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萍 《福建史志》2008,(4):40-42
闽台两地、一水相连,语言相同,习俗相近,骨肉相亲。虽然一条海峡将台湾岛与祖国大陆隔开,但从文化层面上来讲,自古以来闽台就是同宗同祖、同根同源,存在不可分隔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三国时。孙权“为求取国家的利益,开疆拓土”、“觅取海外之发展,谋求贸之利”,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宜洲”,学者一般认为,夷洲即现在的台湾:元代福建泉州路在澎湖设巡检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虽然改建行省。仍称福建台湾省。本文拟从闽台两地有关崇蛇习俗的角度探讨闽台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闽台家族社会与民间信仰彭文宇闽台关系源远流长,福建先民不但率先入台开拓建业,而且最早把大陆传统文化传播到台湾去。近年随着海峡两岸关系渐趋缓和,两地人民交往日益频繁,有关闽台关系史问题引起两岸学者的重视。本文拟从家族社会的角度,探讨福建家族与台湾家族间...  相似文献   

3.
福建与澎湖的交通往来,历史悠久。古代台湾海峡的“陆桥”,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其实是福建内陆与澎湖列岛在远古时期的一条陆路通道,只是由于地震的原因,最终沉没于大海之中。这条陆桥的沉没,使得福建和澎湖的交通往来,由陆路转向水路,文章介绍了有史记载以来的从三国到明朝两地的水路往业,由此考证台湾与祖国内陆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福建人迁台历史始于闽越时期。宋元时,有不少中国大陆的汉人入台,明末至清中叶,更是数量大增。移民台湾的以漳泉人为主,他们先在台湾西部沿海平原地带登陆,再由南至北,遍及全岛,落地生根。台湾有千余姓氏,由福建移民入台带去的有500多个。台湾很多地方都以闽南语发音的"厝""仑""坑""寮"来命名。闽台两地同宗同祖者,共编族谱、齐修祠堂,或台湾人来闽寻根,往来十分密切,闽台同胞的宗亲观念成为促进闽台交流和联系的纽带之一。  相似文献   

5.
闽台历史渊源深远,关系密切。长期以来,福建各界对台湾予以特别的关注,特别是开罗会议宣告将台湾归还中国后,福建省临时参议会和省参议会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台湾和闽台关系的议案,受到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视与吸纳,并体现在收复台湾和闽台经济交流的政策措施中,对台湾接收和闽台战后重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建和台湾两省 ,隔海相望 ,史前时期两地就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是由于它们有着相同的地理地质条件 ,史前时期多次连为一体 ,以及远古人类通过陆桥频繁来往诸因素所决定的。而“东山陆桥”正是闽台之间早期人类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原始通道。在台湾海峡滚滚波涛底下 ,存在着一条横亘海峡的浅滩 ,它发端于福建东南部的东山岛 ,经台湾海峡东南部和澎湖列岛 ,一直通往台湾的台南。 1 981年 4月在美国召开的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 ,福建师范大学林观德教授将这条浅滩称之为“东山陆桥”。这条浅滩之所以称为陆桥 ,…  相似文献   

7.
清末,外国轮船大量涌入福建沿海港口,本地民船航运业备受挤压,日趋衰落。当时台湾许多沿海港口尚未开发,只有机动灵活的民间木船才能靠岸,因此,来往闽台两地的民船在闽台航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内河航运方面,因航道关系,福建民船航运业仍然十分兴盛,有力促进了各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闽台文化传统的共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曾经属于福建行政区域管辖。宋赵汝适《诸番记》载:宋时,澎湖台湾就“隶福建路泉州府晋江县”。元代,中央政府在澎湖置巡检司,届福建行省泉州路同安县,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明代因之。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台湾府,置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属福建省。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与福建分治,但仍称“福建台湾省”。台湾士子仍要来福州参加乡试。台湾宝岛,主要是靠闽人开发的,宋元时代就有闽人去台,明末郑成功以后,大批闽人开发台湾。自清  相似文献   

9.
据推测,至少在三国时,居住东南沿海(包括闽东)的古越人应已到过台湾,台湾居民前来闽东则始于东吴黄龙二年(230年)后,直至明中后期,因当时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航海困难等方面原因,两地间交流交往处于零星、偶然状态。至明末,在古田等一些地方出现季节性劳动人口过剩,特别是闽台关系日益密切等背景下,闽东与台湾的交流交往开启了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一向以土地沃饶、物产丰阜称,每年有大量米谷输入福建漳州、泉州和福州等地,台湾被誉为内地粮仓。台湾米谷对福建的输出就其性质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兵眷米谷、平粜米谷、商贩米谷、走私米谷等几类。本试以兵眷米谷对福建的运输(通称台运)为例,分析台运对闽台两地民生和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谷飞 《中原文物》2002,(3):32-33
殷墟作为都城应始于武丁而非盘庚 ,早于武丁的三家庄期商文化应当从殷墟文化分期中分离出去 ,相应的殷墟青铜器分期中也不应包括郑振香、陈志达先生所划分的第一期早段和杨锡璋等先生的第一期。实无将殷墟青铜器分期独立于文化分期以外之必要 ,郑、陈先生依据文化分期所做的青铜器分期 ,相比之下更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offers a canine history of the “critical period” concept, situating its emergence within a growing, interdisciplinary network of canine behavior studies that connected eugenically minded American veterinarians, behavioral geneticists, and dog lovers with large institutional benefactors. These studies established both logis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for large-scale science with dogs while establishing a lingering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American dog science and eugenics.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ogs as subjects of ethological study, 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some of the earliest organized efforts to analyze canine behavior began. Further,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ritical period” is important not only for its lasting prominence in multiple fields of scientific inquiry, but also as a historiographical tool, one that invites reflection on the tendency of historians to emphasize a particular narrativ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advancement.  相似文献   

13.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河洛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依据豫中地区6处该类文化的典型遗址的材料,可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六段,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依据对已发表的不同遗址14C测年数据的分析,把裴李岗文化的绝对年代大体推定在距今8500年~7000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至迟从西周起,就有"輶轩之使"的采风活动,从而拉开了民俗调查与研究的序幕.不过,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直到1846年才确立.是年8月22日,一个叫威廉·汤姆斯(Willian Thoms)的英国人在<雅典娜神庙>杂志上发表一篇文字,提议以"民俗"(Folklore)一词来代替当时流行的"大众古习"(Popular Antiquities).  相似文献   

15.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呈现出地域性、多样化、崇美性和变异性的显著特点,在书法史上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裂变,由篆变隶的动态变异时期。  相似文献   

17.
18.
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虽久经战争的摧残,但很快得到恢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在以往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基础上,通过勤奋劳作和改进生产力,经济状况良好。粮食、桑麻、纺织、冶铁、煤炭、商业等方面仍呈发展势头,又强化了官营手工业、畜牧业等优势。金元时期的北方经济并未随经济重心南移而衰落,仍是发展着的经济,并曾繁荣昌盛,某些方面不亚于甚至超过南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为基本文献,以故宫博物院所藏同治、光绪两朝内廷画士的奉旨之作为重要参照,探讨了晚清宫廷绘画机构——如意馆的诸项制度(入值画家的选拔与考核、奖惩与等级、画作的审查与作品格式等),并论述了如意馆绘画的主要功用(纪实、装饰和案头观赏)及其各自不同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对日本飞鸟奈良时代出土的墓志进行实地考察所获取资料,论述其时代特征,以期对日本古代墓志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