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62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途经南平,曾赋《咏南平》诗二首,其一有“信国曾开府,黄巢此筑营”之句。显然,“信国曾开府”是有据可考的,然而,“黄巢此筑营”则似可商榷。本文拟就通过梳理黄巢在闽北的行踪,对这一诗句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2.
郑寿岩 《福建文史》2000,(2):10-13,23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页,以鸦片战争为契机,福州地区的近代史记述了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社会结构演化的过程。福州地区处于闽江下游平原,背靠广袤的农林业腹地,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口岸。山的凝重和海的活脱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共时差异性,体现了地区心理、文化行为、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等一系列特色。由于福州地区得海外风气之先,地区共时差异性既甚突出,却又有其历史圆融性的整合,遂在传统社会中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素。它为本地区往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当时的福州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闽安镇位于福州东南面,闽江下游北岸,距福州28公里。西、南、北部以山地为主,一条河流穿过镇区,上游称龙溪,在闽安镇内形成港口,古称迥港,俗称邢港。河流绕棋盘山东注闽江,镇区就建在与闽江交汇的邢港南北两岸。  相似文献   

4.
福州是一个跳动着音符的老城。每当夏日夜幕降临,被暑气弥漫了一天的城市迎来了新一轮的热浪。在公园的平地上,一方彩绘的幕布高挂,幕布前面有桌有椅,桌上排着整齐的矿泉水,幕布后面有戏笼开着,摆挂着鲜艳的戏服和头饰,皱纹上涂抹着脂粉的老人们颤颤巍巍地穿梭往来,准备着一场好戏的上演。  相似文献   

5.
李亚力 《文献》2011,(1):56-62
翼圣堂是明清时期金陵有名的书坊。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的剧作、杂著多由翼圣堂刊印。李渔去世后,他的女婿沈因伯以曾是李渔金陵住所的芥子园名义刊印了《芥子园画传》。因此有学者认为翼圣堂书坊为李渔创办,也就是芥子园书铺的前身。  相似文献   

6.
福州华林寺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俶统治福州期间,由其臣鲍修让所建,是在思想上加强对福州的统治,给福州百姓带来多年的安定稳定生活。  相似文献   

7.
侨批文化是侨乡特有的历史记忆遗产,衍生出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研究侨批文化是重温和再现中华文化中的孝道、忠诚、勤劳、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以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探索精神。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本文以“白眉侨批馆”侨批文化建设为例,通过对福州地区侨批历史追述和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思考,进而提出在文旅融合下开展地区侨批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忠鑫 《福建史志》2012,(4):37-40,55
竹枝词起源于唐宋,以记述地方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竹枝闻数量巨大,且反映的地域范围广泛,写实色彩愈加浓厚。福州竹枝词的留存颇多。清末民初就有地方佚名文人辑有《闽竹枝词》抄本一册,收录了包括台湾岛在内的竹枝词一百余首,以福州竹枝词居多。  相似文献   

9.
赖晨 《福建史志》2013,(2):61-62
施景琛(1870-1954年),字涵宇,晚号泉山老人,近代文化名人,福建省长乐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举人,后迁居福州城泉山之麓贡院里(今福州鼓楼区中山路)。民国元年(1912年),施景琛参加同盟会,先后担任过省参议会议员、省农会会长、市政局委员长等职。  相似文献   

10.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至今,福州人赴台湾,为保卫台湾,开发和建设台湾等都作出重要贡献。本文仅就古代福州人陈第、林谦光、谢金銮、梁上国、杨浚等对台湾地方志的贡献作个论述。  相似文献   

11.
福州漆器作为中国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汉人大规模入闽,漆器工艺就已在福州扎根发芽。一直到盛唐,福州进入全面开发时期,被称为"闽越都会、东南重镇",成为沟通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福州漆器开始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港扬帆出海,跨越海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鸿池陂是中古时期洛阳城东郊一处重要湖沼,它的兴废反映了洛阳水环境的变迁。汉魏时期,鸿池陂水域广阔,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洛阳居民生产、游赏的重要地点;隋唐时期,受洛水改道的冲击,鸿池陂有所萎缩;唐宋之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气候干旱,导致鸿池陂逐渐湮废。鸿池陂位于洛阳水运通道的枢纽位置,具有调峰补缺、稳定水位的作用,保障了漕渠畅通,促进了洛阳水运的发展,一度成为全国水运交通中心。随着鸿池陂的淤塞湮废,水环境恶化,漕渠逐渐干浅,通航能力下降,水运衰落,这是唐宋之际洛阳城市衰落的重要环境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越来越多有关厦门早期对外关系的外文史料被翻译、介绍到国内,这些外文史料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史料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但是,由于中国和外国在意识观念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对这些外文史料不作考辨便加以采纳,有可能会产生史实方面的混乱,这是值得注意的。本文拟就英国与厦门早期贸易史料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14.
清潭寺曾经是一座不同凡响的寺院,也是一座被历史遗忘的寺院,长期为学界所忽视而未能进入研究视域。现拟就清潭寺与阇那崛多的关系、清潭寺的创建、坐落的位置及其历史沿革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郑江闽  蒙可 《世界遗产》2014,(10):36-41
<正>进入9月,地处南方的福州长乐乡间依旧很热。抬头望去,在左手边的田地里,种着数垄茉莉花,右手边的田地里,种着数垄甘薯。不远处的村边,是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田地里很安静,只有几个劳作的农民偶尔说话入耳。然而眼前的一幕,却不能不让人心潮澎湃,正因为茉莉花、甘薯和水稻,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它们最初进入中国的地方被种植,被收获,被饮食。占城稻喂饱大宋中华大地上的古人对水稻一点儿都不陌生,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当时生活在太湖流域和杭州湾的古人就放  相似文献   

16.
谢秋 《旅游纵览》2023,(23):142-144
福州船政文化是有鲜明时代性的先进思想文化。当前对船政文化的旅游开发正处在历史机遇的重要端口,而其离不开当地居民的认同与支持,故本文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居民对福州船政文化旅游开发的满意度与认同感,并针对船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旅游开发融入文化创意,加强科技赋能;打响船政文化旅游口号,打造新IP形象;构建船政文化旅游共同体,延伸产业链条,以期为后续福州船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潘健 《福建史志》2010,(1):52-55
1866年12月福州船政局成立.面临着燃料供应问题。当时清政府所创办的几个大型近代军用企业(包括福州船政局)所需的煤炭。都是依赖洋煤供应.但“一遇煤炭缺乏.往往洋煤进口故意居奇”.不仅价高,而且受制于洋人,一旦与供应国关系紧张.输入即断绝。而煤矿资源丰富的台湾与福建仅一水之隔.因此,福州船政局创办后,即部分依靠台湾民间所产的煤炭。  相似文献   

18.
一、清代福州科举事业的兴盛 从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中《清代福建进士分区统计表》可见:福州府中进士735名,兴化府共61名,泉州府238名,漳州府113名.延平府28名,建宁府39名,邵武府25名,汀州府87名.福宁府24名,台湾府33名,永春州20名,龙岩州22名,镇海卫3名。  相似文献   

19.
李梦佳  潘超 《风景名胜》2020,(2):0362-0362
“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是发源于福州台江茶亭一带的本土音乐,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学范畴。这种古老的音乐有它传承的文化价值,除了文化保护单位的努力,还需要新一代年轻人和老一辈艺人共同来传承和发扬。我们试图探索和实践十番音乐在高校传承的途径以及创新发展的形式,培育具有传统音乐底蕴又有时代特色的非遗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0.
奥登 《世界遗产》2014,(10):24-29
一谈到福建人,我们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商人的形象,长期的海上贸易让福建人被冠以优秀商人的形象。然而从古到今,福建人其实还有一张“农业面孔”,他们在农业上所花费的心力,所做出的贡献,丝毫不输于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