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以来.从事方志的研究者大多着眼于方志学的研究,或有讨论方志与史学之关系;或有讨论方志为史书或地理书之论;或有讨论方志之体例者等。此类论述多集中于中国方志基本理论、方志编纂理论、方志论辨评价、方志的序跋凡例、方志源流及发展史、方志考证与校勘、方志的整理利用、方志目录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方志性质历来就是学者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古至今已有十几种说法,众说纷纭,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我认为根据判断性质的标准,方志有地方性、时代性、资料性和官修性等根本性质。只有把握好方志的性质,才能更好地指导新时期方志的编纂,推动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方志是资料性著述,这是近年来关于方志本质的一种通行说法。在这一概念引导下,不少人认为方志的本质特征就是资料性。方志是否是资料,或者是否是资料性著述,资料性是否是方志的本质特征,目前似乎还有讨论的必要。因为:第一,方志是资料还是著述,关系到方志体裁、内容及学术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的确定;第二,这关系到方志在社会科学中的定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10~11日,《方志百科全书》编写研讨会在京召开,讨论《方志百科全书》"方志总论"分支等内容的编写。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段柄仁(主席台左三)出席会议并作总结发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任田嘉(主席台右二),中国地方  相似文献   

5.
方志应用是地方志的编纂目的之一,也是方志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关于方志的功用和如何用志,党的几代领导人和自古及今的学、官员都有十分精辟和科学的论述。章讨论了方志应用学的概念及建立方志应用学的必要性和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志》2014,(8):11-13
2014年5月21日,方志蓝皮书《中国方志发展报告》编纂研讨会在国家方志馆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方志期刊指导处处长、《中国地方志》主编于伟平主持会议并对方志蓝皮书《(中国方志发展报告)项目实施方案》作说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会议并介绍皮书发展情况。全国各地方志工作机构代表2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就方志蓝皮书《(中国方志发展报告)项目实施方案》、方志蓝皮书《(中国方志发展报告)框架设计(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汪毅 《巴蜀史志》2012,(4):23-24
方志期刊属于方志事业范畴,系方志及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颇具有讨论意义。 方志期刊分全国、省、市、县四级,有公开发行与内部交流两种.为月刊、双月刊、季刊三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省、市、县级地方志期刊计两百余家(仅浙江省便达50余家。四川、河南、山东、  相似文献   

8.
方志是资料性著述 ,这是近年来关于方志本质的一种通行说法。在这一概念引导下 ,不少人认为方志的本质特征就是资料性。方志是否是资料 ,或者是否是资料性著述 ,资料性是否是方志的本质特征 ,目前似乎还有讨论的必要。因为 :第一 ,方志是资料还是著述 ,关系到方志体裁、内容及学术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的确定 ;第二 ,这关系到方志在社会科学中的定位 ;第三 ,这种定位是否准确又关系到方志及方志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本文不赞成方志是资料或资料性著述 ,而认为志书是建立在丰富资料基础上的著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时期的方志性质研究是当今方志性质研究的基础。十八世纪以来,随着戴震与章学诚两位方志学家的出现,方志性质的讨论和研究逐渐进入了深化的阶段。进入新时期以后,方志学家们更是针对方志性质进行了专门的研讨。本文在回顾前人已有的方志性质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认为:一、在中国传统社会时期,方志性质由早期"重地"向后期"重史"转化。二、地方志的"地域性"与"时段性"是其方志性质不可或缺的部分。三、方志作为综合性资料,其性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它是特定地域、特定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志》2012,(12):F0004-F0004
2012年10月10~11日,《方志百科全书》编写研讨会在京召开,讨论《方志百科全书》“方志总论”分支等内容的编写。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段柄仁(主席台左三)出席会议并作总结发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任田嘉(主席台右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11.
方志定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方志定义研究的历史回顾什么叫方志?方志的定义怎样?这是方志学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也是整个方志学赖以成立的科学基础。日本学者山根幸夫认为:“只要对方志不下一个有限制的定义,就不能把方志理论建立起来。”古往今来,历代学者一直对方志的定义孜孜探求不息。探求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历史说、地理说、政书说、史地兼有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6年12月胡乔木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之后,全国各地的方志工作者对方志性质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讨论,又先…  相似文献   

12.
最近查阅了部分社会主义新方志中的“奇闻异事”,发现首届新方志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存在一些问题,今提出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方志性质的讨论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对方志性质的界定由传统方志学的属性认识发展到定义概括,虽由《地方志工作条例》作出结论但仍持续进行学术性研讨。参与研究的人员,早先主要是学者,之后逐渐以修志专家为主。方志性质的研究推动了方志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志协会一九八六年学术年会于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在天津召开。这是中国地方志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学术年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正、副秘书长,论文作者及特邀代表,共七十七人。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方志的功能和属性,新编方志的科学性和现代性,方志与经济体制改革等重大理论问题,以期推动方志的理论建设和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27日,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方志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五次理论研讨会在浦东新区举行。出席人员有学会领导、学会秘书长、中共浦东新区区委办公室领导、理论专业委员会顾问、顾员和有关人员近30人。研讨会围绕国务院新近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着重讨论《条例》颁布的重大意义,并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编纂好第二轮志书,提高质量,开发利用好地方志资源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会议对方志工作中带有共同性的有些问题和方志理论界存在的某些倾向也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方志批评活动的蓬勃发展,方志批评学的建设问题也渐被人们所关注.早在1987年,方志学者林衍经就从当代志稿和志书评议活动的广泛开展中洞察到方志批评学的发生端倪.他说:“从方志学学科体系发展角度来看,已经透视出形成方志批评学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方志批评学已经露出端倪.或者说,其幼芽已经在温润的泥土中萌芽了.”(《志稿评议会摭论》,《山西地方志通讯》1987年第1期)时至近年,随着方志批评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方志批评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例如,方志出版社于1997年8月出版的刘柏修、刘斌主编《当代方志学概论》和黄山书社于1997年11月出版的梅森《方志学简论》,就都设有关于方志批评(或称方志评论)的专门篇章.这就是方志批评研究业已取得明显进步的一个佐证.为了进一步促进方志批评学建设沿着科学道路健康发展,笔者以为如下几个关于方志批评学的基础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编修方志的主体,主要是官方修志机构。除了政府主持修志外,还有一些个人或团体参与。他们均属于“方志人”这一群体。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传统方志的修志人员。重点讨论新时期方志人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在"地记—图经—地方志"三阶段论成为学界共识的背景下,人们讨论宋代方志转型时,往往偏重图经而忽略其余,似乎南宋以后的地方志乃图经演变而来。本文以地理、人物、职官、选举、艺文五大内容作为方志定型标准,从而提出新的看法,认为以祥符《州县图经》、《吴郡图经续记》为代表的图经,注重记载职官、艺文等人文内容,积极促进方志转型;同时,以《吴兴统记》、《成都古今集记》为代表的地记在编制牧守题名、艺文志以及登科录上,也对方志转型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南宋以后的定型方志是由图经、地记汇聚而成,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1月15至17日,由自治区地方志学会主办的自治区地方志首届学术年会在乌鲁木齐市红雁宾馆召开,来自自治区各地州(市)县以及自治区各厅局史志办的代表60余人出席会议。 年会交流了方志编纂经验·切磋了方志理论,对方志领域中的有关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相似文献   

20.
明代方志地图编绘意向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学史和地图学史的研究中,一般关注于古代地图的科学技术价值,而较少讨论其思想史意义,尤其较少讨论方志地图的思想史意义。因此,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中突出地强调了舆图的政治功能,但是对舆图所具有的政治功能的认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外对区域地理景观自身的关注,反映了新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变革萌芽的知识兴趣。这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般的地理学观念与知识系统,同时表现出方志地图在地理学史和地理学思想史中所可能具有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