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东 《北京文史》2005,(2):36-37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彪炳青史的伟大爱国主义者林则徐正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从林则徐开始的。此后一百年的中国革命,虽然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分,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随后发生的鸦片战争,则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河。林则徐是属于世界的,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北京的,他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的从政生涯,特别是禁烟前的经历。都与北京有着深深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历史的转折时刻,中国大地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封疆大吏”,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民族生存、为国家富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第一篇爱国篇章。林则徐爱国思想体系是在领导反对外国侵略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救亡御侮,“师夷长技”和实行民主三个层次。以下就林则徐爱国思想的三个层次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廖琪 《炎黄春秋》2022,(6):48-50
“一老功勋邦国重,万人追仰惠泽深”,这是著名汉学家饶宗颐为“庄世平悼念和公祭仪式”题写的挽联。他精炼地概括了庄世平伟大而光荣的一生,深情地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庄世平的崇敬心情。庄世平(1911年—2007年),出生于普宁县果陇村一户殷实人家。1949年,庄世平在香港创办南洋商业银行,第二年,创办澳门南通银行。他一生为祖国、为家乡贡献毕生精力,深刻体现了一位中华赤子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岳凤 《炎黄春秋》2023,(10):101-104
19世纪中叶的中国,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没落与无能暴露无遗。在这样的时代,却不乏一些有识之士,以个人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奋力反抗外敌入侵和政府的无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士篇章。而作为虎门销烟第一名臣与民族英雄,却被诬陷贬谪新疆的林则徐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一生的英雄经历及创作的一百余首诗歌相互观照、交相辉映,共同折射出壮怀激烈的家国情感与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5.
顾成敏 《史学月刊》2002,(10):125-126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像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人见过他”(李达编:《台湾风云名人录》,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如今,这位世纪老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传奇的一生,坎坷的经历,特别是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却石刻铁铸般永远印烙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间。回顾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和平统一,息争御侮”是他一贯的思想、终生的追求。从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到西安事变,直至身陷囹圄,为之奔走和不能忘怀的都是祖国统一大业。有学说得好:“张学良是中国统一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陈垣先生一生道德文章,学苑永存。他勤勤恳恳,桃李缤纷;笔耕不辍,著述等身。他治史数十年,开拓了中国宗教史研究新领域,建立了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基础。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与陈寅恪先生以“南北二陈”遥相辉映,享誉海内。学术成就的辉煌更映衬出这位“傲骨撑天地,奇文泣鬼神”的炎黄英才那爱国的火热情怀。他忧国忧民,奋力冲杀,救民于水火之中;他勇御外侮,威武不屈,振臂于危难之时。岁月流逝,英灵永垂青史,陈垣先生的爱国情操、学术成就至今为人们景仰、传颂。《书目答问》得门径苦读《四库》通经史陈垣,字援庵,18…  相似文献   

7.
岑其 《收藏家》2004,(2):56-58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省福州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是为“正途”出身。林少穆为人忠勇,为官清正,为政勤勉。这当然远远不够,因为历朝为官者总有些清正廉明、正直忠勇者。他的一生是贵在作为上,贵在敢于力革时弊,又不怕触怒洋人,所以声名标柄。不像许多政治家仅仅扬名于一时一世,不像一些艺术家成名于身后的许久,他则属于留取了“身前身后名”的那种为数不多的历史名人。林则徐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同为清代嘉道间“经世派”的倡导者,也可以说是后来“洋务运动”的先行者与先驱。他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外合资情形”,但他倡导编撰的《四洲志》却让人们见识了洋  相似文献   

8.
路生 《丝绸之路》2004,(4):45-47
林则徐(1785~1850),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在他谪戍新疆近三年的时光里,足迹遍布新疆大地,体现了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关心民间疾苦、“唯民邦本”的伟大情怀。西行路漫漫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白雪共难消。1841年6月28日,清朝道光皇帝下诏将此前中英失败的罪责全部归咎于林则徐,革去了他的四品卿衔,和邓廷桢一起发配到新疆伊犁,要他们“效力赎罪”。林则徐接旨后的第二天,便告别了镇海军营,踏上了西行的戍途。路上,黄河河南段决口,道光又下了一道诏书,要林则徐去…  相似文献   

9.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1,(16):77-79
作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南宋时期。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梦诗",借梦境抒发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将爱国之举、报国之情托付于"梦诗"中,是由他心中深沉的爱国情结所致。从内容看,陆游的"梦诗"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抒发对收复失地的无限渴望;二是表现他报国无门之悲;三是抒写他游历山水的感受。从陆游"梦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汹涌澎湃的爱国激情,体味到诗人豪壮、赤诚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对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拼命黄郎”大年老师有着“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情怀。因为父母都是做地质工作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精神对他有很大的影响。那是2004年3月20日晚,大年老师在大西洋深水处接到了父亲病危的电话。此时,他正与美国某公司进行“重力梯度仪”军转民用领域的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1.
王新生 《百年潮》2014,(8):50-53
续范亭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1947年9月12日因病逝世,毛泽东在挽词中称他“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袖对他一生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赴戍抒怀●王有生林则徐高举义旗,禁烟抗英有功,却被腐败的清廷革职,充军伊犁。他赴戍登上大西北的迢遥路程后,仍在关心着民族的前途,多次以诗歌、书信等形式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1842年8月11日,林则徐从西安启程。他是在河南开封...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一生为官三十余年,历官十四省,在江苏担任巡抚长达五年之久,其在江苏治水功绩可以说是他水利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本文着重从林则徐在江苏治水的情况,以小着大,来体现他在水利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06,(Z1)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  相似文献   

15.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谪戍新疆前后,写下 了大量激备忧思的爱国诗篇。本文从中选取一些典型章 节,鉴赏其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破译其“苟利国家生 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愫。  相似文献   

16.
王劲 《丝绸之路》2011,(18):123-127
于右任先生是近现代我国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他出生于陕西,对祖国的大西北有着深厚的感情。于右任一生曾多次度陇,足迹遍布陇上。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陇诗。他的咏陇诗寄托深远、典雅含蓄,表现出诗人内心真挚的民主主义革命情怀和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不管历史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局限,但他爱国爱民的思想,对于我们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值得学习和借鉴。爱国是以爱民为基础的。林则徐生活的时代,正是清朝封建统治每况愈下的时代,皇帝昏庸政治腐败,人民过着穷苦贫困的生活。林则徐从二十七岁中进士后,在北京做了十年的京官,三十六岁以后,被调到外省去做地方官。在他三十七岁那年,初任江苏按察使,主管全省的司法工作。他一到任,就惩办了贪官污吏和民愤极大的乡绅,并到各地察访案情,在察访中,纠正了一些错案。这一年,江苏南部,雨大成灾,广大乡村,房倒屋塌,大片庄  相似文献   

18.
这是来新夏教授为《林则徐书札手迹选》一书写的前言。全书共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林则徐书札七十通,由书法鉴定专家刘九庵编选,肖燕翼同志释文,将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曾发表过林则徐手札十则,本期再从书中选发五通,及其中一通的手迹,以飨读者。林则徐的这些书札,内容涉及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主持禁烟、抗英活动及其后充军伊犁、转任陕西巡抚等经历,以及他与朋僚问的交往、诗文唱和等方面的资料,是我们研究近代史以及林则徐一生生活、经历、思想的宝贵资料。林则徐还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可以从本期发表的他的书札手迹看出他的翰墨风貌。  相似文献   

19.
1998年6月21日,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侯御之女士在上海逝世。她是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先生的夫人、我国第一位留日法学女博士。杜重远先生“爱国拥党”,一生3次入狱,壮烈殉国,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品格深刻影响并决定了侯御之的生活道路,使她能以忍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灾难与痛苦。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的《丁亥日记》,素笺,行书,系林氏于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二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三十日所记。笺页纵17.5、横11.5厘米。共三十一页,其中完好二十页,残损十一页。《丁亥日记》为林则徐玄孙林澄墉先生旧藏,1982年,福州市建立林则徐纪念馆,澄墉先生公开了这份珍品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