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清明节(4月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派员祭黄帝陵;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总部也派代表前来祭陵。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这还是第一次。根据史书记载,最早到陕西省中部县(今黄陵县)桥山上祭黄帝陵的是汉武帝刘彻,那是公元前116年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此后,历代不少帝王都派重臣前来茶陵,百姓自发来祭者也不少。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皇朝,建立中华里图政府的当年.即1912年3月.傅派人前往中部县祭黄皇陵。而1937年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的盛事,则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宣布重新合作…  相似文献   

2.
苏联出兵东北对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影响于耀洲1945年8月,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出兵东北,迅速击溃了妄图利用东北作依托而负隅顽抗的日本军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战后初期,苏军占领东北,使东北局势异常复杂,对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2009年第9期特稿和口述栏目的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心存疑惑而又悬而未决的难题:即国共两党高  相似文献   

4.
情系海峡     
董方 《文史月刊》2006,(3):60-60
2005年.是国共两党在相隔60年之后再次握手青和.两岸关系不断走向光明、友好往来不断增强、充满希望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参加了有关方面组织的“海峡杯”两岸和平诗词联大赛,所幸5首诗词作品均被人选.并被组委会评为二等奖。甚感欣慰。  相似文献   

5.
一部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的力作——评《国共两党关系史》毛磊张勇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共两党关系史》(马齐彬主编)于1995年11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凝聚了作者们的劳动和心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一部研究国共关系史的力作。与以往...  相似文献   

6.
朱学范 《纵横》2011,(7):35-39
周恩来亲促国共两党工会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工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是在1939年12月,促成其事的是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7.
1937年抗战爆发前,周恩来和蒋介石秘密在杭州举行了国共两党的高级会晤。6月和7月,周恩来二上庐山与蒋介石就国共合作抗日举行了会谈,达成了《国共合作》宣言,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都显示了相同的民族精神: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庐山会谈》一文对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09,(10):71-71
2009年第9期“特稿”和“口述”栏目的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心存疑惑而又悬而未决的难题:即国共两党高层领导如何对待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共两党的共识。毛泽东与蒋介石兵戎相见,对峙几十年。为了祖国领土完整,毛泽东表示:台湾只要在中国人手中,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可以暂时不去解放台湾,甚至还答应把庐山送给蒋介石,共产党人的胸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正>1919年五四运动后,社会风云激荡,各地学潮不断。上海大学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旗帜下,由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于1922年10月改组而成,1927年遭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该校原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弄堂大学”,改组后,作为中共领导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汇聚了国共两党的重要人物及社会名流,吸引了众多为追求社会进步而来沪求学的青年学子,不仅积极助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是两党关系史上的第二次合作。这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一胜利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特别是在近代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国共两党合作,均于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本文就第二次国共合作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略作探讨。一、国共两党的合作,使抗日战争得以全面展开,并取得最后胜利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就不能实现全国的抗战;没有国共合作,就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国共两党曾浴血拼杀了将近10年;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两党仍是兵戎相见,你死我活;就是在“第二次合作”期间,两党之间也还是矛盾重重,摩擦与冲突不断。人们不禁要问,既然这样,国共为什么要第二次合作呢?回答只有一个:为了抗日。但国共两党怎样才能达成合作,如何才能化解双方之间的积怨和不断出现的对立与矛盾,缓和冲突与摩擦,维系和平与合作,恐怕除了两党高层之间的具体协商和谈判外,别无他途。可以这样说,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国共两党的谈判,就不会有国共两党的合作,有了也不可能维持。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这一时期国共两党谈判的绝大部分重要历史事  相似文献   

12.
1939年苏北海啸后先后修筑的“韩小堤”和“宋公堤”.可以看做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治理自然灾害方面的两个标本,通过两个海堤工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力量的消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转折的必然走向——国民党的失败和共产党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万萍 《江淮文史》2003,(4):72-83
1924年6月,由国共两党创办的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学生开学典礼,孙中山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此后几十年的中国现代史上,黄埔一期同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人成为国共两党的名将领,有的还成为知名的政治活动家。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是在国共两党共同参与下合作完成的,前两次是由于准备不足而失败,最后一次虽然成功了,却又惨遭国民党的镇压。在这三次暴动过程中,国共两党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四一二"政变之前国共两党合作的真实情况,一方面是共产党的竭力挽救,一方面是国民党的极端不满,在这种脆弱的合作中两党的破裂注定是无法挽回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从而开创了两岸党际交流对话的新篇章,推动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2008年3月台湾政局发生重大积极变化,国民党取得台湾执政权。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国共两党和两岸高层不断创新交流对话机制,先后创立国共论坛机制、国共两党领导人峰会机制以及国际会议场合会见机制,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堵晓东 《民国档案》2001,(3):89-91,104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共两党都做了大量的抗战准备工作。但由于国共两党的性质和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对抗战的准备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7.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逝世。陶行知去世后,除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先后为其题词外,国共两党还掀起了长达半年的追悼活动,可谓哀荣备至。然而4年后风云突变,中共中央忽然以批武训为名对陶行知进行彻底否定。这种状况直到1980年代之后才得到改变。陶行知先生身后的几十年里,所受的褒贬是否中肯?他的生前与国共两党的关系究竟如  相似文献   

18.
杨东 《抗日战争研究》2015,(2):108-126,160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基层政权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县长群体,尽管有着大致相同的历史定位,也都承载着国共两党的殷殷期许,但是不同的县政设计理念,形成了县长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不同的选拔任用机制,又使得县长的年龄结构和教育文化背景相差甚远。体现在县政的运行机制方面,同样反映着国共两党县长各自不同的工作方式与作风,实际施政效果也大相径庭。名同实异的历史面相,大异其趣的精神世界,又在很大程度上积淀了他们不同的生活轨迹和生活作风,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政治文化,折射着国共两党各自的意识形态符号和象征。  相似文献   

19.
光复后苏军与长春政局吉林省社科院崔国玺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九日至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四日,苏军进驻长春历时近八个月。在苏军对长春实行军事管制期间,国共两党对长春的争夺,无不与苏军当局有关。在国共两党几经争夺,几经易手的过程中,苏军当局对长春的政策出现了无法...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走向皖南事变之经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战爆发后的国共两党关系,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但不到两年时间,两党关系就不期然地走向了紧张,1941年1月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国共两党几乎走向全面破裂。皖南事变的爆发,有着相当复杂的背景。而国民党人以正统自居盲目自大和坚持一党独裁的心态,难以适应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和必欲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的政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只是,在抗战的特殊环境下,国民党要想重新拾起军事“剿共”的办法来防止共产党的壮大,也并非易事。因此。皖南事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又不能不带有相当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