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杰 《旅游纵览》2013,(11):244-245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旅游政策与法规》内容对学生来说普遍感到枯燥无味、难理解、难识记等特点,因此很难谈得上灵活运用。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授课教师应积极寻求更好的授课方法。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认为在旅游法规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仅存硕果"——京师大学堂,至民国时改称北京大学。北大全盛时期,名教授如过江之鲫,时有"三沈"、"二马"、"一朱"之称。各位教授性格迥异,授课风格亦多样,在北大校史上留下了许多趣事与逸事。"三沈"即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二马"即马裕藻、马衡两兄弟;"一朱"指朱希祖。他们均是章太炎的弟子,同乃师一样有个性,学问大脾气也大,授课天马行空,不受任何拘束。  相似文献   

3.
6年以后,翟翔还把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放在书橱最显眼处。那年9月,他没有拿着这张通矢口书去北大报到,而是报名参加了新东方的托福班。7个月后,他收到格林奈尔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之后转学康奈尔。  相似文献   

4.
李鹏  马楠  郑秀霞 《风景名胜》2021,(4):0354-0354
本文首先尝试将海洋旅游资源划分为滨海观光、滨海文化、滨海生态、滨海休闲、滨海渔业、滨海乡村等各类专题旅游资源,再采用 GIS 空间分析方法,逐一对各专题旅游资源进行空间集聚性,揭示辽宁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进而提出全省海洋旅游资源高质量发展等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先生与明史专家郑天挺先生为北大同学.傅先生于抗战胜利即代理北大校长,时郑先生任北大史学系教授兼秘书长,且负责接收校产及筹备复校。傅、郑的交谊傅斯年先生与郑天挺先生系北大五四时期国文系同学,傅1919年毕业,高郑一班。郑先生自1933年起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兼秘书长。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亦在北平,傅先生又在北大史学系教课,故与郑先生时相往来。1938年,史语所亦与北大同迁至昆明。北大与清华、南开一起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但各校仍有独立系统存在。中研院、史语所亦在昆明,因傅先生关系,与北大异常密切,形同一…  相似文献   

6.
朱青生的《艺术史》是北大的热门通选课,这些年来,授课形式在悄然改变,现在我们还能享受最后的古典课程带来的面对面的感受,在明年暂停一年之后再归来,不知还会有什么改变。在这个时代,“面面相觑”已经变得越发稀有  相似文献   

7.
门利娟 《旅游纵览》2014,(4):289-290
旅游韩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韩语专业或者韩语方向的专业来说,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素质拓展课。本文针对目前湖南省旅游韩语课程的授课现状进行研究,旨在找出其问题所在,并为旅游韩语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好先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中宣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把专题讲授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提出来,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本文拟从"概论"课课程特点、高校教师工作需要和高校学生知识结构与心理特点三个方面阐述该门课程实施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唐莉红 《沧桑》2014,(1):217-219,235
教育部、中宣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把专题讲授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提出来,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本文拟从"概论"课课程特点、高校教师工作需要和高校学生知识结构与心理特点三个方面阐述该门课程实施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博斯年“弃旧从新” 傅斯年颇有家学渊源,自幼即植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底。1913年夏,考入北大预科,仍修文史,绩冠群伦。1916年秋,升本科,入国文门深造。当时国文门有刘师培、黄侃、陈汉章等名师授课,他们发扬的是仪征学统与章氏(太炎)的学说。傅斯年常与他们相过从。 1917年,蔡元培出长北大,倡学术自由风气。胡适回国后,出任北大教授,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文学革命。许多青年人团结到了他们的周围,其中就有博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人。 博斯…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中旬,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自治区党校连续举办两期广西地方志系统主任主编培训班。培训内容一是专题授课,二是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2.
森林康养旅游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类新兴产业,本文梳理了我国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从供给结构失衡、生态环境失衡、产品定位失衡和人才供给失衡4方面分析了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归纳了我国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徐虹  范清 《旅游科学》2008,22(4):1-5
产业融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政府管制放松而出现的一种产业创新方式。旅游产业在面临竞争环境巨变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压力下,也日益呈现出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趋势。从系统自组织的角度来看,旅游产业天然具有融合其他产业的特性,但融合中存在的制度、企业及需求方面的障碍因素却制约了旅游产业融合效果的更好发挥。本文基于旅游产业融合视角,探讨了融合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并结合障碍融合的因素,提出了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和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芳菲  王取银 《旅游纵览》2023,(23):18-20+24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践行全域旅游也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梳理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案例、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结构、全域旅游的动力机制和支持因素这六个研究领域进行归纳与述评,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增强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从供需结合角度进行考察和选取典型地区案例等。  相似文献   

15.
忆旅说悬     
北京大学在百年校庆时搞了不少的活动,其中中文系安排了一个关于纪念民俗学田野踏勘80周年的座谈会,座谈会规模不大,档次很高,北大的何副校长、教育长以及系的主要领导参加了,民俗学的泰斗钟敬文先生也到了会并即席发表了演讲。我亦滥竿充数在被邀请的代表之列。那次会上所探讨的学问我没有记住什么,却记住了北大领导告诉我的。一位北大的学子。在妙峰山风景区附近的滴水岩采风时。不幸遇难。这让我触发了很多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旅游就是消遣,就是娱乐,绝然不会将旅游与什么危险联系在一起,然而事情偏偏与人们的愿望有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国内外关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视角和方法基本沿用制造业集群的方法,没有专门论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国内学者在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出现了"旅游产业是否适合用产业集群来研究"的讨论.本文在综合评述了各方观点后,认为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指导区域提升竞争力、促进创新的理论方法,可以应用于区域旅游业的研究,但是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必须站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角度,跳出单一旅游产业链的束缚,深入探讨旅游业的自身特征,才能更好的把握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郭艳花 《神州》2012,(9):84-84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目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  相似文献   

18.
1920年,22岁的朱自清修满北大学分而提前一年毕业,被推荐到浙江第一师范工作。朱自清从没想过要教书,连基本的“教育学”之类的书都没翻过。尽管北大读书期间他在夜校教过学,但仅仅属于扫盲之类的文化辅导,不算正规的授课。 当年轻的朱自清面对这些同龄的师范学子,甚至比自己大四五岁的“老学生”时,顿时手足无措,浑身发抖,非常机械地背着教案,根本谈不上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微观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卫红  苗长虹 《人文地理》2008,23(3):97-101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开始引起重视。旅游地理学开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从经济和地理的角度对旅游产业集群集聚机制和空间机理的阐释,另一方面也将弥补旅游地理学对于旅游经济微观主体-旅游企业间联系与空间关系的不足,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拓展微观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论证以及对旅游产业集群概念的阐释和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必要性,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和应用性等学科优势,最后指出旅游地理学研究产业集群主要应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关系与创新机制、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和布局以及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并应通过大量案例支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旅游礼仪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养成的课程。在授课中,遵循从个人礼仪到社交礼仪到旅游职业礼仪的过程,由浅入深,从基础做起,从礼仪意识养成,规范行为习惯,促进沟通,从而提升职业魅力,塑造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