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落第士人从事著述者甚多,他们著述的动机与其他时代士人著述动机相较,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并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动机大致概括为以科举和入仕为目的的著述、以社会交往为目的的著述、以自我表达和兴趣爱好为目的的著述;其著述特点是具有地方特色、有通俗化之趋势、有一定的功利性和投机性。  相似文献   

2.
钱币著述,又称“钱谱”,“泉谱”。明方以智《通雅》曰“纪钱制者,泉谱”,意思即是钱币著述当述历代币制,实质上钱币著述成了币制史,这是当时钱币学尚未独立发展的缘故。一般认为,萧梁顾垣《钱谱》是中国钱币学的滥觞。魏晋隋唐钱币学萌芽时期,出现了几部钱币著述,虽然内容大多亡佚,水平不甚高,但对以后的钱币学发展,特别是宋人的钱币著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考察钱币著述的全部意义在于深度认识中国钱币学发展的真实详尽过程,寻视钱币学演变的规模及其得失,更好地解决如何继承钱币学遗产问题。本文力图对魏晋隋唐时期钱币著述的种类、源流、特征、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客观评价这一时期的钱币著述,探索前人著述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清代桂林地方人士著述中其文化世家的著述情况,对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人文蔚起、著述丰富的原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人柯辂有藏书五千卷、著述四十余种,曾被称为"闽中著述第一人",但因官微性默不为人知,藏书著述也大都亡佚。现据柯辂《淳庵诗文集》的记述,对其另外十余种著述的写作时间、内容及体例进行了考订。  相似文献   

5.
近代陕西著述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地方志编撰;洋务运动开始后,旧学尤其是以科举为内容的著述衰落,新学及反映现代新学科的著述开始兴盛。近代陕西著述所反映的内容或事件本身发生在陕西,但著述的影响却具有全国性甚至世界性。西北联大时期,西北联大学人著述出版了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论著;陕甘宁边区出版、翻译了大量马恩等经典作家的著作及毛泽东思想论著,这些著作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祝允明著述的考辨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著述实同名异或者内容存在交叠、包含问题,需要说明;二、部分著述归属问题有待商榷;三、著述考辨的完整性问题,就某单个考证结果而言,仍存在或误增或遗漏等问题.本文拟就以上问题作一些修正和补充,以对祝氏著述作一个整体的考辨.  相似文献   

7.
和瑛著述考     
和瑛是乾嘉时期边疆重臣,蒙古族重要学者、文学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众多。其著述中刊刻行世者惟有数种,其他多不为人所熟知。笔者多处搜罗,所见、所考和瑛著述20多种。  相似文献   

8.
阮元是清代的大官僚,又是著名的大学者。在政治上,阮元政绩非凡;勤政之余,不废学术,学识渊博,著述丰富。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著述、辑录、编刻的书籍浩如烟海。如此丰富的著述,而后人的文本整理却相当缺乏。我们要加强对阮元著述文本的整理,这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作用。  相似文献   

9.
著述,即撰述。志书的著述,就是编纂者用正确的观点和特定的语言,按照志书的体例要求,对资料进行再加工,把它编写成书。资料性是志书的本质属性,著述性则是志书的重要特征。如果志书只有资料性而无著述性,那称不上是志书,充其量不过为资料汇编或资料长编。因此,志书在坚持资料性的同时,还要加强著述性。这里,笔者就加强志书的著述性,谈点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史写作的两次高潮及其原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安徽史学》2000,(3):93-96
和各个断代史、专题史的研究与著述相比,百年来中国通史著述的特点是很突出的,从大的方面至少可以指出以下三点。一是通史著述成果丰硕,初步统计已在130部以上,这还不包……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出版的部分志书看,其著述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志书的体例结构和体裁,已经具备了著述性的空间和条件,只是在编纂实践中还没有把握好和充分利用。要解决著述性弱这一问题,一是加强门类综述,增强著述功力及分量;二是解决好"述"与"作"的矛盾,处理好二者关系;三是强调志书著述性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从相关方面注重著述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南秀芝 《沧桑》2008,(6):248-249
地方志书不同于年鉴、百科全书,它是编纂者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编纂体例、记述方法,来统率资料进行编写,所以它具有著述性。著述性是志书质量的重要一环,续修志书要克服第一轮志书的通病和不足,提高志书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志书的著述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朱彝尊著作,吴梁先生曾有<朱彝尊著述考略>一文,刊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4期.今于国家清史项目<清人著述总目>编纂过程中发现上文之外另有朱彝尊著述34种.现将其一一列举,标明卷数、版本、馆藏、出处.合前文所列,朱彝尊著述日臻完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年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发展,但年鉴数量的增加与质量提高明显不同步,中国年鉴的整体质量不高,出现"千鉴一面"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把年鉴编撰上升到"著述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年鉴条目编撰没有任何一个一次文献可以替代,必须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合,并深度挖掘,形成一个有质量的三次文献,即原创作品,年鉴编撰的这种原创性就是"著述性"。年鉴"著述性"有其理论和法规依据。"著述性"是年鉴质量的核心和灵魂,是年鉴资料性、新颖性、可读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而年鉴正确的编撰思路又是年鉴"著述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强调年鉴的"著述性",才能切实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于英国历史学家而言,英国文明史有不同的著述方法,包括思想史与历史哲学的方法,长时段与总体把握的方法,社会学考察与著述的方法,都可以呈现出英国文明的历史空间。科学地比较、取用并整合英国史家不同的著述方法,或许可以重新认识英国文明史。  相似文献   

16.
体例,是一类著述区别于其他著述的体制形式。方志体例,是志书表现自身内容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著述的体制形式,是方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特征。本届修志中采取的体例基本上是科学适用的,续修方志时应该继承,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应不断创新。一、续修方志的...  相似文献   

17.
方志是资料性著述 ,这是近年来关于方志本质的一种通行说法。在这一概念引导下 ,不少人认为方志的本质特征就是资料性。方志是否是资料 ,或者是否是资料性著述 ,资料性是否是方志的本质特征 ,目前似乎还有讨论的必要。因为 :第一 ,方志是资料还是著述 ,关系到方志体裁、内容及学术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的确定 ;第二 ,这关系到方志在社会科学中的定位 ;第三 ,这种定位是否准确又关系到方志及方志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本文不赞成方志是资料或资料性著述 ,而认为志书是建立在丰富资料基础上的著述。  相似文献   

18.
正地方志中,多有艺文志;晚清、民国,随着图书、目录学的发展,以及地方意识的强化,为充分反映本地学术文化发展的面貌,不少学者已力图摆脱方志,编纂独立的本地学者著述目录和有关本地历史的图书目录,如李小缘《云南书目》、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山东人著述目录》《安徽文献书目》的编撰。改革开放以后,出版了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如《两浙著述考》《皖人书录》等;  相似文献   

19.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一生著述成果极其丰硕,据《史念海先生著述目录初编》统计,其历史地理学著述达344部篇。依据对于历史地理学学科构成的理解,可将史先生的著述按照历史地理学分支领域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可见其对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全面性贡献及其治史之特色。先生著述的丰硕源于不懈的勤奋与努力,其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为不断深化研究提供了可能。学习先生的思想,缅怀先生的功绩,以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更高目标不断攀登。  相似文献   

20.
唐幼峰,四川乐山人,著述较多,为后人留下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文章选取唐幼峰6本重要的著述进行考察,考述其出版时间、编撰宗旨、主要内容、参考资料、历史价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