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重要的几部大著作之一,而多年来通行之本只有陈延杰先生的《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一种,这个本子比起当年的初版本来当然是完善得多了,但仍然存在两个明显的弱点,一是基本未经校勘,正文所依据的大约是《历代诗话》本,而这个本子并不甚佳;二是注释仅限于注明词语出处,介绍有关诗人的生平、作品及其后代的某些评论,而对钟嵘文艺思想、批评主张的阐述则相当不足,可是我们知道,对古典文艺理论著作仅作知识性的注释是远远不够的,释事而忘义历来是笺注古书的积弊,如果笺注的对象是理论方面的著作,那么这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品》列刘琨为中品,在于刘琨诗秉承了梗概多气的“建安风骨”,但却又凄戾峻切而有伤雅致。《诗品》还能够联系作家的处境,对其风格的形成作深入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邬国平 《文献》2003,(2):182-190
钟嵘《诗品》的版本是研究者一直都关心的问题,经前辈学者不断搜寻、研究积累,至曹旭先生《诗品集注》、《诗品研究》(1994年、1998年分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下称曹著《集注》、《研究》),已发现《诗品》版本五十种.应该说,这已经基本摸清楚了元代以后《诗品》的历史家底.这既代表了《诗品》研究的一份实绩,更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诗品》夯实了基础.曹旭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4.
任建桦 《神州》2020,(6):9-10
钟嵘《诗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著作,其中提出了“滋味说”这一重要的美学思想。本文试从“滋味说”的主要内容、“滋味说”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角度出发,来详细研究“滋味说”的精神内涵,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品》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5.
徐众《三国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人徐众撰著的《三国评》就是一部值得注意的史学著作。对于徐众 ,据现有资料只知他于咸康中为黄门侍郎 ,建元初进侍中 ,详情无考。一、关于书名问题。最早著录徐众之书的史志是《隋书经籍志》 ,称其为《三国志评》 ,而《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为《三国评》。今人多依《隋书经籍志》称其为《三国志评》① ,少数人称其为《三国评》② 。笔者认为 ,《隋书经籍志》虽然早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但对此书书名的著录 ,却当以《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为准。裴松之《三国志注》引用的书名为《三国…  相似文献   

6.
刘明月 《神州》2014,(8):6-6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的诗歌批评思想对后世的诗歌理论与批评影响甚深。在《诗品》序中,钟嵘详细的论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对诗歌的评判标准,形成了一套创新而独特的审美体系。本文将对钟嵘提出的诗歌批评标准从诗歌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诗品考实》是逯钦立教授20世纪40年代后期之旧作,全文26000余字,内容与逯先生1947年发表的《钟嵘诗品丛考》(《现代学报》第—卷第九、十期合刊)一文相比,虽然文章的整体框架与《丛考》基本相同,但文字超出约7000余字,论述更充实,从版本、序文、成书年代、体例、评诗标准等五方面,对钟嵘《诗品》进行考证和阐述,其中最末一节"论诗起例"(5000余字)为《丛考》所无,逯先生在这一节中将钟嵘的诗学主张、审美理想等置于横向的空间纬度及纵向的时间纬度中进行分析,即使在今天看来,逯先生的分析仍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在逯钦立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此刊出,以为纪念。《诗品考实》的手稿原件是毛笔小楷誊抄于"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蓝格稿纸上,又以红、蓝两色笔做修改,对折装订为35页,现藏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李思清博士发现并详加校理,本刊编辑部又请逯钦立先生的研究生刘孝严教授与《丛考》详加比对,又承蒙逯钦立先生家人允准在本刊发表。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8.
读陆机的《演连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连珠体的起源,前人有始於战国韩非之说。从体式上看.这样说是有道理的。而连珠多用设譬类推的手法,则与古人在说理时的思维方式有密切开系。陆机《演连珠》的内容,多谈论治国的道理、策略、方法,对於入主选拔任用人才尤为关注。此外也有一般地谈认识事物、处理事情的道理,谈社会现象和人的性情的内容,虽不局限於政治,但是仍可看作是向人主贡献意见,因为人主要治理好国家,便应该了解和运用这些一般原理。这是继承了诸子书论为政与论君主修养相结合的传统。其中论情与性之关系,颇值得留意。读陆机《演连珠》,应注意其文章脉络及其运用譬喻之富博和灵活多变,充分显示的创新精神和才力。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古史研究上有卓越的成就,早年就以编著《古史辨》而蜚声史学界。《古史辨》第一卷出版于1926年,虽然离开现在已达半个多世纪,但至今仍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这部书是应该占有相当地位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把《古史辨》七卷九册影印出版,并准备续出新编的第八卷,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古史辨》是以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一套古史论文总集。在第一卷中,顾颉刚先生就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他说,这个观点包含了三个意思:  相似文献   

10.
张德臣 《文博》2004,(1):35-39
20世纪70年代中期,牛羊建筑遗址的局部发现和发掘,拉开了秦咸阳故城探讨的序幕,20余年来,多有争议。近来,张沛同志在《秦咸阳城考辨》(《陕西文史》2002年第5期)和《秦咸阳城布局及相关问题》《文博》2003年第3期)两文(以下合称《考辨》)中皆阐明“秦咸阳城位于当时横桥西北渭水之滨,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诗品》前人笺注有多种,本于前人所注之外续有所获;或有可助理解义之材料,亦并录以备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中期,牛羊建筑遗址的局部发现和发掘,拉开了秦咸阳故城探讨的序幕,20余年来,多有争议.近来,张沛同志在<秦咸阳城考辨>(<陕西文史>2002年第5期)和<秦咸阳城布局及相关问题>(<文博>2003年第3期)两文(以下合称<考辨>)中皆阐明"秦咸阳城位于当时横桥西北渭水之滨,不在远离渭水的今窑店牛羊村一带.""由于渭水不断北移,秦咸阳城已完全没于渭水.其南半部和中东部今属草滩农场,北部基本上为林地、沙滩和河床.从主河道看,故城范围基本上在今西安市辖区."对此,笔者也想谈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逯钦立先生是近百年中在《诗品》研究领域表现出深厚功力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新近发现的《诗品考实》手稿,是对他早年发表的《钟嵘诗品丛考》一文的修订、增补,值得关注。逯先生既长于诗论,又精于校勘,研究视野开阔,判断敏锐,多有创见。  相似文献   

14.
<正>自许地山等人首倡现代学术意义上的"道教史"研究以来,巫觋方术、求仙信仰始终是探索早期道教的重要内容。然而,囿于材料的限制,早期道史研究只能关注《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少量传世道教文献。这种尴尬的局面,长期未能得到改善。可喜的是,利用出土文献、考古材料对早期道教进行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重视,相关成果亦不断涌现。姜守诚《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15.
龚延明  方芳 《文献》2007,(4):39-43
宋人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卷一五《徽宗朝》,在"进士"目下,将徽宗朝的"贡士"榜一并收录,今转引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诸评具载”构成了《文献通考·经籍考》所创立的“辑录体解题”的基本特征,而作者马端临独辟蹊径地综合采用五种方式来进行:高频率突出名流谛论,披沙式处断一家之说,整合性施用缀集技巧,网络化增立重要条目,双轨型创设编列格式。由此便确有保证地实现了欲使世人对文化典籍“殚见洽闻”的辑录目的,更理想地完成了《经籍考》在《文献通考》全书中所承担的学术文化史、意识形态史的使命,并为历史编纂学注入了有益的因子。这样导致文献提要学在宋末元初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质的飞跃,从而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广境界。  相似文献   

17.
今传宝颜堂秘笈本《荆楚岁时记》记有古代岁首诸日特别是人日的年日称谓和占候习俗,对此,学者或以为其反映了失传的七日创世神话,或以为是岁占风俗,但是我们若从文献聚散及其反映的民俗传承历史加以考辨,可知《荆楚岁时记》原本并不具有占候文字,岁占民俗主要在宋代以后发展起来,隋唐以前的岁首诸日也基本是作为年日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吕玉华 《文献》2003,(2):48-58
今存唐人选唐诗①中,只有一部是以地域为标准的,即殷璠编纂的《丹阳集》.其他如《池阳境内诗》一卷、《江夏古今记咏》一卷、《宜阳集》六卷、《泉山秀句》三十卷等②,今皆佚失.  相似文献   

19.
《续藏书》与《藏书》在体例上、传记立目编排着眼点上以及论史态度上等方面都有差异。今本《续藏书》是后人编定的,其内容不完全是李贽所作。研究李贽思想对这本书要加以甄别,其内容有可信、基本可信及可疑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20.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王粲聊暇日销忧,登楼而赋,先从搂之方位写起,用“挟”、“倚”、“背”、“临”四句,描绘楼之左右前后的“通浦”、“长洲”、“广陆”、“沃流”四景。因皆属眼底之物。故一览无余。接着写了“北弥陶牧,西接昭丘”两句,从近观转向远望,赋的感情也渐由平和趋向波动。东、南、西、北四方,王粲只选择西、北两方,弃东、南不顾。从赋的传统结构方式看,是一种反常。登高临远,瞩目四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