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谷寿夫其人谷寿夫是日本福冈县人,1882年生。1903年、1912年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他曾作为军事研究生赴英国留学3年,出任过日本驻印度武官,长期在日本军界任职,由于他手段残忍,效忠主子,所以他的军阶步步晋升,1930年任少将,1933年8月晋升为中将,出任日本东京湾要塞司令官,后又出任第六师团师团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谷寿夫率第六师团从日本熊本出发入侵中国华北,血腥镇压中华儿女。同年12月13日,谷寿夫又率师团从南京中华门进入市区,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12月17日,侵华日军举行侵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的入城仪式,…  相似文献   

2.
1937年12月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制造的一起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在这次事件期间,曾有20余住外国人士留守南京,并组织有“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后改称“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南京分会等团体。这些外国人士在保护和救济南京难民的同时,耳闻目睹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曾将他们所知的日军在安全区内的暴行逐日记载下来,并  相似文献   

3.
外籍人士设立“南京安全区” 1937年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之后,即兵分三路逼进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 11月 20日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老百姓惊恐万状,有钱的人纷纷外逃避难。就在日军兵临城下,形势万分危急,南京即将面临着一场血战的劫 难之时,为了使未及撤离南 京的难民有一个最后避难的 场所,由金陵大学董事会董 事长、中英文教基金会总干 事杭立武博士发起,邀约部 分自愿留在南京的热心公益 事业的外侨代表,仿效上海 饶神父在南市设立难民区的 办法,成立一个国际救济机 构,定名为“南京安全区(难 民区)…  相似文献   

4.
审判谷寿夫     
高明明 《文史月刊》2013,(11):39-46
"把杀人的人,交给被害的人民去审判;要杀人的人,在当年逞恶行凶的地方来忏悔,这是最应该而合理的处置。"南京审判乙级战犯谷寿夫过程中,谷寿夫以"中华门地带没有屠杀、强奸等犯罪对象;对南京大屠杀毫不知情;驻留南京的时间、区域与南京大屠杀不符合;军纪严明;主张中日亲善而非激进军人"等理由,并将罪责推卸于其他日军部队,来反驳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审理,至始至终不承认第六师团参与南京大屠杀,对判决坚决不服从。该文作者拟从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亲历者、掩埋尸体者、调查坟冢者、检验尸骸者等证人的证言,以及军事法庭收集到的日军自行拍摄的屠杀照片十六帧与屠城电影、南京安全区档案、郭岐《陷都血泪录》等方面,驳斥谷寿夫的辩词,以说明谷寿夫及其部队参与南京大屠杀,残害中国人民十万余众纯属事实,不容辩驳。  相似文献   

5.
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谷寿夫,战后被引渡回中国接受正义的审判。谷寿夫为免一死,极力否认犯罪。然而,事实俱在,铁证如山,在法庭出示的物证和大屠杀目击者及受害幸存者的责问面前,谷寿夫理屈词穷,无言申辩,最终未能逃脱历史的惩罚。  相似文献   

6.
1927年秋天,贺龙、叶挺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越过福建汀、杭,战领广东潮、汕,分路向海丰、陆丰一带前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迅调大军,由水陆两路,来包围工农红军,工农红军与之激战兼旬,终以敌众我寡,伤亡惨重,乃由朱德(当时朱任第九军副军长)率领余部,向江西井冈山转移.这时,湖南攸(县)、醴(陵)、萍(乡)、浏(阳)4县的农民运动,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蓬勃的发展,声势浩大.那时我和师长周逸群(周任工农红军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我任该师参谋处长兼炮兵营营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转战至潮、汕,失败后,转回上海,周留上海,我从上海潜回湖南,由刘鸿甫介绍至醴陵南乡、泗汾任工农红军攸醴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因此我也参加了醴陵的农民运动.后因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大军,进犯醴陵苏区,我家房子被毁,三兄遇害,  相似文献   

7.
1937年“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掀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引发了我国全民族的八年抗战。当时我在陆军103师613团任排长(103师是由贵州25军王家烈的第1师改编的)。8月底由湖北罗田奉命,在广济武穴乘轮船到江苏镇江,登陆后车运武进(今常州市),徒步至江阴,归入“长江下游江防总司令”刘兴的战斗序列,担任常熟福山镇(不含)、八圩港(今张家港)、十二圩港之线长江南岸的江防守备。在二月余的守备中,虽然遭到日海。空军的狂轰滥炸,但并未发生陆上战斗。11月,日寇分由杭州湾金山卫及常熟的例河口登陆,正面的大场阵地被突破,上海守…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9月2日,同盟国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政府投降签字仪式。为了严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同盟国于1946年1月19日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该庭由中、美、英、苏、澳、加、法、荷...  相似文献   

9.
58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之日起,进行了持续月余的血腥大屠杀。这一空前绝后、举世震惊的大屠杀的魁首,是为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及第六师团长谷寿夫。  相似文献   

10.
侵华日军第六师团中将师团长谷寿夫是名副其实的"杀人恶魔",在南京大屠杀中,谷寿夫指使和纵容属下官兵对无辜百姓狂掷手榴弹,用机枪扫射,他自己也亲自挥舞军刀屠杀中国百姓,谷寿夫及其师团官兵直接杀害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达5万多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谷寿夫极力狡辩,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最终,"杀人恶魔"逃脱不了正义的严惩。  相似文献   

11.
1937年8月13日,日军悍然向我上海闸北发动了进攻,我第五军(军长张治中上将)当即率部予以还击,并派空军动战(当时我军战斗机与日军在华战斗机的比例是1比10)。由沈崇海、陈锡纯两空军少尉驾驶的战斗机在上海黄浦江撞沉了日军旗舰“出云”号,在抗战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这时我正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三期学习,同学们得知上海战事打响的消息后,纷纷请求开赴前线杀敌。教育长陈继承中将严肃地告诫我们:“要安心学习,服从命令,要从长期抗战着想”。8月14日夜11时许,全部队紧急集合,总队长王认曲少将宣布:“日本飞机将要…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1月18日,《遵义晚报》第二版影视栏目登载一则题为“《南京大屠杀》赴日本挑演员——应征者甚众,剧组难定夺”的短消息。报纸发出后约一个礼拜,报社总编办公室收到一位读者名叫张学明的来信。我拆信一看,原来他是谈对这部影片导演及剧组去日本挑选演员一事的一些看法。《南京大屠杀》影片于1993年11月在南京开拍,1995年春关机,将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期间公映。为挑选饰侵华日军南京战区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等人的演员,导演别出匠心地到日本挑选演员,他对此持异议。他说:“中国人口众多,又有好几家电影制片厂,难道在中国挑…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编者按]今年是日本为全面侵华而发动的“七·七事变”60周年。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右翼势力掀起阵阵浊浪,矢口否认侵略罪行,否认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种种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为了纪念这一不能忘却的日子,为了驳斥日本右翼势力...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2月11日至16日,日本“南京大屠杀60周年全国联络会”为了日中两国人民子子孙孙长期友好下去,不忘过去的历史,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屠杀南京30万军民60周年之际,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顺山(84岁)、骆中洋(76岁)、伍正禧(74岁)和中国学者及德国《拉贝日记》持有人莱因哈特夫人等,在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福岛、熊本、冈山、广岛、金泽、神户等10个城市,举行南京大屠杀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和听证会。  相似文献   

15.
魏凤霞 《铁军》2016,(12):4-7
发生在1937年底、1938年初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以其巨大的规模和残忍的手段,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在日军种种残杀手段中,进行"百人斩"杀人比赛尤其令人发指。1937年11月,在侵华日军由淞沪战场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有两名杀人成性的日军少尉,突发奇想,提出进行灭绝人性的"砍杀百人大竞赛",以谁先杀满100人为胜利。这两名刽子手都在日军第十六师团供职。一名叫向井敏明,26岁,山口县人,任炮兵小队长;另一名叫野田毅(又名野田岩),25岁,鹿儿岛人,是富山大队副官。当时的日本媒体对这场"竞赛"大肆宣扬,并留下了一张著名的合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右翼人士在否定日本侵华史、否定南京大屠杀史时一个极重要的方式,就是连年参拜供奉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众多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其中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甲级战犯松井石根,是一个在华活动多年的日本军国主义重要头目,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担任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指挥数十万日军进攻上海和南京,在19...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屠杀原因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大屠杀原因探索孙宅巍研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即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原因。事出皆有因,世上不存在没有原因的事件。对此,比较完整的探讨,应回答下列问题,即: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屠杀中国同胞?这场大屠杀为什么发生在南京,而不是别处?...  相似文献   

18.
刘维荣 《百年潮》2004,(1):55-57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原始档案材料.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连红 《民国档案》2004,(3):127-13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右派学一直在南京大屠杀的人数问题上大做章,其中一个特别具有煽动和迷惑性的论点就是,南京沦陷前夕南京居民只有20万,加上5万的守城部队,“怎么会有30万人被杀呢?”日本右派学“20万说”的“根据”究竟为何?南京沦陷之前究竟还有多少人留在南京?对南京沦陷之前南京人口数字问题的解读为何大相径庭?本认为,日本右派学在论述“战前南京人口”时,在史料的选择上,他们只采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而摒弃对已不利的一切史料;在论述过程中,他们经常不断置换南京市人口与南京城区人口、南京城区常住人口与南京城内人口等不同概念;在论述立场方面,则一直试图压低战前南京人口数字,以说明屠杀“30万”之不可能。日本右派学对南京战前人口问题的偏向诠释与解读,将不利于两国民众对战争仇恨的化解与共同历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第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现在我正在目睹着一场真正的革命. 我希望美国报纸没有过分渲染这一事来惊吓您,我很安全并且感到兴奋.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您是不是听说了这一事件,但是这一次比广州的那次更为严重,您一定从报纸上有所了解.不管怎样,我还是想说说我所知道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