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俘岁月     
战场上不仅有杀敌的英雄,也有无奈被俘的好汉。本文通过对一位朝鲜战场上幸存战俘的采访.向我们揭示了充满迫害与抗争的战俘岁月。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战争史上,交换战俘屡见不鲜。但1944年的一次战俘交换事件,却是我军抗战史上少有的一次特殊事件。当时一架日军飞机因故障坠落在我山东解放区,飞行员被我民兵抓获。后在日军的强烈要求下,我军用这名日军换回了40多名被敌抓捕和作战被俘的重要干部。《中共战史上一次特殊的战俘交换事件》讲述了这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有战争就会有战俘。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各种原因被俘的我志愿军官兵有2.2余万人,作为最不幸的军人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敌人魔窟里顽强坚守了自己的信仰,用勇敢和智慧进行各种各样的斗争.涌现出许多感天动地的战俘英雄,其中我志愿军180师电台报务员张文荣就是最传奇的一个。他不仅和战友们与暴敌进行抗争.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的主要盟友,英国和美国一样主张战俘的"非强制遣返"。但是英国出于促成尽快停战,应对议会下院反对派的压力和确保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战俘尽快安全获释的考虑,英国保守党政府不仅反对强制遣返,也反对强制扣留战俘。而且与丘吉尔首相过分强调战俘遣返问题的"人道"立场、政治价值及英美特殊关系不同,艾登主导的外交部主张抑制美国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的僵硬立场,意欲灵活处理战俘问题,打开停战谈判僵局。英国既非强制遣返、也非强制扣留战俘的立场,以及其在东西方之间的斡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战俘遣返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讨二战时期日军在沈阳设立的关押英美盟军战俘营的管理体制、战俘劳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日代表对其视察等,研究日军在二战期间的战俘管理体制和政策,提出了二战时期日军对待中国战俘和英美战俘存在着明显的国别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6.
二战期间苏联俘虏了大量战俘,为了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尽快恢复和重建国民经济,抵补战俘关押开支,战后苏联在建筑、伐木、采矿和冶金等多个领域中使用战俘劳动。随着战后苏联物资供给状况和劳动条件的改善,劳动组织形式的改进和奖惩措施的出台,以及反法西斯宣传和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战俘的敌对情绪逐渐消解,劳动积极性和劳动效率不断提高。战俘不仅弥补了战后苏联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还为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颂甲 《百年潮》2009,(1):55-60
翻开2008年第1期<纵横>杂志,一篇题为<与"志愿军战俘"的韩国之行>的文章一下子吸引住我的注意力.文中说:"抗美援朝战争迄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批人不幸成为‘志愿军战俘',他们在被俘期间的斗争经历和生命沧桑却鲜为人知……"看到这里,作为一个了解当年战俘斗争全过程的知情人和见证人,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相似文献   

8.
高士振 《文史春秋》2005,(12):40-45
惨叫声从战俘营中传出 1944年,中国华北某地日军设立的一座战俘集中营。一天早晨,集中营上空响起了凄厉的哨声,日寇突然宣布紧急集合。点名台前架着两挺歪把子机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战俘们,—片恐怖气氛。翻译把日寇的话传达给战俘: “有人想与皇军对抗,准备暴动,死了死了的!”人们面面相觑,知道死神又要降临到一些勇敢的同伴的头上了。  相似文献   

9.
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非交战方,在朝鲜战俘遣返谈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俄罗斯解密的相关档案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苏联在遣返朝鲜战俘问题上,不仅对中朝方面决策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中朝之间的分歧具有调解作用.遣返战俘问题被提交到联合国讨论时,苏联是中朝在联合国舞台上有力的支持者.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对朝鲜战争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遣返战俘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在遣返战俘问题的谈判中,苏联作为一种外部因素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他在地处西非的利比里亚政坛上“叱咤风云”数十年,其间,他喝战俘的血,吃战俘的肉,雇用童兵,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善恶终有报,这个“人人喊打的过街鼠”,终于被送上了正义的审判台。  相似文献   

11.
在苏二战战俘的遣返工作持续十余年,遣返进程更是一波三折。这与苏联政府的三重考量是分不开的。出于外交方面的考量,苏联最先遣返非敌对国战俘和友好国家的战俘,拖延遣返敌对国家的战俘,甚至将一些战俘当成了外交筹码。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苏联在战俘中间广泛开展反法西斯宣传工作,战俘中的反法西斯积极分子被优先遣返,而那些可能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的战俘则要最后遣返。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苏联为减少关押开支,将长期无劳动能力的战俘优先遣返,为提高战俘的劳动积极性,将优秀生产者提前遣返。  相似文献   

12.
1942年9月27日,日船"里斯本丸"号装载一些日本官兵以及1800余名英军战俘,自香港开往日本.该船未有任何装载战俘的标志,10月1日途经浙江省定海县东极岛海面时,被美国潜艇"鲈鱼"号击中.日军非但不加以施救,且封舱闭门,射杀自救落水的战俘.然附近海岛中国渔民闻讯驾船主动营救,共计救起落水英俘384人,并接到渔村妥善安置.其后日军上岛搜捕,抓走绝大部分英俘,仅有伊文思等3人逃脱,被当地居民逐岛护送到大陆,辗转抵达重庆.为酬谢中国人民营救英俘的壮举,英国政府先后提出若干意见,中英为此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努力.  相似文献   

13.
我于1925年生于山西省洪洞县。1949年初由清华大学外文系参加南下工作团。同年随解放军参加解放湖南、广西的战争。1950年冬。奉总政之令由广西北上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曾先后在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志愿军政治部敌军工作部三单工作,亲自参与了战俘的管理教育及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等事务。现将志愿军管理联合国军战俘的情况,作一简要回忆。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探讨二战时期日军对盟军的战俘政策,可以了解当时日军的战争态度,以及日本国家集体层面的对美英态度.沈阳盟军战俘营为二战时期日军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唯一一所关押英美盟军战俘的战俘营,通过对日美之间围绕该战俘营的战俘信息交换的研究,对于了解日军对盟军的战俘政策具有典型性.本文认为日军对待美英战俘基本遵守了国际战俘公约①,然而日军对待中国战俘却没有遵守相关国际公约,存在着明显的虐俘行为.因此,探讨导致其差别的深层历史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贾宇红 《纵横》2008,(1):52-55
抗美援朝战争迄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批人不幸成为"志愿军战俘",他们在被俘期间的斗争经历和生命沧桑却鲜为人知。停战协议签字后,7000多名志愿军战俘誓死选择回  相似文献   

16.
战场上不仅有杀敌的英雄,也有无奈被俘的好汉。本文通过对一位朝鲜战场上幸存战俘的采访,向我们揭示了充满迫害与抗争的战俘岁月。  相似文献   

17.
吴旺 《文史月刊》2011,(6):23-24
哪里有厮杀,哪里就有战俘,这是古今中外战史概莫能外的尴尬。但在不同的价值理解和人文背景下,各国对待战俘的态度却是大相径庭。一本《中华民国八年俘虏起居写真集》,让我们看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1636年清为了解除“后顾之患”,对朝鲜发动第二次征讨,并抓来几十万战俘,其中有很多女战俘,朝鲜女战俘被牵至沈阳,供满清贵族取乐之后,还要以高价赎还。结果有银可赎,而无银潜逃或以死抗死,更可悲的是,赎还女归国之后为朝鲜社会所不容,处于被抛弃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自1950年10月入朝作战,至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共被俘两万余人。其中6000余人通过战俘交换返回大陆,14000余人则被运往了台湾,另有少数人选择去了其他中立国。为什么大多数的志愿军战俘没有返回大陆而是去了台湾?那些  相似文献   

20.
历时近三年的朝鲜战争,最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为一方,中朝军队为一方的停战协定,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字生效,双方随即开始交换战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