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齐加草 《神州》2014,(6):30-30
<正>藏族的民间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楚巴"(藏式长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顺边"的美;而虔诚的宗教心理,则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的色彩。除寺庙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还有:"谐"、"果日谐"、"卓"以及"热巴"等。"谐"(歌舞之意):也叫"叶",俗称"弦子",以四川甘孜的"巴塘弦子"最为典型,是男女交唱,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主要是流传于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属于农区的舞蹈形  相似文献   

2.
有形的圆康巴弦子敦煌156号洞窟的一面石壁上,绘有名为‘深仪潮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的晚唐壁画,其上出现了联臂踏歌,围圈起舞的舞者形象。这种长袖飘飘,绕圆而舞的舞蹈就是今天西藏人称之为“康谐”的一种藏族民间歌舞、‘慷谐”,即“康巴人跳的舞”,她的家乡就在甘孜藏区的巴塘,当地人称之为‘唱谐羌”,译称“圆圈舞”,又名“巴塘弦子”。I945年,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女士在重庆为前来和谈的国共两党代表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举办了个人独舞晚会,其中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巴塘弦子,卜厂4年,巴塘弦子被选为中国青年代…  相似文献   

3.
四不是灵巧的羚羊怎能吃到岩巅的灵芝。不是矫健的雄鹰,怎能在云海里翱翔。排队飞翔的雁鹅翻过雪山,为的是向往四季如春的南方。不是日行千里的青聪玉马,怎能在绿色的草原上奔驰。冰雪消化的泉水流归大海,为的是向往大海宽阔的胸怀。不是特角朝天的耗牛,怎能翻破七层沃土。藏民提起弦子跳起锅庄,为的是感激赐福草原的共产党。不是坚持社会主义金光路,藏家怎能过上繁荣昌盛的生活。五孔雀陪伴檀香树才美丽,藏民和解放军做朋友才光荣。苍鹰歇落在峻峭的岩巅才显矫健,藏民跟着共产党走才有移山的力量。北京涌流的金水河水,拉萨滚流的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4.
正德格印经院,名列藏区四大印经院之首,被称为"最伟大的图书馆";汇聚康巴藏区文化精粹,被藏民奉为圣地朝拜;印出的唐卡被称作"藏文雕刻印术的绝唱"。格萨尔王,诞生在德格,一生金戈铁马斩妖伏魔,是康巴藏民心中的雄狮。2000多万字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有字有诗,有彩有画,有说有唱,被称作"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最长史诗。"  相似文献   

5.
印花衬衣     
正1"怎么就碰上她了?"琼吉翻转了一宿,黎明时分她一定睡着了,因为醒来已经一片亮堂。琼吉边喝早茶边皱着眉头,昨天的一幕又重回脑海。初夏的城市,空气都飘着甜丝丝的味道。公园那边传来堆谐歌舞声,风把歌声吹远,围观的人一茬接一茬。堆谐这种歌舞,不同于奔放的弦子,给人端庄大气的感觉。琼吉轻声和着,双脚在裙摆下用极其微小的幅  相似文献   

6.
北京有个名的藏族风情餐吧叫玛吉阿米,那里不仅有地道的藏餐,还有精彩的藏族歌舞表演。格桑就在那里工作,他是那里唯一的弦子琴手,他不仅会拉弦子琴,而且还会唱歌、跳舞。格桑灿烂的笑容如同他高大英俊的外表一样给每一位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有人问他是哪里人时,格桑总是很骄傲地回答:“我来自香格里拉”(云南迪庆)。仅此一句,没有太多的话。  相似文献   

7.
藏區歌舞     
“歌舞的海洋”是指青藏高原。这是人们对这块能歌善舞的藏民族的生存乐土的比较固定的喻体,同时是令人羡慕的对斯山斯土斯水斯人的陈述。 藏民族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不仅营建了生存模式,而且发挥了源自人类天性的歌舞娱乐。使自己在高山、大河、茂林、莽原上的生活富有了心灵魅力。踏上这片热土,迎面而来的,除了雪域绮丽,更吸引人的是藏族男儿硕壮的健美,藏族妇女的舒雅的风姿,及其所体现的歌舞美感。民间歌舞涵盖了藏族舞百分之八十的领域。茫茫大草原上,二人可以兴歌,三人可以起舞。天蓝云白,草绿山褐之中,人们以这种方式娱美自己,娱美同胞,娱美如人的山山水水,有多长时间,谁也无法明确了。时至今日,他们一如既往地歌着舞着,陶冶着自己和同伴的心怀,看势头,度渊源,就知道他们将来会更加舒美地在世界屋脊的日日夜夜里载歌载舞。藏民族的歌以草原民歌为著称,藏民  相似文献   

8.
色达藏戏是国务院于2018年审核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色达藏戏曾于1958年至1980年期间停演近22年之久,直到1980年5月,色达藏戏才在塔洛仁波切的极力促成下恢复,重新出现在藏民们的生活中。文章通过对色达藏戏传承人塔洛仁波切的实地采访以及对藏区、藏民生活的实地考察,讲述了色达藏戏起源、传承、发展及流派特点等,阐明了色达藏戏对周边地区藏民、藏区社会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洲 《巴蜀史志》2005,(4):36-38
茶叶,是藏民生活必需品之一。然而在解放前,川康藏族地区基本上是不种植茶树的,该地区藏民所食之茶全从四川、西康等省贩运而来。因而凸现了藏民生活被动的一面。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藏民生活中的吃茶问题,除了在四川、西康等省产茶区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茶叶以供给藏民需要外,还提供藏民独立试验从事茶叶生产和种植,这大大促进了川康藏族地区藏民生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雪域之邦的黑发藏民,遭受深重的苦难;天神发慈悲心,决定派格萨尔到人间,降妖伏魔,造福百姓;于是,格萨尔在岭国诞生,之后是赛马称王,降妖伏魔,救护生灵,安定三界。其间大小数百战,岭国山下,战旗飞舞,刀枪并举,马嘶人喊,激越慷慨。  相似文献   

11.
“吉达吉姆”歌舞流传西藏后藏部分地区,因为它只能在受灾时演出,所以也被称为“抗灾歌舞”。后藏地区天气变化无常,常有雹灾发生,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在一瞬间化为乌有,为了生存灾民们只好结伴走乡串村,表演“吉达”歌舞,讨得食物,以度灾荒之年。“吉达”歌舞形式不同于西藏民间任何歌舞,完全是出于一种谋生的实用目的。歌舞内容围绕土地与人的关系,赞美土地给人带来的幸福与祥和,种  相似文献   

12.
黄梅采茶戏的特点之一,是载歌载舞,特别是其中的百余出小戏,大部分是歌舞并重,它在萌芽、发展阶段,就吸收了民间舞蹈不少的营养,可以说民间歌舞是孕育黄梅戏的土壤和摇篮。故在传统的戏时节日,当农民们表演民间舞蹈时,采茶戏艺人也能配合表演,而农民们逃水荒到鄂赣皖毗邻地区时,表演戏中的片断歌舞,作为逃荒谋生的手段,也传播了采茶戏。与采茶戏有历史瓜葛的舞蹈,有龙舞、狮舞、采莲船、高跷、跑竹马、蚌壳精、打连厢、台阁、悬条(又名天故事)、推车等。上述民间舞蹈在《夫妻观灯》、《张先生讨学钱》、《闺女自叹》、《懒烧…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四大天葬台之一的郎木寺天葬台被称为天堂驿站,其传播影响甚为广远。在寺庙后山坡的天葬台上,喇嘛们用藏刀利刃刻画出一幅幅朴实原始的幸福画卷,这是藏民们思想与灵性的坚韧,他们通过亘古不变的执着诠释着"生、老、病、死"的生命意义。郎木寺是横跨四川与甘肃的一个小镇,镇上有四川省的格尔底佛教寺院和甘肃省的色止佛寺,人们将这两大佛寺统称为郎木寺。从四川省的若尔盖县城到郎木寺要经过一个高原湖泊,当地人称为花湖。位于若尔盖草原腹地的花湖,水  相似文献   

14.
尼洋河畔的箭歌艾南原始森林覆盖着尼洋河图,山民们酷爱射箭,出长于射箭。这一带传统节日很多,每逢节日必有精彩、别具风格的射箭比赛,射手在当中比赛射箭,歌手和观众在两边歌舞助兴,体育与歌舞,射手与观众,全融为一体,难解难分。每当我置身这种场合,常常是目不...  相似文献   

15.
无论企业还是科研机构,但凡伟大的组织,都是在伟大的思考里诞生的。我在从事国际投资银行咨询工作时,一直和跨国公司的总裁们说:要多做点伟大的思考。然而,总裁们明知思考的重要性,却往往没时间投入于此。他们抱怨说:总是有那么多的急事儿等  相似文献   

16.
春风吹到我家乡,怀抱弦子唱得欢,过去山歌当毒草,今日山歌是香花。遍山松衫连青夭,锯子声中伴歌声;细听歌声来由处,伐木姑娘劲冲天。明灯亮过天上星,满寨歌舞唱通天;过去伸手不见掌,今夜好似大白天。满山遍地金黄黄,各村吝寨秋收忙;路旁村中无闲人,家家户户门紧关。政策落实到农村,好比大阳暖人心;双手造得幸福来,富裕生活日日新。今日山歌是香花(五首·汉族)@张武昆~~  相似文献   

17.
田家乐     
为了祈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岁夏末,凤羽白族人民,都要演唱饶有情趣的传统歌舞《田家乐》。《田家乐》的起因是这样的:相传三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伙英俊活泼的白族青年男女,在凤羽河边栽秧。小伙子们弹着丝花三弦,小姑娘们唱着娓娓动听的白族调,伴之以清脆悦耳的柳叶声,组成了一支优美的交响乐曲,荡漾在凤羽河畔。  相似文献   

18.
正胡耀邦很注重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联系群众,足迹遍及祖国的各个角落。他一生曾六次踏上甘肃这块土地。早在1935年9月长征期间,胡耀邦就曾随红军到过甘肃甘南藏区。当时红军粮食短缺问题严重,19岁的胡耀邦担任红星纵队团总支书记、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收容队队长,又负责筹粮工作。他带领战士们张贴保护藏民的布告,召开藏民兄弟群众会,大力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宣传红军的民族政策和筹粮办法,对动用和收割的群众的粮食,都付现  相似文献   

19.
<正>采访手记:香格里拉(SHANGRI-LA),藏语称"香巴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可以说毕先生十分了解这个藏民们"心中的日月"。从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的小说《消失的  相似文献   

20.
鲁沙尔镇昂藏村毗邻佛教圣地——塔尔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要民族成分的村落。近年来,以塔尔寺为主打品牌的旅游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种外来异质文化冲击着这个僻远封闭的村落,促使着昂藏村藏民在社会文化产生剧烈的变迁。本文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昂藏村藏民文化为研究对象,采取将文献资料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对昂藏村藏族民俗文化的认知,描绘昂藏村藏族民族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