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人多知张爱玲祖籍河北丰润,其祖父系前清"清流健将"张佩纶,其祖母乃晚清重臣李鸿章之女,但对其祖居地变迁和祖辈以上的家系衍变了解不多.实则丰润张氏系由山东无棣迁来,张爱玲祖上世系可上溯至明初移民,张爱玲家世的辉煌应从其曾祖张印塘开其端倪.  相似文献   

2.
无论张爱玲怎样投入到俗世生活的中心去津津乐道灯红酒绿和笙歌艳舞,她小说中的人物却总是穿透岁月,穿透她有意强调的城市繁华,给人一种无限蔓延的孤独感。所谓“大隐于世”,笔者以为,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这种令人隔膜和凄冷的城市孤独,正是张爱玲的一种创作风格。那么具体到小说《琉璃瓦》,这种繁华掩抑的孤独是如何在张爱玲笔下表现的呢?冷漠的亲情营造孤独意境由于作者张爱玲本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冷冰冰的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亲的慈爱和母亲的温暖,所以她的作品中很少能见到合乎常伦的亲子关系。“《心经》中的父女之爱是畸形变态的。《花…  相似文献   

3.
许颖慧 《神州》2011,(7X):35-35
张爱玲的《小团圆》是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对人生的失落以及对感情的伤痛都带有张爱玲自己的独特感悟,透过《小团圆》我们看到的是张爱玲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赵彤  李雪敏  张子慧 《神州》2013,(15):15-15
本文通过对《倾城之恋》的分析,探讨张爱玲创作的特色:对都市女性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反思,进而表明张爱玲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里,用自己独特的笔锋,创作出区别于当时两大文学派别的作品,以此来表现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揭露出生命的无奈,人生的不易以及在人类生存状态下灵魂的孤独。  相似文献   

5.
许禧身为晚清浙江钱塘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著有《亭秋馆作品集》,内容丰富且庞大,而《亭秋馆诗钞》是其作品集中的重要部分,涉及范围广,包括亲情、自然景色、社会动乱以及儒释道合一色彩的诗歌,在艺术方面呈现出意境凄清、情感真挚、以及雕词琢句之美妙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吴静怡 《神州》2013,(17):23-23
在有关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上,大多数人都推《金锁记》为经典之作,甚至连傅雷都曾著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给予其最高的评价,并批评说《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的确,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独一无二,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作为张爱玲塑造的"不彻底人物"的典型——白流苏和范柳原。  相似文献   

7.
在有关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上,大多数人都推《金锁记》为经典之作,甚至连傅雷都曾著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给予其最高的评价,并批评说《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的确,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独一无二,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作为张爱玲塑造的“不彻底人物”的典型——白流苏和范柳原。  相似文献   

8.
张笛声 《神州》2014,(2):5-6
张爱玲试图在其小说世界中展示被"异化"了的"荒凉"的人际关系。其小说创作主题之一即是从现实出发,剔除了人际关系中浪漫诗意的存在,揭示了在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中日益紧张的矛盾冲突,尤其是通过在文化碰撞、融合中,被物质文明腐蚀、异化得千疮百孔的"人生味"的亲情,表现人类在"他人是地狱"的生存窘境中苍凉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苍凉是张爱玲悲剧美学的内核。本文旨在从身份焦虑的角度来透视张爱玲作品的荒凉意境,探讨张爱玲的身份焦虑的产生、表现形式及对苍凉的审美趣旨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人绿原的乡愁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会被人们永远地记住:绿原。早在20世纪40年代,弱冠之年的绿原便以一组政治抒情诗震动文坛。80年代初,又凭借诗集《人之诗》、《人之诗续编》的出版引起世人的关注,作品被译成德文、马其顿文等多种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一位在文笔下显示才华分量的作家,她的奇异本事在于小说中复杂宽广的内涵和指涉。论文主要从中短篇小说入手,通过对张爱玲代表作中纷繁复杂的色调、色彩的强烈对比、渗透主体意识的色彩选择以及丰富的象征性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力求比较全面的展现张爱玲被赞誉为“洋场仕女的丹青好手”的娴熟笔法和作者华美色彩下的苍凉心境。  相似文献   

12.
罗文晖 《神州》2011,(1):79-79
德沃夏克是捷克音乐史上与斯美塔那、亚纳切克并称为“捷克三杰”的作曲家,他们被称为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言人。三人中,德沃夏克是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一位代表性音乐家。本文从德沃夏克的生活经历以及一些代表性作品入手分析德沃夏克的音乐风格以及其在音乐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根据女性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对长久以来存在女性心理的奴性意识进行深刻的揭露与剖析,塑造出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母亲形象。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分析她笔下的母亲形象,挖掘深层原因,进而分析张爱玲作品中母亲形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路 《神州》2013,(32):217-217
近年来,李碧华的作品纷纷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登上荧屏。在她的作品中,充斥着戏剧性因素,这些元素包括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这样的作品既可以让读者享受戏剧般的矛盾和立体感,又可以让导演有的放矢。本文就以李碧华的经典之作,也是几部被搬上荧屏之作为例,探究李碧华作品中的戏剧元素的形成原因以及这些戏剧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古至今,在论及亲情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当是母爱之情。母爱是无私的、宽容的、柔甜的,像无垠的大海,宽广而深邃,千百年来,似一首不衰的赞歌,被人们传唱着……在母爱面前,父爱似有被忽略之嫌,其实不然。相对母爱而言,父爱自有  相似文献   

16.
白明的青花瓷,宽疏灵秀,清雅而充满智慧。简洁端庄不求奇异之变的造型,以繁为简,疏朗俊逸的装饰风格,对传统媒材另辟蹊径的探索,对工艺技术娴熟与自由的把握使其作品具有“对个体感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关注”,对“清远”超脱的“仕雅之气”的慕求,以及普遍情感审美把握的多种包容性,既清新高贵,又透出一袭素朴的民情。如此,被世人誉为“白氏青花”。此  相似文献   

17.
台湾女作家戴文采,其作品文字鲜活、哲思幽微,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梁实秋散文奖”。她最引人注目的一段经历,莫过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与传奇女作家张爱玲做了一个月的邻居,并根据亲身经历写下了散文《华丽缘:我的邻居张爱玲》,为读者揭开张爱玲晚年隐居生活的一角,本文为其节选——  相似文献   

18.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8,(1):49-56
被史学家称为清三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陶瓷生产的鼎盛时代。尤其是康熙官窑,因其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非凡成就,更为世人所青睐。考察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背景,追述评点其官窑瓷成就之所在,以及它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5年9月8日,中秋节的前一天。在美国洛杉矶一所公寓里,有人发现一位华裔老太太神情安详地躺在地上,身上盖着精致的毛毯,像是睡着了。仔细确定,老人已仙逝。她便是40年代红极中国的女作家张爱玲。张爱玲一生追求一种脱离现实的纯粹爱情——不问缘由,不问经历,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阶级和信仰。正因为如此,出身大家闺秀的一代才女张爱玲,才有了和汉奸文人的乱世恋情,以及与美国作家的忘年之恋。  相似文献   

20.
<正>黄金和白银因稀有、具有璀灿夺目的色彩和光泽,以及其他材料难以取代的特殊品质,自古以来被视作贵重之物。用金银制成的精美绝伦的器皿及饰件,更为世人视作珍宝。我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历史悠久,金银器不仅代表财富,也象征着尊贵,是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