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0年代,在唐肃宗建陵南门石蹲狮西侧出土一件灰陶质兽面脊头瓦,该兽面瓦平面近似方形,上窄下宽,表面为高浮雕状,后背坦平。坦背与浮雕间的上部有一中空的腔(图一,图二)。正面通高27厘米、下宽26厘米,中上部  相似文献   

2.
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位于陕西省醴泉县以北15公里的武将山。东与九嵕山唐太宗的昭陵遙相对峙,西望梁山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南边山麓是层层的梯田和一望无际的沃野,北面群山叠障,依山为陵,形势壮阔。据《唐书·肃宗本纪》:宝应二年三月(763年)庚午,葬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肃宗)于建陵,迄今1200余  相似文献   

3.
1983年12月,在新津县铁溪乡顺南河边发现了一些绳纹夹砂粗灰陶碎片,绳纹夹砂粗红陶碎片以及一件穿孔石斧。(图)石斧通体长9.8厘米,上端宽3.8厘米,刃口部分宽5.8厘米,刃口已使用残缺,孔大1.2厘米。这次发现有孔石斧,是新津继修觉山发现新石器时代石石斧(见《文物》1982年第4期82页)之后的又一新发现,扩充了  相似文献   

4.
1989年11月,微山县文物普查队在付村乡后寨村征集到1件元代铜权。据村民介绍,铜权是在大沙河中挖沙时发现的。权高11.5厘米,重764克(由县计量所测定)。方纽有圆孔,权身六棱六面,上窄下宽,束腰形台  相似文献   

5.
1984年,平泉县榆树林子镇吴家店村村民王成在当地河套发现一件陶质筒形器,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件双釉小瓷碗,推测这些东西是暴雨后从墓葬中冲出来的。筒形器高39、口径39厘米,为圆筒形,上口花边式宽沿外侈,沿宽5.6厘米,上饰凸弦纹及锥刺纹,与  相似文献   

6.
1955年4月,西安北郊新华窑厂工人在掘土时发现带菱形镂孔的铁板一面,两边并鑲有带铆石框,我会闻讯后,即派人前去作了清理。从清理出的情况看,是一处重要的地下水道,最初发现的镂孔铁板和石框,是水道最北端的一个水闸门(图1)。铁板高70、宽57、厚4厘米,露出地表的石框高78厘米,宽与厚均为16厘米。框的上端留有残铆痕迹,证明原有石板复盖。由水闸向南寻找结果,在厚约10厘米的扰土下面发现西壁砖墙,墙宽约30厘米,最高处约90厘米,长约470厘米。墙的上部稍向外凸出,东壁砖墙大部分巳残缺,仅南端有长约100、高约70厘米的一段。水道中间铺地砖被挖掉很多,残存部分也极零乱。墙的南端紧接有石洞,洞顶有约30厘米夯土层,洞长235、宽60、高约70厘米,两壁各竖立石板三块,上面复盖五块厚10余厘米的石板,值得注意的是,石洞内两端缩进约10  相似文献   

7.
凤翔县柳林镇孔家庄机砖厂于一九八七年六月取土时,在距地面1.5米深处发现一批铁铧、铧冠、逼土共十五件(其中有两件铧冠在一铁铧尖套带),现分别介绍于下: 一、铁铧:共七件,一件稍残,其它完整。形制大体相同,大小、厚度不等,最大的重八公斤,最小的重三公斤。铧正面视近等腰三角形,中间凸起有棱。后部有安犁头的三角形銎。一号铧:全长37.5、后宽41.5厘米,铧尖至两翼均长43厘米,后銎高10、厚度2、宽32厘米,重8公斤(图一:1)。二号铧:全长40厘米,后宽38.5厘米,  相似文献   

8.
试论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出土的玉冠饰杜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一件玉雕冠饰,编号为M253∶43①。这是一件用扁平板材雕琢而成的长条形玉器,青白色,上宽5.9厘米,下宽5.1厘米,高16厘米(图一)。关于这件...  相似文献   

9.
《文物》2021,(5)
正2012年8月,在茂陵大遗址保护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在茂陵封土南8米处取土时,在距地表约0.7米处发现一方明洪武四年御制祝文碑。在其东侧约1米处,还发现有一件长方形碑座。茂陵博物馆工作人员随即进行了清理,并将碑石运至茂陵博物馆收藏。碑为青石质,圆首方身,碑身下有长方形凸榫,凸榫残。碑高134、宽68、厚23厘米,凸榫宽27.5、高13、厚19厘米(图一)。碑座为青石质,长方形,台面四边抹角,长95、宽52.5、  相似文献   

10.
1964年,新李封村一村民在宅院植树时发现一座古墓。1978年清理时,出土一合墓志后即停止作业,该墓志即《有元故潜斋先生许仲和墓志》。1984年,在其附近又发现一合墓志,《大元故承务郎新济州脱脱禾孙副使许公墓志铭》。该地俗称老茔洼,为元代著名的历史人物许衡的祖茔。二合墓志现存焦作市博物馆。现简述如下。一许衎墓志该墓志并盖一合两石,青石质。志盖正方形。边长68、厚20厘米,正面阴刻楷书三行十二字“有元故潜斋先生许仲和墓志”(图一)。志石长72、宽68、厚13厘米。  相似文献   

11.
1981年7月中旬,我县县志编纂办公室普查文物时,在修觉山修觉寺(现在是城关中学)杜甫诗碑附近土层内发现一个石在(石奔)。石(石奔)为单面刃,打磨光滑,两头略小,中间略大。体长12.3、宽5.8厘米。8月4日又在通往修觉山的路旁"北观音"附近的土层内发现一个石斧,周围有许多绳纹夹砂粗陶片。  相似文献   

12.
盐源发现汉代石室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9月,盐源县干海乡村民陈启贵在种树时,发现一座石室墓。笔者之一闻讯后,前往进行了调查。 该墓位于盐源县城北7公里干海乡华力村,小地名叫陈家坪的一片台地上。墓为南北向,距地表深度0.7米,未见封土。墓室为长方形,长3.56米,宽1.50米,高1.57米。平顶。墓室全用人工打制的石条砌成。石条长95-115厘米,宽48-52厘米,厚20-22厘米。前端有两扇石墓门,每扇门高160厘米,宽150厘米。墓底全用边长约50厘米的正方形石板铺砌。该墓早年被盗,经清理发现以下文物。  相似文献   

13.
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发现蔺相如铜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6月,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八道沟镇葫芦套村农民在村北山坡起石建学校时,在石堆中发现青铜戈1件。1996年2月,铜戈由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收藏。同年4月,笔者赴现场调查,葫芦套村东距长白县城160公里,西距八道沟镇7公里,鸭绿江在此转弯,绕村东、南、西三面再向西流。据当地村民介绍,村东头往北距山根约百米,从山根向山坡约30米处,原有一行东西长约45米,高低不等的石堆,以前建房、垒梯田取石时,在石堆中曾发现过一些腐朽的尸骨、石镞和陶片。铜  相似文献   

14.
汉代雕刻石兽为数不少,惟狸力兽尚为初见。是何地、何时发现,已无法考清,只知这件石雕在旧社会为北京古玩商会会长崔耀庭秘藏,解放后归故宫博物院。这件石狸力兽(图一),是以细黑色石雕刻而成的,为卧形,头右尾左,身有鳞,四足为爪而后有距。高10.3、横长34.5厘米,兽背有圆孔一,深3.5、直径3.5厘米。孔  相似文献   

15.
长葛县石固发现窖藏钧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八年冬,我所在长葛石固遗址发掘,社员王世忠等在 T10南约3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一个古代窖藏坑。我们当即到现场作了清理,出土六件瓷器,还有储藏瓷器的铁釜及盖釜的铁鏊子等,其他遗物三件。遗物埋藏在距地表约70厘米深处,铁釜口覆  相似文献   

16.
杂谈寿山石     
人类有意识地接触寿山石,也就是人类利用寿山石的活动,构成了寿山石文化。这个历史应该推前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1958年《考古学报》第二期发表福建省文管会曾凡的《福州浮村遗址的发掘》称:在浮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25种石器。经福建省地质局鉴定,有燧石、寿山石(又名叶蜡石)、页岩、矽质页岩、砂岩、石英岩、金云母砂岩、玛瑙、滑石等9种。以寿山石为最多。其中寿山石质的石器由石镞磨制而成,两面有脊,柳叶状,横断面作扁菱形,残长4.4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此外还有石凿2件、残石器9件。石凿的形状如石卉,顶刃同宽,面微凸而底平,磨制得相当精巧。从现有的材料看,这便是寿山石文化的初期.即寿山石磨制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58,(8)
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最近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明代浡泥国王墓。明代所称浡泥国,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这座墓在南京市南郊。东西相对,由南而北有石马、石文臣、石羊、石虎、石武将各一对,都基本上完整。离石兽约五十步,有神道碑鼂跌。碑身宽一点零九公尺,厚零点三零公尺,残长一点零九公尺。碑文中,"淳泥王去中国"等字还清晰可读。据宋史、明史记载,浡泥远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就和中国有来往。埋葬在南京郊  相似文献   

18.
孙迟 《文物》1979,(12)
1974年秋,昭陵文物管理所筹建昭陵碑林时,把散处在昭陵陵园内各陪葬墓前的碑石集中起来,妥善保护并陈列,以供参观和研究。在搬迁孔颖达碑时,发现了碑座铆口两侧刻有字迹,右侧二十二字,左侧十八字,其中楷书共二十八字,余为行草书(图一、二)。自陈列以来,引起了研究书法者们的很大兴趣。孔颖达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高祖、太宗两朝,官国子祭酒,是李世民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唐书》有传。孔颖达墓在昭陵南偏东方向约七公里的袁家村西南约800米处,系昭陵陪葬墓之一。碑在墓东南47米处。碑高340厘米,螭首方趺。于志宁撰文,书碑人姓名不可考。书法遒媚近虞世南,过去有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2月,唐河县公路段在夸子营村西起土时,发现汉、宋墓葬各一座。汉墓在北,宋墓在南,两墓相距约50米,均为单室砖砌墓,且毁坏严重。汉墓的方向为316“,由市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中出土有陶器、银指环和钱币等随葬器物。简述如下:陶灶1件。已残c长方形体,前有火门,后有烟道,均设有隔火墙。灶面上有两釜,长18厘米,宽8.5厘米,通高12.6厘米。陶磨1件。已残。上下分置圆形磨盘,有近方形盘面,下层磨盘呈柱状,凸起于盘面之上,与盘面连为一体。通高8.8厘米,边长约13.4厘米。陶盆1件。完整。敞口,宽平沿,平底,器形…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陈列有两块较罕见的汉画像石。其一(简称石一),残长218、宽127、厚25厘米,画现残第192、宽99.5厘米(图一)。其二(简称石二),长283.5、宽146、厚25厘米,画面长200、宽99厘米(图二)。二石皆是1956年清理徐州市铜山县洪楼村汉墓时发现的。清理前墓葬已遭到严重的破坏,两石的使用位置不清。这两块汉画像石在已出版的汉画像石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