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的青少年,大都知道省内有条汾河,却大都不知有一座巨大的汾河水库。本刊第109辑刊载邓瑜的《修建汾河水库见闻录》一文,详细介绍了汾河水库修建的过程,以及汾河水库建成的重大意义。广大的青少年可以通过介绍,或是亲临汾河水库现场,感受汾  相似文献   

2.
地名中包含着重要的环境信息,特别是大量真实、生动记载动植物生存环境及分布特征的地名。具体到汾河上游亦如斯。汾河上游的地名为我们研究历史时期这一区域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存古代民居建筑中,山西居民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了。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晋中市的祁县和平遥。  相似文献   

4.
何令祚 《文史月刊》2014,(12):73-76
出山西省城太原市南行150公里,有一灵石县,县名源于一块从天而降的陨石,为隋文帝北巡途中所知,乃以石立县。从灵石县城沿汾河谷道驱车北行十余分钟就到了两渡村。古时汾河流经村之两侧,村民出行需摆渡两次,该村由此得名。后有何氏乡绅捐资建成一座石桥——秋晴桥,横越汾河,贯通两岸,村民才得以摆脱出行需两渡之苦。两渡是一个有4800口人的村落,两渡何氏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相似文献   

5.
古代城市选址与河流关系密切。太原城在宋初迁建于汾河东岸、太原盆地北端的狭长地带上。本文从宏观、微观地理形势和政治地理、交通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等角度证述了宋初太原城相对汾河移迁的利弊。认为城址的移动适应了当时的特殊国情 ,对后世太原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文物世界》2013,(1):1+81
丁村旧石器遗址(1953年发现)沿襄汾县城至柴庄婉转流长的汾河两岸,这里第四纪地层出露良好。随着那些埋藏在晚更新世黄土底砾层的"丁村人"牙齿化石、文化遗物和伴生的动物化石的大量发现,于是就有了闻名中外的丁村文化。她为探索汾河流域旧石器文化以及华北古文化的来龙去脉和建立文化序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一、一次闲聊的启示1958年,山西省第一座大型水库——汾河水库开工,省委任命我为汾河水库工程指挥部现场指挥,同时还任命我为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总队副总指挥,分管施工业务。1959年秋,我陪同省水利局局长康宇去晋祠宾馆给分  相似文献   

8.
汾河自源头南流,至侯马向西折,经万荣归入黄河,在这里形成一个三角地带,名曰汾南地区.这里战略位置重要,物产丰饶,向为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占领中条山北地区,l941年中条山战役后,又占领了芮城、平陆、夏县、垣曲等地区.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期,晋南汾河流域活跃着一个在佛教造像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木雕流派,其影响力可以和出自同一地区的“朱好古画派”相媲美。和壁画一样,这一木雕流派的绝大部分作品也在民国年间流失海外。通过对佛像装脏相关墨书及碑刻材料的梳理,笔者考证出美国两家著名博物馆所收藏的两尊木雕菩萨像的出处为晋南汾河流域,进而又通过对三组来自同一地区且有明确纪年的木雕的比较,分析了“汾河木雕流派”的时代风格及其历史演变,并指出这一木雕流派为14世纪初于大地震后兴起的“朱好古画派”提供了图像和风格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金元时期,晋南汾河流域活跃着一个在佛教造像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木雕流派,其影响力可以和出自同一地区的"朱好古画派"相媲美。和壁画一样,这一木雕流派的绝大部分作品也在民国年间流失海外。通过对佛像装脏相关墨书及碑刻材料的梳理,笔者考证出美国两家著名博物馆所收藏的两尊木雕菩萨像的出处为晋南汾河流域,进而又通过对三组来自同一地区且有明确纪年的木雕的比较,分析了"汾河木雕流派"的时代风格及其历史演变,并指出这一木雕流派为14世纪初于大地震后兴起的"朱好古画派"提供了图像和风格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丁村遗址群再次发现细石器文化地点陶富海(丁村文化工作站)王益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1977年在丁村遗址群汾河西岸丁家沟口Ⅱ级阶地(77:01地点)发现含典型细石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来,我们就对汾河东岸的Ⅱ级阶地十分关注,以冀找到与河西相应的细石...  相似文献   

12.
大禹治水 始于夏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治水是从汾河开始的,重点工程在灵石县夏门,遗址遗迹至今仍存。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七部分河西碉堡(上)汾河铁路桥太原火车站到白家庄的西山支线铁路筑成于1934年9月,全长23.3公里。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第7军19师横扫敌"坚贞师"驻守汾河铁路桥西山支线的一个营,当进攻到桥头碉堡时,受到敌人的拼命抵抗,一位战士奋不顾身冲到碉堡火力死角下,把一颗手榴弹从射击孔塞了进去,战士们趁敌混乱,端了碉堡,牢牢地控制了这条重要交通线。  相似文献   

14.
高生记 《沧桑》2013,(4):229-231
《河湖变迁与健康评价:以汾河中游为例》一书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流域文明变迁的轨迹,以严谨的逻辑,科学的论证,透过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的历史地理过程,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当今流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和产生的根源。揭示了流域文明危机的本质,指明了流域文明发展的根本途径,为解决当今流域社会经济与流域生态系统如何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现实问题,为流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决策思路,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勇 《文史月刊》2022,(11):65-69
<正>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已经广为人知,文化旅游业日渐发达。地处汾河中游的平遥县传统文化遗产遍布全县,古城外的各类古迹也十分可观,只是大多旅游者一般仅在古城内游玩观赏,对城外古迹则较少涉及。平遥县西部为汾河盆地,东南部则为广袤的太岳山区,沿柳根河谷就是平遥前往晋东南沁源县的交通孔道。  相似文献   

16.
侯馬位于晋南曲沃盆地,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气势巍峨,西面沿汾河,有寬广的平原,越黃河可以远眺西安;又南面有澮水,北面有汾河,并西流至新絳相会。正如曲沃志所描写的,"……其地也,絳山为屏,峨嵋对峙,澮繞于前,汾环于右,  相似文献   

17.
2001年8月10日,古城太原汾河西岸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山西博物馆建设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山西博物院地处汾河边的滨河西路,面对汾河,是一座传统理念与现代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品。宏大的建筑体量、开阔的空间地域、简约朴实的建筑形象、粗犷的石材与精湛的建筑语言,震人魂魄,独具韵味,犹如一件精美的展品、一股浓郁的晋味、一口纯正的晋腔、一座生动的晋人雕塑。  相似文献   

19.
晋南位于汾河下游,三面环山(北有霍山、东有太行山、西有吕粱山),中间是一片广阔肥沃的平原。汾水自北向南蜿蜒流过,两岸形成了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5,(5)
在太原的西部山区,有条古为常水、今成季节性河流的「天池河」。该河源于娄烦县境的牛咀山谷,流程三十余公里,于古交市西陲的雁门关前汇入汾河,是汾河的较大支流。该河原名不叫「天池」,据清《静乐县志》记载,本名「天川」,称由何来,志书未详,可能是因其河床位于海拔千米以上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