本入金明昌内府之前。临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留下副本,更是出于宫闱教化的需求,以顺应南宋朝廷推行封建纲常的需要。在艺术上,南宋本意味着宫廷首次肯定了北宋文入画中的白描样式。  相似文献   

10.
继南宋末叶学者桑世昌之《兰亭考》一书后,俞松的《兰亭续考》又是一部关于《兰亭帖》鉴藏和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将《兰亭续考》一书所著录的面貌各异的《兰亭帖》本子一一析出。这些《兰亭帖》多属俞松个人收藏,亦偶有他人收藏之物,并留下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诸多题识,以此可以大致梳理出某一禊帖的流传鉴考情况。惜书中所涉《兰亭帖》实物多不存于世,使得后世研究者无法窥其真实的图像面目,遂形成文献意义上的"兰亭帖"。此外,俞松不仅是一位古书画收藏家,也是一位鉴赏家,他对古代法书多有鉴评,本文亦适当录出,进而对书中所涉猎的古代法书的鉴定方法进行初步探究,以管窥南宋时期的收藏家们对《兰亭序帖》的鉴定和收藏之概貌。  相似文献   

11.
张连红 《史学月刊》2000,(2):55-61,6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的制定与调整,是南京国民政府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重新确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国财政体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从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划分的原则、平衡性及两者的规模比例等方面来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的划分较为合理,但这一划分仍有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苏州档案馆所藏的档案史料,从历史人文地理的角度,对清末民初苏州典当业的分布,作了较具体而微的探究。研究显示:清末民初苏州的典当业主要集中于北部和西南部中心城区以及阊门一带。从典当业的选址和经营状况来看,典当适合在中心城区和商业文化繁荣的城厢附郭以及周边市镇生存和发展。典当业分布的地理区位,与苏州城市经济及其功能分区息息相关,这反映了传统典当业依附于商业经济发展的“寄生性”。  相似文献   

13.
建国前夕和建国初期,中财委在领导全国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工作中,通过贸易系统的恢复和商业资本的注入,复苏了被国民党政府及长年战争中断的城乡交流。随后,中财委在工商业调整中拟订了收购土产等政策并转交了城市经营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交流的发展,使国内经济得以恢复,并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统筹好当今的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北根 《史学月刊》2003,4(7):48-53
英国对中国的内战持中立态度,不支持包括直系在内的任何一方;在直系参战期间,英国扣留了直系的军火;英国虽然同情吴佩孚,但未向吴提供军火和经济援助;为维护英国在华权益,英国损害直系的权威;英国对包括吴佩孚在内的军阀采取的策略是“等着瞧”。不将“赌注”押在任何一派军阀身上;英国也不支持直系的另一将领孙传芳。因此,英国不是直系的后台。  相似文献   

15.
西、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越南对中国西、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寻找”了各种理由,其中之一是“中法《重庆协议》把在西沙和南沙的受降权交给了法国人”。但考察中法《重庆协议》后可知,该协议根本没有涉及到西、南沙群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司马光的史学与其经学之一的易学之间的关系。司马光通过其易学形式表达了独具特色的历史观。他提出易道的观念,认为凡宇宙之间皆易,易就是阴阳之变、五行之化,这就对自然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原则作出了界定;又提出圣人作《易》,为数亦为义,义急、数亦急,以义与数作为历史发展普遍性原则的重要内容;并认为《易》是对易道的表征,《易》有见微而知彰、原始而知终的史学功能;在探讨自然和人类历史存在的形式时,司马光还提出阳非阴不成,阴非阳不生,阴阳之道表里相承的观点,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揭示了其应有的价值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叶建 《安徽史学》2008,2(1):64-69
20世纪前半期关于新旧史学关系的探讨,参与学者人数之多,学术观点之复杂,在整个中国近代史学史上都是罕见的.本文对这场学术探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论,认为它在社会思潮、学术风气的演变以及近代史学学科逐渐完善的客观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了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广州的行会工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新宾 《史学月刊》2005,2(10):49-55
“工商合行”是广州传统行会组织结构的主要特色。然而,随着清末民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尤其“劳工神圣”西潮的浸润与激荡及革命政权扶助劳工政策的实施,使得“工商合行”的行会模式开始了以“工商分离”为主题特征的行会工会化的艰难蜕变。不过,这种由行会孕育出来的工会组织的肌体上不可避免地附着“工商合行”的深深烙印,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并阻碍了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广州工人的政治与阶级动员。从阶级斗争与“工商合行”两种理念交锋而导致行会工会化“曲折与艰辛”的事实中,可以窥视到传统行会近代转型“变”与“不变”的新旧交合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9.
清末财政困窘,支出浩繁,政府在维持旧有税收的同时,力图开辟新的税源,并因应时势而不断变化,酒税从厘捐到烟酒税这样的变化就体现了这一发展历程。民国初创,面临的财政危机依然如故,酒税征收仍然沿习清末旧制,弊病百出。当政者对酒税制度重新设计,意欲将其纳入国家财政收支系统的正轨。对原有酒税加以改革,举办公卖制度开征公卖费,新征烟酒牌照税,构成了民国初年酒税制度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一努力并没有达到制度设计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与生态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珍 《史学集刊》2005,4(1):40-45
清代至民国时期甘青宁地区农牧交界带农耕和游牧民族因生存而争夺“草场和耕地资源”,此消彼涨的纷争和一些不适当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弱化了这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使人居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加重。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乃至武装冲突事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