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是古代中国的一本奇书,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自古以来,研究《周易》者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学说纷繁芜杂,然而涉及政治思想的不多。本文则通过解读《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在《周易》庞杂的政治思想中,以天人关系对于后世的影响最深。特别是"天人感应"思想,曾很长时间在统治思想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其实质,就是愚民思想。  相似文献   

2.
邓小伟 《沧桑》2008,(1):92-93
龙这种神异动物的存在,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是一种绵延了至少七八千年的特殊现象。《易·乾》的思想是《周易》的主导思想,乾卦的精神贯穿和渗透在《周易》中,本文以《易·乾》为视点,探索《周易》中的龙意蕴着男权、王权和生产决定着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明代智旭以佛學思想闡釋《周易》,將《周易》引入佛教心性論一途,援佛入《易》,以《易》攝佛,儒釋匯通,《訟卦》尤具代表性,構建起了《論語》"內自訟"與《訟卦》融會貫通的橋樑。《師卦》的解釋傳統體現了王弼重事理、程頤重治統、清儒重考據的特徵,《周禮》關於"大師之禮"和"大田之禮"的記載及出土簡帛本《周易》,提供了從軍禮解讀《師卦》的新視角。唐代孔穎達對《謙卦》開創性闡釋以及唐宋諸儒對"裒多益寡"的改定和訓解,反映了唐宋更替期關於"公平"觀念的轉變,可作爲考察唐前大儒和宋代大儒思想分野的重要參照。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六经"之一,是儒家经典中极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汉书·艺文志》用"《易》为之原"来概括其地位,可见其对于研究古代文献与哲学思想的重要性。而"阴阳"又是《周易》中一个基础的概念,因而,要想深入研究《周易》,必须先要理解"阴"、"阳"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初步探讨阴、阳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周易》所蕴含的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也深受《周易》的影响。它不仅以《周易》思想作为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论根据,而且推崇其"顺天应人"说、"物穷则变"说、"变通趋时"说,崇敬并倡导谦卦之德,提倡节俭,重视道德生活和风俗习惯对社会历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史学通变精神的哲理基础是儒家经典《周易》的通变思维,《系辞下》将这一思维概括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受此影响,历代史家都普遍重视以《周易》的通变思维来解说历史,由此形成为一种民族的史学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开始以易解史,将《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解说历史变动的重要依据。具有易学家学渊源的司马迁,深刻领会《周易》"长于变"的特点,最早提出以"通古今之变"为撰史旨趣,《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和承敝通变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以历史学的形式彰显了《周易》的通变思维。《史记》以后的中国古代史学,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史论之作,都普遍以《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哲理基础,传承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的撰史旨趣,在历史与史学的撰述与评论中重视体现通变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三、《周易》 《周易》在《周礼》里与《连山》、《归藏》并称“三易”。《连山》易早亡,我们对它知道很少。《归藏》亦亡。但我们知道它在思想上反映殷道亲亲与《周易》思想反映周道尊尊相对立。《周易》今存于世,并有所谓“十翼”,对它作了全面的深入的阐释。我们了解周人思想,它是一份宝贵的资  相似文献   

8.
帛书《周易》三题──释“键川”、“设卦观马”、“禁民为非曰义”梁韦弦近读有关帛书《周易》思想的《周易新论》①一文,内容颇有新意,确非泛泛之论。文中指出:《周易》卦名既有"天人合一"又有"天人相分"的思想;《说卦传》纪录了北斗柄运行的轨迹;《丰》卦爻辞...  相似文献   

9.
钱澄之以其易学思想为指导原则来解决当时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周易》为天地之理的诠释方式,钱澄之把文本《周易》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投射到了史书编纂方面,回应了史书不信的问题。他用"彰往而察来"统领易学和史学的经世精神,并在以史证易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完善易学变通观和传统的社会变革理论,他很好地坚固了遗民的价值世界。同时,钱澄之主张以"《易》理"概念来规范史学研究视野,有效避免了后者狭隘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主要怀疑《周易》之《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的孔子作说和部分爻辞有“臆出之说”。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周易》文本和流传的深入认识,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意义;但另一方面更表现了他浓郁的理性主义经学思想,他怀疑《周易》有革新儒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甲骨文和天文官职能的发展、《周易》内容本身三个方面出发,探寻以"易"为《周易》题名的原因,认为"易"字当源自对太阳活动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陶涛 《神州民俗》2010,(2):70-72
《周易》是中国商周时代对后世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的智慧,也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被浓缩提炼成为人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成语,如“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否极泰来”等等。《周易》虽然文词简约深奥,晦涩难懂,但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理论和思想以另一种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些成语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易学思想在中国史学史、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迁继承、发挥《易传》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和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以及董仲舒的天人之学,力求通过历史记载来“究天人之际”。他志在“通古今之变”,更是以《周易》通变思想为圭臬的。《周易》的忧患意识、革故鼎新思想、德治精神及尚贤、养贤思想等在司马迁那里均有所反映。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1):F0002-F0002
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代表的文化经典"六经"的形成,带动了中国古典时代的哲学与文学繁荣,实现了古典时代的思想和艺术飞跃,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趋向。因此,"六经"的研究是学术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本书作者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在现代学术背景下,从"六经"与"轴心时代"的思想和文学突破、周代礼乐歌诗与雅颂诗篇的艺术形态、"变风变雅"与春秋文学的精神转向、礼典仪式与《尚书》"六体"的文学性书写、《月令》模式的思想意义与中国文学的四时结构、"乐经不缺"与周代音乐经典的体系性构成、《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左传》与"春秋笔法"的文学超越等方面对"六经"进行了全面的文学解读。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作为群经之首、道之大原,《周易》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北京师范大学张涛教授新著《秦汉易学思想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以一种宏观的视野、全新的视角,对秦汉易学思想做了新的诠释。作者认为,《易传》是对各家思想的兼容并包、综合融会,易学在先秦的形成乃是综  相似文献   

16.
关于《周易》的编纂年代,前人的研究,已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说法,但意见并非一致。诸如,余永梁、顾颉刚主张《周易》作于西周初叶;陈梦家主张《周易》作于西周中叶。他们都是以周民族的历史、风俗制度以及书中卦爻辞所记史实为依的。陆侃主张《周易》“托始于周初,而写定于东周”,论据是:一、春秋时尚无定本,观《左传》所引与今本不同;二、《周易》辞句与东周文字相似,如“屯如邅如”,“贲如濡如”等,类似《小雅》、《国风》、《论语》中辞句。郭沫若和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则从古书对勘断定“《周易》之编纂成书,实自孟子以后,战国晚年”。李镜池则主张《周  相似文献   

17.
汉唐时期,易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汉唐易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易学家以史解《易》征引的史实蕴涵了历史兴衰教训和历史变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周易》义理相互通约。汉唐时期以史解《易》的运用,丰富了治《易》的方法,深化了《易》之微言大义,拓展了史学自身的历史观念,促进了易学与史学的双向互动,为后世"参政史事"易学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易·坤》卦“黄裳”考释于雪棠《周易》本是一部用于算卦的著作,其爻辞立象以尽意,文字甚为简约。以象说理,含蕴丰富、文简而义繁,便于应用者随机解说,但同时也造成了词意的扑朔迷离,使人难以确解。更因后世距《周易》创制年代愈来愈久,对当时的礼仪制度、思想观...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我国保存到今天最早的一部以卜筮为形式的哲学著作。它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易传》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彖辞、象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和系辞等十篇,统称为“十翼”。《系辞传》推断《易经》作于殷周之际;司马迁说《易传》为孔子作。这种说法,从大体上看是有根据的。《周易》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奴隶制时代灿烂文化的结晶。它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共分"帛书《系辞》研究综述"、"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篇研究综述"、"帛书《缪和》、《昭力》研究综述"三个部分综述了帛书《易传》的研究情况,在每一部分中,文章又以研究主题为线索,分别介绍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在最后介绍了研究帛书《周易》的几部论文集和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