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福建省 福建宝福局开铸于清顺治六年。乾隆初年,台湾通货紧缺,钱价日升,“每钱(小钱)三文抵内地大制钱二文之用。从前每番银一两易小钱一千五百文,近止易八百余文”,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货币危机。乾隆四年,户部令福建将“收存黄铜器皿八万余斤,先于省城开铸钱万余串,尽数运往台地,搭放兵丁月饷”。不久,闽省内地钱价日昂。巡抚王士任奏请:“采买滇铜二十万斤,照鼓铸青钱之例,添办白铜十六万六千斤,黑铜二万六千斤,点锡八千斤.合成四十万斤.开局于省城福州府.  相似文献   

2.
宝川局正式设立于清雍正十年(1732),为清代西南地区的铸币大局.光绪年间,宝川局较早地开始铸造制钱,因为使用黔省土铅的缘故,长期铸造枚重一钱二分的制钱,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遵铸八分制钱.未几,川省又引进近代造币机器,设立银元局,生产近代银币和制钱.今日我们还能看到大量的光绪时期的铸币,并且有较为充足的文献,这...  相似文献   

3.
正宣统元年,行"宣统通宝"钱。按《故宫清钱谱》记载,此时京局铸币唯有户部宝泉局,而无工部宝源局。宝源局已于光绪三十一年九月裁撤,因这时由于民间已广泛使用机制铜元,再加之铜价日昂,钱厂铸钱无利。在户部奏折中,也明确指出:减少铸造制钱,"以便腾出铜斤,留备制造铜元之用"。所以制钱的铸造也只是为了维持部分钱局员工的生计,故铸量不大。清代宝泉局隶属户部,位于北京东四条四83号,下属东作厂(东四四条胡同)、西作厂(东锣鼓巷千佛寺胡同)、南作厂  相似文献   

4.
清顺治二年(1645),清户部批准在大同府铸铜钱。顺治五年(1648)大同总兵姜瓖叛清,顺治六年至顺治十二年移阳和卫(现阳高县)钱局鼓铸六年。1655年阳和卫钱局迂回大同府钱局。大同、阳和钱局从1645年到1722年,前后鼓铸77年,铸制了顺治一式钱、顺治二式钱、顺治三式钱、顺治五式钱和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钱。钱楷书、直读,清户部一直沿用顺治五种钱铸制。大同、阳和钱局共鼓铸了8个品种制钱,铸造数量不详。  相似文献   

5.
有清一代曾长期从日本长崎进口铜材(洋铜)以保证国内铸币所需。康熙后期到乾隆初年实行"发帑办铜",由官员携帑至江浙招募商人承办,苏州作为办铜的中心之地,吸引了大批以泛海为生的商人和船工聚集于此。由于史料所限,我们一直很难具体窥见他们的经商和生活状态。本文利用搜集到的户科题本并结合日方记载,以雍正初年苏州的两起欠铜案为切入点,细致分析卷入案中的众多商人事例,揭示了当时活跃于苏州乃至东南沿海的洋铜商人——这个对日贸易群体的"素颜"。  相似文献   

6.
1980年5月,北京市崇文区后池西街(原龙须沟)施工中,在距地表2.8米的黑色淤土中发现四颗清代关防铜印。①"监督四川夔关关防" 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铸造。②"分理清查松江府属钱粮之关防"雍正七年(1729年)正月铸造。  相似文献   

7.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我国古代铸币最后消失的时期。然而对清制钱的研究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山西的铸币情况,涉及者更少。经初步探索,山西在清朝所铸制钱如下: 一、顺治通宝。顺治元年(1644年)冬由中央铸造“顺治通宝”小平钱。到顺治二年(1645年)令山西省和大同府设局开铸,由布政使总理全省钱法,委钱局所在之道府及同知通判等官分管局务,省局由太原府同知监铸,地址在上马街,所铸之钱正面为“顺治通宝”背面有穿右“原”字和穿上“原”字两种(图1、2),“原”代表山西省局。大同府局设在大同城内东北隅饯局巷,所铸之钱正面为“顺治通宝”,背面为“同”字,代表大同府局,现只发现有背穿右“同”字钱一种(图3)。省局开炉10座,大同府局开炉20座,规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每10文准银1分。到顺治六年(1649)九月,因“戊子之变”,清政府下令废大同城,将府治移到阳和镇,大同府钱局也随迁到阳和镇,改名为阳和镇局,所铸之钱背文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机器铸币发端于光绪十三年(1887)军火机器局内附铸制钱,后因洋铜货缺价昂,光绪十四年起暂行停铸。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军装制造局内修缮机具,重新开铸七分重制钱。~([1])光绪二十二年《杭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亦有相关记载:进口洋货中,主要是日本铜,计值关平银92217两,及锌块,计值关平银6580两,以上两项都系供杭州铸铜币厂使用。光绪二十三年(1897),杭州新开设了一间生产银币的造币厂,该厂有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遵义府划归贵州的时间,当前学界说法不一。作为黔北重镇的遵义府,其划归贵州的时间是非常有必要考证清楚的。一当前学界关于遵义府划归贵州时间的三种说法(一)雍正五年说。《贵州古代史》:"公元一七二七年(雍正五年),划四川遵义府并所辖遵义、绥阳、桐梓、仁怀、正安五州县隶贵州。"~((1))《人文遵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土归流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遵义府划归贵州。"~((2))  相似文献   

10.
孙浩 《中国钱币》2014,(5):13-16
天津造币三局因铜价过高停止洋法造制钱后,机器闲置,铜料则持续上扬,钱荒依旧。紫铜锭块1888年每担平均值关平银14.0两,1895年涨至23.11两,幅度约65%。无论清政府如何减重,生产当一文的制钱都划不来;铜贵即银贱,此时制造银元本轻利重。然而粤鄂两省银币投产数量不足,流通区域也未普遍,无法有效地抵制外国银元。由于清政府当时尚未了解币制不统一的流弊,因而鼓励各省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