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代诗文一些篇章与安南史地有着密切联系。懿宗朝举子《刺安南事诗》与皮日休《三羞诗(之二)》即为其中的两首。有学者误将懿宗朝举子理解为安南士人,将上述两诗视为两首作品,或以为一诗两传。实际上,从皮氏科考经历、唐朝与南诏在安南的战争和《皮子文薮》的写作等方面考察,懿宗朝举子即皮日休,《刺安南事诗》创作在先,后修改定型,才有了《三羞诗》。《全唐诗》以两诗著录,一些史籍著录也有歧互处。越南学者关注《三羞诗》,但并未发现其与《刺安南事诗》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行的《论语集注》主要有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与安徽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的《朱子全书》本,前者流行广,后者校勘精。本文参考《四书大全》以及日本刻本校勘出讹字、倒文、衍文、脱文、标点错误、避讳字等两个本子共同存在的讹误数条,校勘出中华书局本讹误数条。  相似文献   

3.
《長編紀事本末》原名"皇朝通鑑長編紀事本末",是研究北宋晚期歷史的基本文獻。廣雅書局本作爲該書唯一刊本,其編校情況十分值得重視。廣雅書局本底本爲國圖藏王灝本,編校中經過了繆荃孫、廖廷相等細緻校勘,《藝風堂老人日記》詳細記載了該本校勘情況。校勘主要利用浙江書局本《長編》和《長編拾補》進行。《長編拾補》源自陸心源本《長編紀事本末》,陸心源本源自乾隆四十一年抄寫完成的王鳴韶本。而利用《長編》對《長編紀事本末》進行校勘補綴,則導致廣雅書局本距宋刊原貌頗遠。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4,(6)
<正>由已故著名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领衔主编,张忠纲先生担任全书终审统稿,历经三十六年打磨的《杜甫全集校注》,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先,该书校勘精密,辨伪审慎。它以明末毛晋抄补《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校以十三种宋元刻本和一种明抄本,又以宋刊《太平御览》、《文苑英华》、  相似文献   

5.
敦煌古历丛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文献中存北魏至宋初历书近四十件,自面世以来,中外学人就不断刻意研讨。我国最早研究敦煌历书者当推罗振玉氏,但他未能解决断年方法,故时有错误。其后王重民先生于一九三七年发表《敦煌本历日之研究》,虽多有发明,但也未能解决断年方法问题。直至一九六四年,日本天文学史专家薮内清教授发表《斯坦因敦煌文献中的历书》一文,首次将敦煌历日的断年方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一九七三年藤枝晃教授发表《敦煌历日谱》长文一篇,就是利用薮内清的方法对敦煌历日逐件断年。近年来,我国学者施萍亭先生发表《敦煌历日研究》一文,在藤枝氏基础上又有新进展,并纠正了前人的某些错失。对于敦煌古历的断年方法和依据,施先生作了比薮内清和藤  相似文献   

6.
<正>正史之校勘,代有其人,有清以降,更是成果累累。關於《宋書》,除清人札記而外,近人專著即有張元濟《宋書校勘記》、王仲犖《宋書校勘記長編》、丁福林《宋書校議》以及單篇論文十數篇。新近又見陳爽先生《〈太平御覽〉引〈宋書〉考》一文(以下簡稱"陳文")~②,在將《御覽》所引900餘條《宋書》文字與今本《宋書》逐一比勘的基礎上,或掘剔訛誤,或出檢異文,或蒐考遺佚,對於今本《宋書》的刊謬補缺,可謂大有裨益。然智者千慮,難免一失,細審之下,其中亦  相似文献   

7.
《市政官法》在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君士坦丁堡的金银珠宝、丝绸、香料等行业。瑞士学者朱尔斯·尼克尔最早在瑞士图书馆发现该法律手册,经过其整理、编辑后,于1893年出版希腊丈、拉丁文校勘本和法译本,这是目前国外拜占庭研究学术界认可的权威版本。本文即根据朱尔斯·尼克尔的希腊文校勘本,并结合弗雷什菲尔德的《市政官法》英译本进行译注,意在提供更符合原文的、完整的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清代胡克家主持重刊的宋本《昭明文选》的校勘记《文选考异》,作了叙述和总结,目的是在于强调它在“文选学”历史上的地位。文章认为胡克家《文选考异》对版本流传过程中造成的《文选》异文,及李善与五臣注的相淆乱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理,使我们得以窥李善注的原貌。文章还认为《文选考异》注意了考因、内证、训释的方法去进行校勘,在方法上师法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宋朱熹的《昌黎先生集考异》。文章还举了其中诗歌部分的实例,来举证《文选考异》的基本校勘方法。总之,认为《文选考异》在“文选学”史上有它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算经十书》的校勘,是自清乾嘉以来中国数学史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这次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书春、刘钝研究员校点的《算经十书》,是在总结和吸取前人经验和教训,并对各校勘本深入研究,加以甄别基础上的新校勘。此校勘本的出版,标志着《算经十书》校勘的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10.
胡培翚《仪礼正义》继承了以往《仪礼》学校勘的优秀成果.该书选用《仪礼》唐石经、清黄丕烈重刻宋严州单注本(严本)作为校勘底本,并用多种《仪礼》善本作参本,本着"宁详无略,用郑氏家法"、"详载各本经注异同"之校勘原则,综合使用多种校勘方法,为《仪礼》经、注文字的勘正作出了较大贡献.该书校勘特色鲜明,在校勘中能广采众本,并断以己见,校勘结果胜于旧说,同时还潜心整理了《仪礼》学史上聚讼已久的诸多问题.《正义》善于吸收当代《仪礼》学的优秀校勘成果,决定了该书的校勘实为集《仪礼》经、注校勘之大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方言疏证》看戴震的校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代考据学大师,戴震将其考据方法运用于校勘,他校勘《方言》较少依据版本,而是博综群籍传注,本之小学六书,以理论断;以求是为根本旨归,大胆改正讹文;发凡起例,首次从致讹角度总结误例。戴震的校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  相似文献   

12.
传本《颜延之集》可以归为四个系统:黄辑汪校本系统、《七十二家集》本系统、《名家集初刻》本系统和《颜氏传书》本系统。黄辑汪校本系统《颜延之集》版本最差,校勘价值不大。《百三家集》本《颜光禄集》所收内容没有超出《七十二家集》本,但刊正了《七十二家集》本中的若干文字错误,具有同等重要之校勘价值。《名家集初刻》本综合严可均辑《全宋文》中颜延之文和《百三家集》本中颜延之诗汇录而成。《颜氏传书》本《颜光禄集》属于典型的家刻本,内容最为全面,体例谨严,校刻精良,是传本《颜延之集》中最善者。对版本源流的梳理考察,有益于新辑整理校注本工作的展开,也有益于对《颜延之集》中作品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五行大義》是中古五行學的集大成之作,對於中古知識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同時,由於其大量徵引早期文獻,因此也具有重要的輯佚學與校勘學價值,自回傳中國以來,向受學者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日傳本《五行大義》並非一般轉寫本,而是一種正文與注文合寫的注釋本,由於中村璋八等早期整理者未能注意到這一問題,因此在其整理過程中出現不少點斷、讀破的現象。該文在釐清日傳本《五行大義》正文、注文合寫的文本結構後,對其所引隋人所見本《春秋繁露·治順五行篇》正文部分的文本形態及其輯佚學、校勘學價值進行了論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籍在长期传抄、刻印中往往产生错误,如讹文、脱文、衍文、倒文、脱简、错简等等大量存在.历代学者,尤其清代学者如卢文弨、王念孙等人,在纠正古书的错误上做了大量的艰巨的工作,这就是校勘之学.做校勘工作需要的知识很多,如文字学、训诂学、逻辑学、语法学等,而音韵学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因为古籍中有的是韵文,如《诗经》《楚辞》等,即使在散文中也往往用韵,如《易经》《尚书》《三礼》《三传》《老子》《庄子》《墨子》《荀子》《论语》等等.如果在韵脚处有校勘问题,往往可以根据押韵的情况,推断出原来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中的南北朝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可补严辑南北朝文未收之篇,考订严辑南北朝文作者归属之误,校改严辑南北朝文篇名,补严辑南北朝文残篇及校勘严辑南北朝文的文字讹脱.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汉书》为二书的权威整理本,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校勘方面难免仍存在一些可商之处。以日藏金泽文库古写本《群书治要》所征引的《史记》《汉书》与中华本比勘,校正异文十三则,以求为今天"二十四史"的修订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6,(4)
《周礼注疏校勘记》重要校本"惠校本"的异文来源包括宋刻八行本及余仁仲本异文,也包括少量其他版本来源或他校、理校之异文;而在《校勘记》中,"惠校本"与"余本"分立,夹杂"惠校宋本"、"宋本"之称,主要体现的是宋刻八行本的异文。由于《校勘记》仅据校本而未能亲见宋刻八行本,其对八行本的利用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校勘辨正何亚男中华书局标点本《后汉书》(下称标点本),自从1965年出版以来,向以校点审慎详密而备受学人称誉。在《后汉书》的流传史中,标点本是一个里程碑,它不仅给全书(包括李贤注)加上了新式标点,方便了读者,而且汇集了前人的校勘成果,详细地...  相似文献   

19.
今本《广雅疏证》中,以《畿辅丛书》本为底本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本子对底本进行了全面校勘,以王氏家刻本为底本的中华书局的本子对底本也做了些校勘工作,笔者则就中华书局的本子进行了全面校勘。从校勘结果看,王氏家刻本优于《畿辅丛书》本。兼采三者的校勘成果,可望得到《广雅疏证》的一个善本。  相似文献   

20.
1946年至1948年,张舜徽先生任教于国立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在西北任教的两年多时间,是他学术研究生命中的重要时段。教学、读书之余,他凭借地理之便,积极搜求西北文献和敦煌学文献,最终利用敦煌古写本《说苑·反质》残卷,撰成了《敦煌古写本〈说苑〉残卷校勘记》一文。《校勘记》是张先生敦煌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不仅对研究《说苑·反质》有所补益,对后世研究敦煌学文献、开展文献学理论探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