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域,都会随着其历史的起源与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民风民俗与地域文化。而所有这些不同的民风民俗构成的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相加,才形成人类文化的整体,形成世界。所谓一国对另一国的侵略或者消灭,烧杀抢掠还只是次要的,最关键的,不是从肉体上消灭你的族群。而是从文化上消灭你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Angel 《世界》2014,(1):82-89
布满葡萄园的缓坡勾勒出日内瓦湖畔的轮廓,从阿尔卑斯最高的山峰问伸展而来。活力充沛的城镇和木屋乡居的小村庄散布各处。湖光山色间,瑞士人认真传承着世代沿袭的民风民俗,执着幸福。  相似文献   

3.
汾阳民俗     
汾阳早在秦代,即已置县,名为兹氏县,此后历朝历代均设治所。这里经济发达,民风淳朴,民俗众多。大户人家每遇有婚、丧、寿等大事,事先必妥善准备,央请一应办事之人,在事期前日,用柬帖或知单通知央请的诸位,谓之“烦客”。待办事人到齐,由总理事安排各位职责,然后主人挨桌施礼、敬酒、敬菜。办事当日,各位办事人一大早便到,各执其事。  相似文献   

4.
老武汉的商业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作为一个有着3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以她深厚的文化根源和惊人的创造力,为我们传承和保存下来了无比丰富的民风民俗遗产。长期的陶冶与积淀,使武汉民俗成  相似文献   

5.
又逢端阳,粽米飘香,也许你会想到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喝黄酒,那都是南方人的民风民俗,而我们青海人,由于地域和交通等因素,传统的端阳节习俗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差异.小时候过端阳节,插杨柳枝、扎索尔、戴荷包、做凉粉、煮甜醅、蒸三角馍馍等,有着浓郁的乡风民俗.我喜欢吃甜醅,母亲煮甜醅的情景时常萦绕在脑海之中,始终难以从记忆中抹去. 我家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上世纪70年代,村里还没有个体小商店,流通乡村经济的是来自甘肃的"担担客",母亲从他们手里用一个鸡蛋换来一袋酒曲子,在端阳节前四天开始张罗着煮甜醅.首先,从粮仓里挖来六七碗小麦或玉麦,簸干净了,又洗两遍,然后将选簸的麦粒倒进锅里煮,煮得小麦粒开花为止,又挖出来,滤净水后晾在案板上,直到没了热气.  相似文献   

6.
民俗是民族的、地方的人群社会文化一个不能缺少的部分。完全没有它,人们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钟敬文当人们春节穿起盘花对襟的中式装,挂灯笼,逛庙会,看拉洋片时;当人们假期走出家门参加民俗游,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中感知深远的民族文明时;当人们在媒体上频频看到有关民族文化的种种普及节目,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竟然是那样的无知时……我们不禁由衷地慨叹,那些已经被遗忘了很多年的民族传统习俗回来了。  相似文献   

7.
那天应友人杜宁相约,与即将归国的两位画家朋友相见。 我晚到一步。一进门,一屋子人正围着长条茶几共进晚餐。一看几上饭菜,就知是当地朋友的“拿手戏”:青椒抄苞米、茄子拌青椒、清煮素瓜豆……原汁原味的贵州菜,令周树桥、陈志坚两位旅美画家赞不绝口。 几位文化界朋友与来自黔东南的朋友也在座。一问,方知两位画家刚从黔东南归来。而在当地的采风,全靠了这些朋友的帮忙。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物逐渐得到学界与社会的重视,但目前还存在着重视物质类民俗文物,轻视非物质类民俗文物的倾向,而民俗文献尤不得重视。民俗文献类文物文化含量高,但容易流失,亟需保护。民俗文献类文物分为两个大类,一是记载民俗活动的文献,二是承担民俗功能的文献。本文以承担民俗功能的民俗文献之帖式为例,以见出这些文献所富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洛阳市瀍河区新街南端,是一座以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它是在潞泽会馆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珞巴族为居住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南部的珞瑜地区。其余散居在米林、墨脱、隆子一带。珞巴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珞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基本使用藏文。  相似文献   

12.
民风是指一个地区或民族表现出来的整体风气,民俗是指一个地区域民族的传统习惯;风气更多地与性格气质表现相关,民俗则更多地与日常生活的具体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老一辈著名漫画家刘元,祖籍南京,世居南京城南,对家乡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并怀有浓浓的深情。由于长年与南京平民的朝夕相处,故里乡情和民间习俗,自然成为他创作中特有的主题,并经常结合春夏秋冬季节或时令、家乡气候与生存环境,以幽默或纪实的手法,借助当年的《南京晚报》,在连载漫画《小克日记》和组画《周末画刊》中予以展现。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在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段历史的同时,也形象地看到,南京广大平民日常生活中,传统民俗民风的实际状况及其中的苦涩。  相似文献   

14.
民俗与民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礼强 《民俗研究》2001,2(1):36-44
从19世纪下半叶,对人类社会的研究逐渐从梅因所说的依靠史料、文献和考古,开始向“人类活化石”的考察转移。外国一些学者开始有意识并有成效地通过对自然生活在人们当中的一些原始部族的考察,来研究人类早期社会问题。马林诺夫斯基1914年曾在太平洋新几内亚的一些群岛采用“田野工作”(Field—Work)的方法,对当地的美拉尼西亚人的部落社会制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5.
甘南藏族自治州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各种民情风俗,为民俗摄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重点介绍了甘南有代表性的民俗特色及民俗摄影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毛锜 《丝绸之路》2014,(5):60-62
由于有着生于斯、长于斯、啼于斯、歌于斯的总角记忆和缱绻乡情,我一直对抒写关中,特别是故乡渭北高原一带风土民俗的文字格外留意。自己也差强人意地写过一些。这大概也就是《左传》上所说的那种“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的情愫吧。  相似文献   

17.
民俗学是一门特别重视资料的学科,但民俗学者在传统上往往将民俗资料与文本类的民俗志和民俗文献互为等同。广义的民俗资料概念与此不同,意指一切能够为民俗学研究提供有效信息的文字与非文字资料,包括文本、图像、文物和影音资料等。民俗资料学借鉴史料学、文献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从民俗学的学科需求出发,着重研究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类属性、保存利用等问题。开拓这一学术研究方向的目的,在于坐实民俗学"资料之学"的名义,对内促进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对外与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形成对话,并为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提供民俗资料方面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8.
郑杰文 《民俗研究》2008,(1):122-128
一、南部县衙档案概说 目前,我国现存明清各种档案约2000万件,包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1000多万件清王朝各部院衙门档案,和全国各地方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所保存的1000多万件明清地方档案。明清地方档案主要有孔府档案、四川清代档案、河南省档案馆存“河南巡抚”和“河南布政使司”档案、辽宁省档案馆和辽宁省图书馆存明人辽东残档和清初档案等。  相似文献   

19.
杨振兰 《民俗研究》2003,(2):151-159
民俗词语即反映民俗事象的词语。如“粽子”、“年画”、“踏青”、“登高”、“年夜饭”、“舞龙灯”、“扭秧歌”、“中秋节”等,都是汉语词汇系统中负有特殊民俗内涵的词语。色彩意义指词语中所蕴含的某种独特的格调、韵味、倾向等,一般视之为词义内容的一部分,与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共同构成词义的整体内容。色彩意义是由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风格色彩、时代色彩、外来色彩、民族色彩、地方色彩等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控制丝绸贸易和保证丝织业生产,5—6世纪的拜占庭国家垄断了生丝交易。由于拜占庭的桑树种植地主要处于容易受波斯进攻的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山区,正常的种桑活动往往得不到保障,因此拜占庭所需生丝仍然依赖进口。为了获得较为廉价的生丝,拜占庭利用国家权力对丝绸贸易和丝绸价格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建立了一支身份世袭的织工队伍。拜占庭的丝织业采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形成了集种桑、养蚕、纺纱、染色、绘图等一系列完整流程为一体的生产体系。丝绸贸易在拜占庭经济结构中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紫色丝绸却是拜占庭国家中央集权和社会等级制度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