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拍卖市场中出现了一些吴梅信札,大多来源可靠,流传有绪,且不见《吴梅全集》收录。今据管见,辑得二十余通,并附说明。这些信札是研究吴梅生平、学行的重要材料。但在辑录吴梅佚文之时,我们需要辨析材料来源,认准吴梅笔迹,避免收入伪作。  相似文献   

2.
《吕振羽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是一部全面记录吕振羽一生治史经历和学术发展,充分反映这位史学大师睿知思想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大型文献汇编。《全集》客观展示了吕振羽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光辉风采。编辑出版《全集》,既是对他一生治史文献的系统整理,也为今人乃至后人的历史研究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全集》编纂分类排序严谨缜密,整理校勘精益求精,为汇编文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在校勘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王氏校勘方法可归纳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和综合校勘法五种,其校勘虽不无可议之处,但大多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先生对《诗经》校勘训诂的杰出贡献李思乐闻一多先生从事《诗经》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将来写出一部中国文化史奠定基础。郭沫若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中说闻先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  相似文献   

5.
莫友芝是清代道咸宋诗派著名诗人,其诗歌除了收入刻本《郘亭诗钞》和《郘亭遗诗》而外,很多都是以稿本和钞本的形式保存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现经过整理,已经编入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两套《莫友芝全集》中,可谓完备。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两部《莫友芝全集》所收莫友芝诗歌犹有遗漏,在佚诗的校勘与编年方面也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聊斋俚曲集》为清代学家蒲松龄所作,现存版本主要见于:路大荒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蒲松龄集》;盛伟编,学林出版社出《蒲松龄全集》。但两个版本在断句或韵脚确定方面时有微瑕。本利用内证法和外证法得出《聊斋俚曲集》曲谱,据此,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7.
《李白集校注》拾误尹楚彬瞿蜕园、朱金城先生编撰的《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八0年七月版,以下简称《校注》)是继清人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本之后今人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李白诗文全集的校注本,它集校勘、注释、评笺于一书,在笺注上融合了此前杨齐贤、萧士...  相似文献   

8.
《冯惟敏全集》是近年冯惟敏研究的重要成果,但其中对冯惟敏散文的点校颇多错讹,今列标点和校勘错误共100条,为此书重版时之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指出《谢榛全集》主要讹误:《前言》8处,序跋之编辑及字体辨识、断句36处.正校勘、标点105处.附录校勘、标点21处,误作佚诗重收24首、佚诗而漏收7首,佚校勘不审4则,其它问题4条。同时.也对自己的失误予以检讨、自纠。正人且正己.其意在有裨于端正学风.促进谢榛及明“后七子”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晚清风云人物张之洞,不仅在错综复杂的时代打上了自己形象的烙印,而且留下了浩繁的著述资料。整理张之洞的著述,成为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最早整理张之洞著述的,当推光绪五年(1870年)在贵阳校勘《书目答问》、《轩语》等书的王秉恩。不过,那只是整理其著述的一部分。全面整理张之洞著述,编纂全集,还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去世之后才开始的,距今已有九十年了。九十年来,编校张之洞全集的活动有五次。笔者试以编校《张之洞全集》时所看到的资料,略述其整理历程,以了解其成就与特点,作为今后整理工作的借鉴。一、军路蓝缕…  相似文献   

11.
《文献》2014,(6)
<正>由已故著名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领衔主编,张忠纲先生担任全书终审统稿,历经三十六年打磨的《杜甫全集校注》,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先,该书校勘精密,辨伪审慎。它以明末毛晋抄补《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校以十三种宋元刻本和一种明抄本,又以宋刊《太平御览》、《文苑英华》、  相似文献   

12.
《谢榛全集》辨误(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指出《谢榛全集》主要讹误:《前言》8处,序跋之编辑及字体辨识、断句36处,正校、勘、标点105处,附录校勘、标点21处、误作佚诗重收24首,佚诗而漏收7首,佚校勘不审4则,其它问题4条。同时,也对自己的失误予以检讨、自纠。正人且正己,其意在有裨于端正学风,促进谢榛及明“后七子”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谢榛全集》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指出《谢榛全集》主要讹误:《前言》8处,序跋之编辑及字体辨识、断句36处,正校、勘、标点105处,附录校勘、标点21处、误作佚诗重收24首、佚诗而漏收7首,佚校勘不审4则,其它问题4条。同时,也对自己的失误予以检讨、自纠。正人且正已,其意在有裨于端正学风,促进谢榛及明“后七子”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算经十书》的校勘,是自清乾嘉以来中国数学史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这次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书春、刘钝研究员校点的《算经十书》,是在总结和吸取前人经验和教训,并对各校勘本深入研究,加以甄别基础上的新校勘。此校勘本的出版,标志着《算经十书》校勘的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15.
周祖谟先生在古籍整理和校勘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尔雅校笺》是周先生这方面的代表作。笔对《校笺》凡949条校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试图从中概括出周校所采用的校勘方法和取得的突出成就,以期对《尔雅》经注原貌的考订和古籍整理及校勘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胡適《一九三四年的回憶》,談到校勘:《説儒》之外,第二篇論學文字要數陳垣《〈元典章校補釋例〉序》了。此序長八千字,實在是一篇《校勘學方法論》。大概中國論校勘學的方法的書,要算這篇説的最透闢的了。此文的意思是要打倒"活校",提倡"死校",提倡古本的搜求,——是要重新奠定中國的校勘學。我在這二年中,也做校勘的工夫,但都是"活校居多",够不上科學的校勘。近六七年中,我才漸漸明白校勘學的真方法被王念孫、段玉裁諸大師的絶世聰明迷誤  相似文献   

17.
今本《广雅疏证》中,以《畿辅丛书》本为底本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本子对底本进行了全面校勘,以王氏家刻本为底本的中华书局的本子对底本也做了些校勘工作,笔者则就中华书局的本子进行了全面校勘。从校勘结果看,王氏家刻本优于《畿辅丛书》本。兼采三者的校勘成果,可望得到《广雅疏证》的一个善本。  相似文献   

18.
《辽史》校勘是冯家昇史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30年代,冯家昇在洪业、顾颉刚等老师的指引下走上了校勘《辽史》的道路,并拟定了详校《辽史》的计划。可惜他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详校目标,只完成了对《辽史》的初校。然而,这并不影响他在整个《辽史》校勘史上的地位。大体而言,冯家昇校订了《辽史》在文字、史实和编排等方面存在的错误,其校勘呈现出讲求方法、注重考史、强调史源、客观存疑、善于总结等特点。冯家昇的校勘实践是20世纪《辽史》校勘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明中叶黄成所著《髹饰录》是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器工艺著作。本文在对《髹饰录》校勘的基础上、继对《髹饰录》寿笺并《<髹饰录>解说》引文进行校勘辨正。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4,(2)
<正>清代嘉庆年间阮元南昌刻《尚书注疏》校勘记中提到"岳本"多条,其中38条为"毛本"之误。本文为之辨正,以供参考。阮元南昌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为清代嘉庆以来最受重视的《十三经注疏》版本。这个本子受重视的原因,一是底本为十行本(号称宋椠,实为元刊明修),二是在刊刻时作了部分校改和用字的规范工作,三是附有校勘记。其中"校勘记"至今仍是学者经常参考的部分。就《尚书注疏》而言,阮氏"校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