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杭博 《文史月刊》2012,(8):250-251
本文即在阐述信息组织和成本与效益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组织成本(包括知识成本)如何测度,如何降低信息组织的经济成本和知识成本,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组织的成本效益比等。希望读者在进行信息组织时能够取得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及海外已经建立了8个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虽然分布于全国不同区域,甚至海外,且规模小,人数少,组织机构不健全,但其在成员身份、理想追求、理论水平及与陈独秀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同一性。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组织和形式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正式组织在中国的快速建立。  相似文献   

3.
美国建国初期的商业组织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过去一百多年间,美国史学界涌现出众多研究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的论著。美国史学家围绕商业组织的政策制度、思想意识以及商业组织发展中的社会冲突展开讨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将商业组织的发展转变看做一个综合体,涉及社会各层面与领域的因素。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史变成了政治史和社会史。政治精英的态度、大股东活动与平民百姓生活都融入商业组织发展转变的叙述中,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是一项广为接受的活动,它主要是指在各种支持组织的帮助下非营利组织提升组织能力的活动,而兴起根源在于福利国家变革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市场化的负面影响、"志愿失灵"与治理危机以及新自由主义话语的兴起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我国,社会组织能力建设要与制度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龙圣 《民俗研究》2020,(5):42-54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四川冕宁各村修建庙宇之风大兴,围绕修庙、祭祀而形成的村庙组织应运而生。这一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在村落管理和秩序维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村庙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庙会,组织村民(会众)轮流祭祀,强化了村落内部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共同体。另一方面,村庙组织在日常生活中还承担调解内部纠纷、山林管理等治理职能,对村内行为起到规范作用。村庙组织"非常"与"日常"的村治实践,推动了村落内生秩序的形成与维系。  相似文献   

6.
陈来生 《攀登》2003,22(4):64-66
本在分析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后,阐述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并针对青海省特色农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提出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进程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第二党”到后备军:共产党与青年团早期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组织之外,另设青年团独立存在,原意是为其臂助,发挥助手与后备军的作用。然而,党团双轨机制具体如何运作,在中国尚属首创,无先例可循,党团关系的确立颇为周折。由于中共与青年团成立早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青年团产生了第二党的倾向。实际运作过程中,党团之间常为争夺组织资源与政治资源,互不相让,时起纠纷。青年团重建后,中共干脆放弃青年团保持组织独立性这一传统,使青年团在政治与组织上完全从属于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晁天义 《史学集刊》2021,(2):93-105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不仅标识特定的血缘与姻亲关系,同时以多种途径泛化并用于政治及社会领域。泛化的亲属称谓加强了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构建了等差有序的责权规范和行为准则。泛化的亲属称谓,旨在凭借血缘组织的力量强化政治控制和社会交往,体现了古人以“循名责实”的方式推进政治、社会关系“血缘化”的尝试和结果。在不同文明或民族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程度和面貌不尽相同,这与血缘组织在该文明或民族在国家产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与血缘组织在国家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高低相关。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独特方式所导致的文明“早熟”,决定了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在国家时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9.
王英维 《沧桑》2009,(4):26-2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地方党组织与伪组织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抗战初期,河北省的国民党员多数参加了抗日,只有少数投降了日军,作了汉奸卖国贼。第二个阶段是在国共两党基层关系破裂之后,国民党河北省地方党组织的工作重点,遂从敌后抗日根据地内转移到沦陷区。在沦陷区,国民党上级党部派遣大量党员楔进敌伪组织内部,以此利用伪组织开展组织活动以及对付中共,同时也暗中破坏敌伪组织的活动。第三个阶段是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极力争取伪军势力,甚至帮助伪军对抗中共的进攻,以此与中共展开竞争,争夺控制敌后地盘。  相似文献   

10.
刘祥 《史学集刊》2021,(1):123-133
二战爆发后,美国社会组织在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依靠国际组织保障人权的规范构想。美国政府则并未重视人权议题,人权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处于边缘地位。社会组织在此后掀起大规模的游说活动,要求提高人权议题的地位,这使得美国政府考虑融合社会组织的人权规范构想与主权规范原则。旧金山会议上,美国说服其他大国接受其人权立场,极力否决拉美国家的人权提案,体现出美国借人权话语行使霸权的实质意图。最终出台的《联合国宪章》多处涉及人权,奠定了此后联合国人权规范的基础。但是,社会组织与美国政府围绕人权的争论凸显了宪章人权条款的复杂特征,这使得美国在此后联合国人权规范的发展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赖广生  管益敏  杨少卫 《风景名胜》2021,(8):0071-0071,0073
景观设计中的导演思维与逻辑线索,从组织功能、组织动线、组织惊喜、组织营销、组织形式、组织空间与空间之间搭接、渗透等各种关系去开一个展示区景观设计。文章结合目前新时代的景观设计思维,提出了导演的思维与逻辑,设计层层推进,最终形成最优化的空间组织和交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徐庆 《神州》2013,(9):257-25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市场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作为维护社会公益主体,在探索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与市场经济理论框架模式构建之下,得到较大发展。经济法在调整日益复杂化的经济关系时,其主体体系日益完善,并把社会组织纳入了其主体范围。同时,在十二五规划的号召之下,社会组织必将进一步发展。学术界对于社会组织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就学界对于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现状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综述,以期对于我国社会组织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周雷鸣 《安徽史学》2005,(4):104-107,86
本文论述了陈独秀与光复会的密切关系:光复会成立前,陈独秀参加了与光复会有渊源关系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等组织,结识了后来光复会的重要人物蔡元培、刘光汉等人.光复会成立时,陈独秀身在上海,加入其中.光复会成立后,陈独秀邀请刘师培等光复会员赴芜湖安徽公学等校执教,光复会在芜湖得到迅速发展,又组织岳王会,该会成为光复会的外围组织;陈独秀还参与光复会员吴樾暗杀五大臣的策划,与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发起组织亚洲和亲会.  相似文献   

14.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在组织上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在原有存在严重不足的基础上,数量上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削弱,因而,出现了极大的组织危机。本文对危机的状况、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应对危机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认为,尽管国民党在加强体制建设、加强党员训练、强化国民党对政权和军队的控制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回应,使国民党从上至下,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建立起了直接控制的权力网络系统,也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国民党借助行政和军队权力系统扩大组织规模,尤其是排斥"志愿"和遴选性的强制性做法,使组织规模的扩大采取了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方式,其结果,规模固然扩大了,但国民党组织的品质严重下降。党与军、党与政、党与群混淆不堪,流弊丛生。同时,由于国民党组织与行政、军队权力系统在形式上、人员上都严重重合,在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向官僚统治和军事独裁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政府对教科文组织的态度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方面,由于美国政府要求教科文组织为联合国的干涉行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政策遭到了该组织的部分抵制,美国官员降低了参与该组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内反共事态的发展加剧了政府对教科文组织的怀疑,进一步削弱了该组织在美国国内的合法性。政府与公众对组织态度的变化为日后双方关系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杨阳 《中国现代史》2022,(10):32-46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一些党员针对中央局与上海地委的组织现状,提出强化纪律和规范组织生活的建议。这些主张相近者聚拢成团并进行独立政治决策,逐渐被党内冠以“小组织”之名。中共二大后,小组织籍国共合作问题“包围”陈独秀,致使陈独秀提出辞职。西湖会议期间,马林将小组织问题付诸全党讨论,维护了陈独秀的领导地位。随着党内反对小组织的批评声浪升高,为彻底解决该问题积累了主客观条件。最终。张国焘在中共三大落选中央委员,小组织随之消散。中共三大为吸取小组织问题带来的经验教训,首次确立了中央领导体制的若干组织原则,强调全党集中统一领导。中共成功化解小组织问题,对推动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和实践“铁的纪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虚拟组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首先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组织结构的观念,以一种更加灵活和柔性的方式看待组织构成。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沟通与合作方式的转变,敏捷制造、业务外包等促使组织以更加开放和专业的视角审视组织的核心优势,专注于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组织伦理氛围与组织承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备受研究者关注。我国大陆关于饭店企业组织伦理氛围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非常少见。本研究主要以安徽、福建、湖南、四川、河南等地的9家三星级以上饭店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定量分析了饭店企业组织伦理氛围对组织承诺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改善饭店企业组织伦理氛围与提升员工组织承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非政府组织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的性质、独特地位以及民主协商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它在培育和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方面能有所作为。文章从利用与一些NGO有密切联系的优势因势利导的培育NGO,并把其他的NGO联系在自己的周围;扩大NGO的影响;对NGO进行调查研究;协调NGO的利益;为NGO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活动提供便利和机会几个方面分析了人民政协培育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淳 《神州》2013,(35):25-26
城乡群众文化的组织与开展联系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是基层管理者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来完成的工作。城乡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与开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活动的形式和动态,认真组织好群众的文化活动。但是根据目前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群众文化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目前城乡群众文化组织和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文化馆在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能为基层工作者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