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史记》卷一一三《大宛列传》和卷一一六《西南夷列传》均记述,张骞判断"邛西"有往"身毒国"的通路,与"大夏"联系"道便近"。于是汉武帝派遣使者"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國"。这是汉代交通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所谓"邛西"、"西夷西",是民族构成复杂的地区。"间出西夷西"的交通行为,也是边疆史与民族史研究者应予特别关注的。向家坝库区考古发掘获得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汉代"邛西"、"西夷西"地区的民族关系和文化形势。屏山福延镇斑竹林M1汉代画象石棺墓出土陶俑造型有可能与"僰僮"有关,可以看作有关汉武帝"西夷西"道路探索这一学术主题的珍贵的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史记》、《汉书》中都有“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一语,如淳与师古对其解释各不相同,而且两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之句读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目次一发现与类型二年代与文化属性分析三起源与传播四功用蠡测西南夷是指《史记》、《汉书》所称"巴蜀西南外蛮夷",《后汉书》又称为"蜀郡徼外夷",包括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都、冉、白马氐等,战国秦汉时期,包括云贵高原、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及川西南山地在内的广袤地域内活跃着上述大小不一、文化面貌迥异的人群。在西南夷考古中,常发现一类比较特殊的青铜器,其上端多为人物或动物形象,少数为铜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多民族杂居地区,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复杂的自然面貌。早在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就在《自序》中说:“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作《西南夷列传》。”视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地区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嗣后班固著《汉书·西  相似文献   

5.
杨光熙 《史学月刊》2002,(12):111-114
《史记》篇章编次较灵活,不似《汉书》严整,有些地方乍一看似乎还很“混乱”。因此,历代学多有不解。司马贞在其《索隐》里就曾批评太史公篇章编次不当,认为《司马相如传》不宜在《西南夷》下,《大宛传》不宜在《酷吏》、《游侠》间。金人王若虚继之说:“凡诸夷狄,当以类相附,则《匈奴》亦岂得在《李广》、《卫青》之间乎?……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史学发展历史中,《史记》和《汉书》是两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可谓两汉史学之精华。由于两书记叙时间上存在部分重合,所载史料方面《汉书》也有许多照录《史记》之处,所以常被后世读者拿来作比,本文试从二者对相同史实和史料的取舍方面比较,反映出其作者司马迁和班固在史学观念上的不同,进而一窥两汉间儒家思想对史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两部重要的史书、但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两书均出现了一些讹误。本文通过对它们相关部分的比勘,校读出厂两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分析了致误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两部书进行古籍研究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正史民族传体例中,只有《汉书》将"西南夷"、"两粤"、"朝鲜"三传合一。班固"三方之开,皆自好事之臣"的评议,彰显《汉书》民族传文本体例蕴涵特定的类别划分标准和准则。《汉书》所反映的班固的边疆观和民族思想,是对西汉边疆民族思想的全面反思和总结,充分反映了班固所处时期的时代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9.
标点二十四史,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就。顾颉刚先生主持的《史记》点校,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吸取了钱大昕、王念孙、梁玉绳、張文虎等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融进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对全书加以分段标点,改正了《史记》正文和三家注中存在的一些文字讹误,给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史记》的版本、史料都异常复杂,研究成果更是指不胜屈,加之点校本成书较为仓促,所以在校勘、标点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集思广益。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在校点《史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考,希望能对《史记》点校有所裨益。一、关于版本校勘版本校勘是张文虎校勘《史记》用力最多、成效最著的部分。然而千虑一失,实属难免,有些地方仍待商榷。如:《秦始皇本纪》:"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二十八年",景祐本、蔡梦弼本、耿秉本、段子成本、黄善夫、殿本、本皆作"二十六年"。金陵本改"六"作"八",实误。《史》文云"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前二十八年泰山刻石辞云"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述出游之背景,明刻石之缘起,文例正同。又如,《赵世家》"公孙支书而藏之"彭寅翁本、殿本有《索隐》曰:"藏一作籍。籍,录也。谓当时即记录书之于籍也。"据《史记会注考证订补》,耿、庆、凌、游诸本亦有此条《索隐》。疑此是《索隐》逸文。二、关于《史记》与《汉书》比勘《汉书》记武帝太初以前事,多袭《史记》,而《史》《汉》两书注释亦多可互证。如:《萧相国世家》:"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穷处",《汉书·萧何曹参传》作"穷辟处",《史记》作"穷处",文义晦涩,或有脱漏。又,《汲郑列传》:"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弘大体",《汉书·汲黯传》作"引大体",是也。《尔雅·释诂》:"引,陈也。"邢昺《疏》:"引者,伸陈也。"《袁盎鼌错列传》:"袁盎常引大体忼慨。"《酷吏列传》:"然郅都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体。"《后汉书·何敞传》:"敞论议高,常引大体,多所匡正。"又,《卢植传》:"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三、关于三家注标点与校勘《史记》三家注征引文献极其丰富,案核相关文献,经常直接影响到注文的校勘和标点。从前核对三家注引文极为困难,而今则大为便利(虽然要穷尽式地复核所有资料很难做到,但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天官书》"日蚀三十六"《正义》:"谓隐公三年二月乙巳。""乙巳",当作"己巳"。隐公三年《春秋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陆德明《经典释文》:"己巳,上音纪,下音祀。"《汉书·楚元王传》颜《注》亦作"己巳"。又如,《晋世家》:"九合诸侯。"《集解》:"服虔曰:九合:一会于戚,二会城棣救陈,三会于鄢。""鄢",当作"鄬",字之误也。襄公七年《经》:"十有二月,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杜《注》:"鄬,郑地。"《传》曰:"楚子囊围陈,会于鄬以救之。"再如:《郑世家》:"于是郑伐滑。"《索隐》:"僖二十四年《左传》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公子士"为一人,"泄堵俞弥"为一人,此文当点作"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僖公二十年《左传》:"夏,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杜预《注》:"公子士,郑文公子。泄堵寇,郑大夫。"宣公三年《传》:"(郑文公)又娶于江,生公子士。"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正史民族传体例中,只有《汉书》将"西南夷"、"两粤"、"朝鲜"三传合一。班固"三方之开,皆自好事之臣"的评议,彰显《汉书》民族传文本体例蕴涵特定的类别划分标准和准则。《汉书》所反映的班固的边疆观和民族思想,是对西汉边疆民族思想的全面反思和总结,充分反映了班固所处时期的时代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1.
战国至西汉时期“夜郎”的地理方位,是在关于夜郎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烈的问题之一。论者多以《史记》中“夜郎者,临牂牁江”,“浮船牂牁江”的记载为主要依据,从夜郎与牂牁江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推断夜郎的地理方位。由于除《史记》而外,如《汉书·地理志》(《汉书·西南夷传》系抄《史记·西南  相似文献   

12.
正夜郎国比云南滇国、两广南越历史更悠久夜郎、滇国和南越最早见于《史记》等。《史记·西南夷列传》云:"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駹最大……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  相似文献   

13.
在西汉武帝"征伐四夷,开置边郡"的背景下,司马迁于《史记》提出大一统国家"四海内"北胡南汉的民族格局。由西汉《史记》至东汉《汉书》,北胡南汉之说经历了从司马迁到刘向、朱赣、班固的百余年演变历程。其演变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是"盐铁论"以来"三方"(西南夷、两越、朝鲜)的提出,"三方"与匈奴的分离导致"四夷"的分化;另一方面则是,"三方"渐进嵌入"中国"的范畴,至《汉书·地理志》北胡南汉格局得以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4.
有关夜郎国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传列》:"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拜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东汉史学家班固撰《汉书·西南夷传》曰:"成帝河平  相似文献   

15.
《史记·律书·历书》考释刘操南中国正史在二十四史中,撰天文志、律历志的有十七史。《史记》首创八书,将《律书》、《历书》、《天官书》分为三书。《汉书》将《律》、《历》两书合为《律历志》。此后各志,有分有合。司马迁对于《律书》、《历书》两者关系有其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汉书》为二书的权威整理本,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校勘方面难免仍存在一些可商之处。以日藏金泽文库古写本《群书治要》所征引的《史记》《汉书》与中华本比勘,校正异文十三则,以求为今天"二十四史"的修订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史记》《汉书》史表研究是欧美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国内学界加深了解欧美中国史学研究发展历程、辨析中西史学交流互鉴具有典型意义。自19世纪末发轫以来,欧美《史记》《汉书》史表研究呈现出深度不断拓展、领域逐渐丰富的发展趋势,表现出充分重视中国传统考据成果、讨论范围相对全面、部分借鉴西方史学研究思路等特点。部分欧美学者通过《史记》《汉书》史表反思西方史学对非叙事性历史书写的偏见,促成了中西史学的深度互鉴。但是,欧美学者并未深入分析中西古代史表书写的异同。通过比较以优西比乌《编年史》为代表的西方史表书写与《史记》《汉书》史表可以发现,中西古代史学在探索通史写法的实践中,不仅有经验认识的相似性,也有历史观念的差异性。西方中世纪史表书写因秉持基督教神意史观,未发展出类似《史记》《汉书》史表般追求理解历史的丰富类型。  相似文献   

18.
关于荀悦的《汉纪》,历来有一种传统的看法,就是认为它是抄录删简班固的《汉书》而成,其取材不出《汉书》范围,只在个别地方对《汉书》有所润补。持这种看法的多是历代史学名家。如唐代颜师古在《汉书叙例》里介绍《汉纪》时说,荀悦“撰《汉纪》三十卷,其事皆出《汉书》”。宋代司马光认为:“荀《纪》无《汉书》外事。”(《资治通鉴考异》卷二)李焘也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79,(7)
云南省昭通县曾出土一块描绘人和牲畜的方形雕画砖(图一)。左边:雕一个披了披毡、结了椎髻的夷人牵着一头牛。右边的夷人正拿着鞭子抽打一匹驴子,驴子挨打后,跳起来,回头张开大口,形象十分生动。《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皆魋结,耕田,有邑聚。"魋,《汉书》写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比裴骃《史记集解》和颜师古《汉书注》,认为裴骃《史记集解》所引《汉书音又》即蔡谟所著。这部著作是南朝至唐代以来《汉书》最为通行的注本,也即《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汉书》一百一十五卷本。在此基础上,又就《汉书音义》的成书、流传、价值等问题略作考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