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关于汉语量词系统建立的时代,从传世文献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魏晋南北朝,甚至晚至宋元之际.今从简帛文献来看,两汉时期汉语量词系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类系齐备,数量丰富,分工细密;使用频率高,使用量词在数量表示法中开始占据优势地位;语法化进一步发展,泛指量词广泛使用,"数+量+名"结构产生;语法功能进一步拓展,词缀式、"名+量"...  相似文献   

2.
马菁卉 《神州》2013,(26):138+140
本文通过对《老乞大》这一始于元朝时期的汉语教材中量词编用分析,总结其中汉语量词安排与设置的特点,引发对现代对外汉语教学的些许思考,进而提出对现代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方法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汉语的词汇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汉语的单音节词逐渐向观音节词发展,形成了汉语词汇双青化的规律。语言学界过去十分重视分析单音词向观音词发展的构词方式(诸如偏正式、附加式、动宾式等等),各种专著和汉语教科书对此都有比较详尽的分析介绍。但是,造成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语言学界却较少研究讨论,或者说讨论得还不够深入。兹略举一些研究汉语双青化形成原因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王力先生1943年在其《中国现代语法户中曾经指出:“凡两…  相似文献   

4.
《左传》是先秦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汉语史和上古汉语的重要文献。同义复词在《左传》中大量存在,成为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有的同义复词在《左传》中就凝固为复音词传承至今,有的还处在向复音词发展的过渡阶段。《左传》中大量的同义复词就证明了这个重要阶段,因此在词汇史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左传》中的同义复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和描写,从构成同义复词的两个语言单位的语义入手,界定了519个同义复词,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展现《左传》同义复词在词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敦煌社邑文书量词"事"、"笙"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敦煌社邑文书中的两个词“事”和“笙”进行考释,并证之于敦煌其它文书,发现它们是唐五代宋初产生的新兴量词,具有显著的时代和地域特点。考察它们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了解敦煌乃至西北地区汉语量词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副”和“付” 常见有的把副、付两字通用。如“副食”写成“付食”、“副班长”写成“付班长”等。 其实这两个字音同义不同。“副”具有位居第二位的、辅助的;附带的、副职等意思;而“付”是交、给的意思,如付款、付出等.这两个字除了作量词(如一融手套)时可通用外,在其它情况下是不能通用的。 “作”和“做” 在现代汉语中,“作”的词义较古代汉语有所扩大,但一般不单独使用,它主要作为词  相似文献   

7.
刘洁 《神州》2014,(18):110-111
现代汉语中"名1名2"结构指名词素修饰名词素的双音节复合词有着多种分类,内部修饰义复杂,中心词位置不同时体现不同的语义指向,掌握内部修饰义的复杂有助于阅读古书。  相似文献   

8.
多音词的大量涌现是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标志。变中共出现了884个多音词,这一数量标志着汉语复音化的进程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本在对变多音词进行分类描写的基础上,总结了变多音词的具体特点,揭示了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里所产生的一些俗语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里已消失不存,且在此以前的古代文献中亦极罕见,所以至为费解,以致注家和词典的注解不免时有乖误。有的注解虽也能自圆其说,但亦令人有隔靴搔痒之感,不甚确切。然而由于语言发展在区域上的不平衡性,有的俗语词在某些方言里尚还存在,不过是形式和意义略有变化罢了。这就为我们准确解释这些近代汉语俗语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即主要通过贵州方言来诠证几条元明清小说中的俗语词,对其意义、用法、字形与读者试加考辨,以供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者参考。标(嫖)《品花宝鉴》第…  相似文献   

10.
曲直  孙维苇  迟予威 《神州》2014,(12):134-134
人体词汇是词汇语义大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体词汇用作量词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词汇、语义、语音、语用等角度,总结、分析人体词汇用作量词时的多种现象及其成因。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探讨的人体词汇是广义上所指的,包括人体器官部位语素(例如:眼、手、脚等)和由人体器官部位语素与其他语素共同构成的词汇(例如:脑袋、鼻子、后背等)。  相似文献   

11.
许秋华 《满族研究》2012,(2):121-124
子弟书中保存了大量早期东北方言满语词,包括表示人物称谓、事物名称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等。多为音译词,有些满语词经过了适应汉语特点的改造。这些满语词在现代东北方言中发生了相应的演变,有些继续沿用,有的逐渐消亡,有的进入演变为普通话词汇,有的词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靳欢畅 《神州》2020,(5):66-66,68
汉语指人的合成复合词中,“者”字合成复合词占重要地位。本文从认知图式角度分析汉语“者”字合成复合词,包括对汉语“者”字合成复合词的分类,对其认知图式的分析:总体采用部分-整体认知图式,“VO-者”的语序是事件图式的体现,“OV-者”的语序是实体图式和特征图式的凸显,现代汉语中“VO-者”和“OV-者”均可的现象则是认知图式—实体图式、特征图式和事件图式根据表达需求不同的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3.
朱宁 《神州》2013,(13):159-159
"副词+名词"的结构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超常规搭配形式,也是最受争议的搭配结构之一,这种结构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发展,逐渐为人所认同并使用。本文将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副名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同义复合词,是指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词为词根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如资财、灾害、战斗、治理等。同义复合词是双音词,而且根词间多有互训、同训关系。如“辽远”,《说文》:“辽,远也。”又“远,辽也。”;“恭敬”,《说文》:“恭,肃也”。又“敬,肃也。”同义复合词不可分训,分训则失其旨意。同义复合词中也有虚词。顾炎武《日知录》卷24指出:“古经中亦有重言之者。《书》‘自朝至于日中是,不遑暇食’,‘遑’即‘暇’也。” “《左传》‘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尚’即‘犹’也。”所举“遑暇”和“尚犹”就是同义复合的虚词。训诂家又称同义复合词为重  相似文献   

15.
李明儿 《神州》2014,(6):140-140
文化的差异可能在范畴化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在不同语言相互对应的词语中所概括的具体内容往往是因民族而异。汉语和韩语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所概括的具体内容不同,编码度也产生一些差异。汉语的“哥哥”被编为“■(男性称呼哥哥)”和“■■(女性称呼哥哥)”两个语码;汉语的“姐姐”被编为“■■(男性称呼姐姐)”和“■■(女性称呼姐姐)”两个语码。虽然汉语“妹妹”被编为“■■■([韩]女同生-[汉]妹妹)”一个语码,汉语“弟弟”被编为“■■■(弟弟)”一个语码,但是在上义义场、语用以及泛化程度上都存在差异。这是由不同社会文化发展所造成的结果,也是词语民族性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张光宇《闽客方言史稿》(1996:243)中指出,畲话是一种克里欧化(creolized)了的汉语方言,在第一个阶段先被“客家化”,随着之后族人四处流徙,又再各自经历“当地化”后方才产生。游良《论畲语》(1995)则指同,若是符合现代壮侗、苗瑶说法的,就视之为底层,亦即古代畲语;如符合客家话说法的,视为近代畲语;和现居地汉语方言一致的,视为现代畲语。这古代——近代——现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965年试用本与2005年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随机抽样调查,通过二者所收词语的对比、举例、分析,指出新词语的来源,概括新词语的特点,从而说明在语言词汇的发展过程中,主体世界、客体世界以及语言世界是促使汉语词汇发生演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江小容 《神州》2013,(36):179-179
日语里存在大量与汉语同形异义的词汇。其中,既有意思完全不同的词汇,也有部分重合的词汇。这两部分都从"汉语词义比日语词义多"、"日语词义比汉语词义多"、"数量相同的不同词义"三大角度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块”在做量词时有三种用法:1、用于块状的东西,。2、用于某些扁状或片状物。3、<口>用于货币,相当于“圆”。法语中表示“块”的量词众多,在翻译“块”时怎样选择合适的译法呢?这是汉法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语量词和法语量词的共性和个性,建议汉语量词翻译采取省略,对等翻译,根据搭配和词义选择不同译法这三种基本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20.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