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和传媒全球化等 ,不会导致“文化全球化” ,恰恰相反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存的方式 ,是一种价值体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进一步形成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漫长的世界历史告诉人们 ,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多元的 ,从来不存在单一的“全球”文化模式 ,所谓“文化全球化” ,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关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之一。其实质是通过建立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所谓文化的“全球化” ,从文化上进而从整体上肢解独立的民族国家 ,这是典型的“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全球化”和“美国化”是频繁出现的两个词汇。通过对这两个词汇引发的几个问题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在全球化推动之下正在形成的全球文化与美国文化并无必然的联系,全球化不会阻碍文化的发展,反而给文化的发展提供更为辽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王烨 《山茶》2009,(3):30-52,I0001
作为“全球化”的一大标志,人们开始用街头文化,流行乐、电影和当代艺术来丈量一座城市的“进步”程度。在中国的许多名城之中,拥有矗立千年的历史遗迹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不再是它们声张各自文化地位的唯一方式。艺术家,创意产业、小众文化以群落的方式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找到了它们的一席之地,并与每座城市固有的性格、节奏相融合,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张麟 《神州》2012,(29):34-34
当今社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佛教在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盛行,至当今时代,佛教在人们的思想中面临着现代问题,也就是如何真正体现佛教的社会价值。佛教必须是“实际的”,才可能真正驻足人间;在“地球只有一个、人类本是一家”的全球时代,佛教必须是“世界”的,才可能是全人类的。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认同的核心内涵正在经历着一系列重新定义的任务,命题的多重性导致观点的多样化。在西方前所未有的优势和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面前,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日益担心自身的文化认同困境以及文化自主特性阿拉伯学者认为全球化确实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认知并不是相同的,而是多元主义的。阿拉伯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出应对良方,包括排斥全球化、应对全球化、捍卫全球化以及敌视全球化,以伸张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学者对全球化的不同视角说明阿拉伯世界的思想、社会与文化的多元化,对全球化的多元认知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影响元素。而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参与全球化而言,全球化不可能被全部接受也不能全部抛弃,接受其的态度可以称为“积极中立“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三星堆文化的贝币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这是1987年张爱萍同志参观广汉市三星堆出土文物后的题字。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县城西11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他是目前四川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蜀文化”遗址,现已建议命名为“三星堆遗址文化”,这一命名同时也概括了成都平原十余处与三星堆遗址文化为同一系统的古遗址。  相似文献   

7.
生动,但不够深刻──读《西域的愤怒》胡小鹏《西域的愤怒》似乎并不愤怒,而是冷静。或许正如作者所说:“愤怒的极端才是平静,这是中国文化的表现方式。”已经沉默了千年的丝绸之路真的是“欲哭无泪”了鸣?也许。但我相信。读者也能感受到,在这平静的下面,作者是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经济一文化双重结构”模式的释义阐述了全球化进程中贫困与东南亚国家民族动乱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贫困不仅指经济贫困,而且还包括文化(广义的文化)贫困。文章认为,在“经济一文化双重结构”模式中,文化是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全球化刺激下民族主义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表现,是贫困问题与民族抗争相联系的重要原因;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国家中的贫困与反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围绕文化自主权的民族抗争。  相似文献   

9.
许鸥 《日本学论坛》1991,(2):28-30,51
随着日本推行的“第三次开国”的国际化政策,堪可反映海内外文化交流时代特征的电影作品,在1990年的日本影坛上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文化摩擦”背景下的影坛风波,亦是此起彼伏;似乎为日本国际化的前景,笼罩上了一层不会轻易散去的迷雾。这一年的夏天,几部体现上述特征的影片,竞相角逐,先后在银幕上推出。其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保定市是一座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千年古城,类型丰富,数量可观。在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下,要想让千年古城重新焕发生机,文旅融合是必然选择。保定市将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作为保定“十四五”时期重点打造的金名片。本文从保定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优劣势,从而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的格致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学术文化长期被儒家经学所笼罩,实用的科学技术被视为“形而下”的末艺,不受重视。明清以来的八股取士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士子束发就学,要在八股文上耗费半生的功夫,除了追求功名利禄以外,毫无用处。至于在学术思想上,到了乾、嘉以后,则是“汉学”和“宋学”并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显学”。汉、宋之间又互争正统,势同水火,断断不休;这不过是儒家经学内部的争论,无补于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12.
程莉   《世界》2007,(7):67-67
说买在的,悠长的泰晤士河、古老的白金汉宫,灰蒙蒙的天气,整个伦敦就曾是一个“历史陈列馆”,其间300余家博物馆绝对傲立全球,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民的博物馆启蒙地,更让人神往的是,这里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日不落帝国的余晖把每个游客都辉煌而富于文化地扫了一道。  相似文献   

13.
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什么传说。几千年来,在藏族先民与青藏高原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神秘传说。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转型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大海中看得桅杆的帆船,是喷薄而出的一轮朝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在全球化进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珍视民族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全球化与民族化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全球化的一个内在矛盾便是民族藩篱的打破与民族主  相似文献   

15.
刘慧 《满族研究》2006,(4):38-41
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研究指出了前进方向。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灵魂。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维系中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坚强纽带。在全球化迅猛发展时代,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就要努力形成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生动局面。当前存在的世界“文化殖民主义渗透”给中国在民族文化建设中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建设的冲击,阐述了全球化可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提出了在积极参与全球化交流中,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潜”,这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中目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围人的精神纽带,是中斟人的向心力、凝聚力的体现,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最重要的传承载体,足中国人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伤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图案在中国渊源久远,历时千年,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地处西北戈壁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缩影,内容丰富的壁画遗存成为了祥云图案千年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康丽 《民俗研究》2009,(2):162-172
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大规模的现代化都市建设,颠覆了中国基层社会因袭数千年的“乡土”特征,也使用以维持其原有乡土社会秩序的民俗传统顺应于文化语境的变迁而发生了各种复杂的变化。面对北京所辖地域范围内以村落为基础结构单元的传统文化空间受到的冲击,文化主体通过宣称特定民俗文化事象具有传统属性的传统化实践,构建了当前话语、行为和过去的话语、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为自身寻获民俗文化代言的合法性,并在多元文化混杂的文化空间里重构文化主体的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19.
赵晶晶  杨雯  王婧 《旅游纵览》2023,(5):117-119
河北省保定市是一座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千年古城,类型丰富,数量可观。在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下,要想让千年古城重新焕发生机,文旅融合是必然选择。保定市将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作为保定“十四五”时期重点打造的金名片。本文从保定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优劣势,从而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乐游原上:清明节,成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曲脍炙人口的《忆秦娥》是盛唐诗人李白对秦皇汉武时期的追忆。在他眼中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了,只剩下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续下去。这是诗人对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的反思。读到此,一种潜在的破碎感油然而生。“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儿字所反映出的宏大广漠的气象简直无与伦比。但这仅仅是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他所营造的是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或毁灭感笼罩的气氛。历史总是属十昨天的。然而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