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仪礼经传通解》是朱熹晚年所修撰的一部大型著作,该书迭经朱熹、黄榦、杨复师生三代撰成,是朱熹礼学体系的代表作。此书在嘉定年间刊印以来,历经宋、元、明三代修版刷印,其间屡有错讹。明正德时抽出正文重刊,康熙、乾隆时两次全文重刊,朝鲜和日本也曾有刊印,其底本虽出自嘉定本,但因底本刷印时间先后有别,价值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7,(3)
上海图书馆藏张问陶《京朝集》稿本,收录张问陶从乾隆癸丑(1793)二月底至乾隆乙卯(1795)岁末在京任翰林院检讨时所作之诗,共存诗787首。其中除与刻本《船山诗草》重复者,更有243首佚诗,对于全面了解张问陶这一阶段的诗风与生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京朝集》稿本有大量的清人评点,诸家之中,以陈鳣与陈用光、吴嵩梁的评点最为丰富,两派截然不同的文学观念以批点的形式在稿本中形成了激烈的交锋。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6,(5)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稿本,共五十册,是目前可见该书最早的版本。桂馥于嘉庆八年(1803)完成此手稿,并亲自校对过一遍,为刊刻做了一定准备。两年后,桂馥去世,所以该稿本当为"绝笔定本"。在稿本流传过程中,孔宪彝、莫友芝等学者所作的题跋,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学术界交往的认识,也说明稿本与今刊刻本并非一路。根据稿本上保留的篆文字头、古文形体等信息,我们可以推断桂馥研习《说文》时是以大徐本为主,兼收段玉裁等人的研究成果。另外,稿本第五十册中的校记文字,为罕见的桂馥手书小楷,是研究桂馥书法艺术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4.
《文献》2021,(4)
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有乾隆年间《九经补韵》稿本一部。其内容分《诗补韵》《群经补韵》两篇,以古韵廿一部列《诗经》、群经、《楚辞》韵段韵字,页眉处有王寿同、王恩炳签记数则,经考察可判断为王念孙《古韵谱》的原稿。《九经补韵》完整保存了《古韵谱》的内容及体例,可用以复原其本来面貌。另外,卷首还附有"古韵廿一部"所分《广韵》韵目,首次展现了王氏古韵分部详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九经补韵》是研究王念孙古音学及清代学术史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5.
古人重丧祭,古礼重丧服。《礼记·冠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仪礼》十七篇有《丧服》专篇讲丧服制度,并有子夏《传》,这在《仪礼》诸篇中是绝无仅有的。小戴《礼记》四十九篇有《曾子问》、  相似文献   

6.
丧服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制度,亦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的重要内容。周代丧礼中呈现的不同服饰规制和服丧期限,体现出血缘关系的亲疏和政治等级的尊卑。通过阐释周代丧服制度的具体内容,分析周代丧服制度的内涵。周代丧服制度体现出周代等级森严的礼制,折射出周代特有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其严密的等级性为后世等级丧服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经传释词》是清代用训诂的方法来研究古汉语虚词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影响深远。但是由于时代及其他局限,此书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本文列举了《经传释词》中的一些训解错误,涉及虚词“与”“於”“焉”“欤”“邪”“也”“若”“然”“是”9个,及虚词连文结构“然且”,分析了其致误之由,并给予了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一、<张香涛诗稿>是张之洞的手稿 山东省图书馆藏<张香涛诗稿>(下文简称"诗稿")稿本一册,不分卷,无总目.从其版式特点、所收诗文及其中的跋语诸方面来看,属之张之洞的手稿无疑.  相似文献   

9.
张忠纲 《文献》2002,(4):173-175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唐代大诗人杜甫诗的注本是最多的.早在宋代,已号称千家注杜.其后,注杜、评杜、研杜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今特选世所罕见者--清赵星海所撰《杜解传薪》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汉墓《丧服图》中的文字“三年丧:属服,廿五月而毕”,并不是说天下吏民为天子服丧25个月,而是总体概括了属服三年丧的时间是25个月。从出土的有关丧服的文字看,当时的统治阶级都不服三年丧,并且丧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从出土的图表看,当时的服丧范围并没有缩减,它是墓主人身为诸侯大夫而“绝缌”的一种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1.
刘兵飞 《神州》2013,(6):26-27
《礼记》的丧服制度在家族的伦理关系中通过血缘关系厘定了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构成了儒家的以恩为主的亲亲体系,在社会的政治伦理关系中则通过责任义务的不同确定各自的社会地位,构成了儒家的以义为主的尊尊体系,二者共同构成了儒家的以亲亲为主的亲尊并列的体系,构成了家族与社会存在的前提。再者丧葬很好的体现了儒家对人生的理解,凸显了对生命的关怀,积极入世,通过学习以期达到仁圣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之提出清代言音声训诂之学者,向以“戴、段、二王”并称。王念孙《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下或简称《述闻》)、《经传释词》(下或简称《释词》)四书,为王氏父子平生心力、学诣之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4,(1)
<正>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芸阁(一作云阁),又号罗霄山人、芗德,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今萍乡市)人,是晚清著名的诗人、学者、政治家。中日甲午战争时,上疏请罢慈禧寿典,奏劾李鸿章畏葸误国。其后襄赞康有为发起强学会,支持光绪帝亲政,被慈禧革职,永不叙用,并被驱逐出京,漂泊江潭。戊戌政变,遭到追缉,避难湘潭,后经汉口转移至上海。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月初十日,应日本同文会之邀,离沪东游扶桑,归国后寄情文酒,郁郁而终。文廷式一生著述宏富,涉及经、史、文学等诸多方面,据考证有百馀种,其《云起轩词》"意气飚发,笔力横姿,诚可上拟苏辛,俯视龙洲……令词秾丽婉约,则又直入《花间》之室"~①,风骨遒上,卓然可传,在以常州词派为  相似文献   

14.
郭其程  普伍胜 《文献》2004,(1):195-207
近日,我们对济南市图书馆所藏的丁宝桢手订<年谱>进行了整理与研究,现把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慈铭(1830-1894),字爱伯,室号越缦堂,世称越缦先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著名学者和诗人.越缦勤于著述,且以日记、诗文久负盛誉.然其家境不丰,平日应酬又多,并无馀赀刊刻著作.据其好友平步青在<掌山西道监察御史督理街道李慈铭传>中所言,李氏生前在友人资助下仅刊行了<湖塘林馆骈文>及<白华绛柎阁诗>二种,馀多仅由未礼堂写定.尤其是李慈铭去世之后,其晚年所成之<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存亡情况不明,后人或以稿本钞撮,或自<越缦堂日记>辑录,以笔者所知,其版本不下七、八种之多.本文即试图釐清这部诗集的传抄情况,还<杏花香雪斋诗>之原貌.  相似文献   

16.
叶昌炽的《缘督庐日记》手稿现藏苏州市图书馆①。1990年和2002年,两家出版社据日记手稿本分别影印出版了全本日记,使研究者得以见到全部日记。但新印的两个本子都没有介绍手稿的形制。日记中的夹页及扉页等处的零散文字没有影印出来,被涂抹的部分也没有进行介绍,所以日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本。为使研究者能了解日记全本的真实面貌,笔者就在苏州市图书馆所见日记手稿情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西域水道记》稿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麒 《文献》2004,(1):172-194
2002年3月,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百科性质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以下简称"<续修>"),在经过八年的编纂整理之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18.
谢章铤(1820-1903),初字崇禄,后字枚如,号江田生,又曾自称痴边人,晚号药阶退叟。福建长乐人,居福州。同治三年(1864)举人;光绪三年(1877)乃以内阁中书舍人成进士,年已五十八,“慨然以中兴日久,外患将作,廷试纵笔论交邻,恳款千百言,阅持臆见,抑下等,先生故为中书舍人,遂挂冠归”。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9,(6)
上海图书馆藏有《语石》稿本一部,系作者手稿誊清,后来又经叶昌炽本人批改,张炳翔校阅。《语石》稿本的文本层次分明,内容丰富,保留了《语石》撰写、校改、刊刻等多个阶段的痕迹。本文以此《语石》稿本为中心,结合《语石初稿》《缘督庐日记》等相关材料,全面考察《语石》从撰写到刊刻的整个成书过程,进而揭示这部稿本对于《语石》文本研究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应该有三个钟离。第一个钟离的地望约在今安徽省凤阳县、蚌埠市一带,是《春秋》经传成公十五年的钟离。第二个钟离的地望约在今安徽省凤台县西北一带,是《左传》昭公四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的钟离。第三个钟离的地望约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南一带,是《左传》襄公十年的钟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