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出北涼時期的計貲岀獻絲、計口岀絲帳爲此前研究非常薄弱的北涼時期的賦税制度提供了寶貴的新資料。本文認爲北涼時期的計貲岀獻絲帳徵收的是户調,而其依據就是貲簿。北涼時期的貲簿確實是只計土地的情況而不及其餘的資産,這也是北涼的户調徵收的特殊之處。計口岀絲帳徵收的則是一種口税,當時的北涼政權具備嚴格掌握當地户口和土地情況的能力,客觀上使得口税的徵收成爲可能。北涼時期的田租也納絲。這一時期的租調、口税徵收都以絲爲主,這是由紡織品本位的貨幣形態和絲綢之路的貿易形勢所決定的。  相似文献   

2.
宋代桑税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国 《史学月刊》2006,(11):31-35
宋代桑税肇端于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除与桑蚕业、丝织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以外,唐宋之际两税法制度的变迁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宋代赋税体系内,桑税是国家正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税方式北方以桑功计量,南方则依据桑地征收。桑税的出现是土地作为征税对象进一步细化的结果,也是宋代两税区别于唐代两税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的两税法包括地税、户税两部分。地税的征收以田亩的多寡为据,户税的征收以户等的高低为本。定户等的标准则是“量其资产”。“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里,据以定户的资产是否包括奴婢?占有奴婢与交纳户税有什么关系?史书中有关两税的令文未作明确交待,治唐史者亦尚未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为此,就所见资料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5,(9)
一九五四年夏季,我館在貴州西南部的兴义、盤縣一帶進行革命文物徵集,訪問羣众時,在盤縣六區的平關、石腦兩鄉,徵集到四件磨光石器,石質都異常坚硬。其中有一件紅色和一件綠色的有肩石斧(圖一),是在平關鄉蒐集到的。紅色的一件,出土情况不明,据捐贈人說,是一个小孩在沙陀鄉(臨近石腦鄉)拾到送給他的;綠色的一件,从石質、  相似文献   

5.
《文物》1951,(7)
(一) 徵集与調查工作徵集與調查工作,是本會經常的工作,主要在發動社會人士的捐献和借存,並進行收購和調查重要文物,以免文物遭受損失。 (1) 確定調查範围——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的指示,確定調查範圍:(1) 革命文物(包括反革命文物);(二) 革命建築物(包括反革命建築物);(三) 珍貴文物图書;(四) 古  相似文献   

6.
柳诒徵是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活跃于学术、思想界三十多年,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即后来的中央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大二十年之久,为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柳诒徵先生一生勤于治学,著述宏丰,在史学理论、中国文化史、东南亚史、民俗学、方志学、图书目录学等多个领域均有杰出贡献。柳诒徵先生诲人不倦,提携后进,为中国学术、思想界培养了一批重要学者。本文梳理、总结了近三十年关于柳诒徵研究的主要成果,也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问题讨论     
元朝赋棁制度为什么南北不同?以那种制度剥削较重?(河大史地系同学魏千志提)郭人民范文澜先生等所编中国通史简编六八六页载:「腹裏里行丁棁地税法(倣唐租庸调制)江南行秋税夏税法(倣唐宋两税制)」。河大史地系同学,不了解在蒙古贵族统一中国之后为什么存在着南北不同两种赋税制度,于是便提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出北涼时期的计货出献丝、计口出丝帐为此前研究非常薄弱的北涼时期的赋税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本文认为北涼时期的计货出献丝帐徵收的是户调,而其依据就是货簿。北涼时期的货簿确实是只计土地的情况而不及其余的资产,这也是北涼的户调徵收的特殊之处。计口出丝帐徵收的则是一种口税,当时的北涼政权具备严格掌握当地户口和士地情况的能力,客观上使得口税的徵收成为可能。北涼时期的田租也纳丝。这一时期的租调、口税徵收都以丝为主,这是由纺织品本位的货币形态和丝绸之路的贸易形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罗牧字饭牛,别号云菴、牧行者,江西省宁都县人,长居南昌百花洲。一生勤奋学习,除致力于绘画创作外,"能诗善饮,楷法亦工,又善制茶"(见《国朝画徵录》)。为人敦实、重友情。关于他的生卒年,过去史书上记载简略,只知"卒年八十馀"(见《国朝画徵录》)。现据《山居清兴图》(现藏江西省博物馆)画上自题"丁丑八月时年七十有六",与郭味蕖先生编的《宋元明清画家年表》写的康熙庚辰年罗牧七十九岁相吻合,以此推之,罗牧生干明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卒年,过去只知道他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10.
唐初著名政治家魏徵生于何处,历来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魏徵本传》说他“生于周大象庚子,名徵,字玄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人”。《新唐书·魏徵传》说他是“魏州曲城人”。近现代人编著的史书分歧意见更大,张(木为)辑《唐文选集》称魏徵“巨鹿人”,《名人大辞典》称魏徵“曲城人”,而《辞海》“魏徵”条却载:“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又称魏徵是“巨鹿下曲阳人”,其根据是《北史·魏长贤传》有“魏长贤为巨鹿下曲阳人”的记载,魏长贤系魏徵之父,其父生于此,其子的籍贯亦当是此了。无论近现代人的意见怎样分歧,最有说服力的当然应该是古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实行的两税法 ,作为一场赋役制度变革 ,从酝酿到实施历时不过半年左右 ,却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其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容 ,是 2 0世纪众多学者瞩目的重大课题。192 0年 ,胡钧《中国财政史》(商务印书馆 ,192 0年 )首次从财政学的角度评述两税法的五大优点 ,开本世纪研究两税法之先声。此后 ,研究成果迭出。1933年庄心在首先以《杨炎及其两税法》(《新中华》第 1卷第 2 4期 )为题发表专文。 5 0— 6 0年代 ,日野开三郎发表一系列论文 ,后收入《日野开三郎东洋史论集》第 3卷《唐代两税法研究·前篇》与第 4卷《唐…  相似文献   

12.
武平君玺考     
武平君玺考王人聪罗福颐先生主编的《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以下简称《徵存》)著录有一印,印文曰“武平君玺,此印原为郭承勋《古铜印选》著录,印的质地、钮式均不详。《徵存》的编者将此印列为该书卷二《汉初期官印·(一)四字格印》中的第一方。编者在卷二开首有一...  相似文献   

13.
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人,乾隆壬午(1762年)秋先生与弟迈同同榜中试。嘉庆元年(1796年)选福建罗源县知县,四年调署上杭县。先生见县令难行其志,遂求退,既归著述自娱。凡所著34种,而《考信录》一书尤为生平心力所专注。先生于乾隆五年四月(1740年),卒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二月寿七十有七(《国朝诗人徵略二编》卷三十五,崔东壁先生行略,门人陈履和撰)。崔东壁先生据今已过去260多年了,崔氏学问所著书,在旧学界中殆是外道,故甚不为人所称,门人陈履和云:“老未登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4,(6)
<正>近因协助南京市文物部门核查南京地区古代碑刻之便,搜得早年零散出土或徵集的部分明代勋贵及其家族成员墓志,以其可补证史籍且未经公开发表,足资珍视,今将其录文并略作考释如下。一、武定侯赠营国公郭英夫人严氏墓志出土时地不详,现藏南京市博物馆。志石横49.5厘米,纵48厘米。志盖阴刻篆书"营国夫'人严氏'墓志铭"3行9字,志文内容为:  相似文献   

15.
吴国前期民屯实行冠以地名的都尉和州郡县四级体制,都尉屯田听命于孙权,州郡县司屯曹分别主持州郡县屯田,和地方行政合而为一,各级民屯收入由县级政府徵收。民屯劳动者的称谓很多,不下三十来种,由山越和蛮夷等少数民族人民、官府依附民、宫奴婢、诸吏及其伙处父兄子弟、罪犯、破产或濒临破产的农民等组成。屯的规模有大有小,有的和居民点混杂一起,也有不设屯的可能,其共有特点是耕种限田,缴纳定额租,亩徵限米二斛,剥削率超过三分之二。故民屯者只有再租佃国有土地,承受近50%的剥削才能维持生计。这些显然是与魏国民屯最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5,(8)
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历史的教育与保存珍贵的革命斗争史料,全国各博物馆等机构多展开了革命文物的徵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各地蒐集到的革命文物作以下的报导: 河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今年三月间组织了蒐集工作组,在河北清苑县冉荘鄉徵集到抗日战争时期有关地道战  相似文献   

17.
彝族石崇拜与生殖文化初探杨甫旺早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林惠祥先生就曾在其所著《文化人类学》中指出:“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最早和人类有关系,而且是实用的、美观的,并且神秘的人工物,不得不首推石器了。”由于石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石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一、缘起唐德宗采纳杨炎的建议,于建中元年推行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此,从德宗朝开始就有不同的评论,入宋之后议论者明显增多,毁誉不一,争论余响,流及明清。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税收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东传,学者们在传承传统观点的同时,也运用新的理论和概念,对两税法进行更多角度的观察,对其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有不少崭新的评论。对此,笔者曾撰文《20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10期)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05,(11)
此卷明代白描画家汪徵凤的《白描罗汉》,题签为清代乾隆时期“五大臣”之一、著名文人张照(清初大收藏家高士奇的女婿)题写:“汪徵凤白描罗汉,次等,荒一,乾隆九年春月,臣张照等奉敕编次”。这是张照在编撰《秘殿珠林》时所写。此卷落款是“楚黄汪徵凤薰沐谨写”,后钤“徵凤”白文小方印。此卷七玺齐全,上有“乾清宫鉴藏宝”和“秘殿珠林”二印,原是收藏在清宫内的乾清宫,著录于《秘殿珠林》初编卷十,第125页(见《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合卷本,上海书店出版)。汪徵凤是活跃于明代中晚期的画家,其生卒年待考。此卷中罗汉的造型各异,神态自如,衣…  相似文献   

20.
<正>李壁《王荆文公詩箋注》五十卷,以徵引繁富、内容豐贍而著稱,極具文獻價值~①。然而,箋注所援引的部分材料,在徵引時有欠精審,以致存有訛誤。其中,就李壁注中的引詩作爲考察對象,卞東波、任群先生均作過相關的考訂,以辨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卞東波先生《〈王荆文公詩注)引詩正訛》文中指出了三十三則引詩有誤~②,其後,任群先生又續考了七十六則引詩之訛~③。本文遍考李壁注中的引詩~④,新發見了百餘則訛誤,兹分爲十一類,予以條辨,排比成文,以就正於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