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代契丹语具象类人名大致可分四类:组织机构名、自然物名、身份特征名、地点山水名。总体上看,上述人名涉及政治生活、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民族交流等各方面,呈现出了辽代契丹民族物质生活的基本内容,并能为考察契丹民族的生存发展状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图案是居住环境中的装饰表现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以伦理思想贯穿始终,并与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传统图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文化特征,以自然物态为表现对象,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对生命的崇拜和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认识能力极不发达,面对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不能做出合理解释,人们便设想自然物也像人一样具有思想和感情,具有灵魂存在,神与万物有灵论的自然崇拜便应运而生,并逐渐遍布于藏族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在雪域高原上产生了自然宗教——苯教。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贝化     
貝化为古代行使最早的貨币,有自然物貝化与制造物貝化,有非金属貝化与金属貝化。自然物貝化行使較早,制造物貝化行使在后,非金属貝化行使較早,金属貝化行使在后,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自然物貝化是海貝,分全貝与磨貝二种。制造物貝化是仿貝,分骨貝、蚌貝、石貝、玉貝四种。以上都是非金属貝化。金属貝化是用銅制造的,也称銅貝,銅貝分无文銅貝与著文銅貝二种。现在分别說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羊年,纳木错湖畔很热闹。前来朝圣的、观光旅游的人打破了纳木错原有的宁静。 藏传佛教认为,密宗木尊胜乐的身语意三宝,有三个具象的自然物所组成,即以冈仁布钦山为其身、纳木错为其语,杂目山为其意。给这些自然物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这三个神圣之地成为佛教徒心向所归、是他们克服困难长途跋涉,日夜兼程来朝拜,来转经的圣地。 在这儿还有一个吉祥年份的区别,马年转冈仁布钦山,羊年转纳木错,猴年转杂目山,如果在这三个年份里能够相对应地朝拜这三处圣地,能使功德倍增,转一圈等于转十三圈,正合平常年所追求的转圈数。 今年是羊年,正是转纳木错的年份。羊年一到,尤其是进入了藏历四月萨嘎  相似文献   

6.
满族的文化类型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表明,满族先世久居“白山黑水”山区,长期过着狩猎、采集和捕鱼的生活,这对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满族先世是属于森林狩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他们依靠天然的自然物作为衣食之源,崇拜自然界,笃信萨满教。然而,由于迁徒而改变了生态环境,从渔猎为生发展到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信奉萨满教演进多种信仰。对此,我们从世居东北的满族中看到了遗迹。宁古塔的满族在“耕作之余,尤好射猎”,他们所获猎物,“必饷亲友”,这是原始分配的遗留现象。  相似文献   

7.
天灵信仰起源于古人对泛“天”物体(包括日、月、大地等在内的一切自然物)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异常现象的崇拜。任何民族形成的初、前期,当他们处于生产和生活极端落后,命运还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往往都要仰赖天、地的威力,以天、地为大,形成高于一切的无形的有灵主宰。对天、地等自然现象的崇拜,也自然形成了居于一切崇拜之首的至高信仰。契丹族是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东北地区西南部建立了辽国。建国之后,尽管不断受到来自中原地区汉族先进的封建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以及受佛、道等人为宗教的渗透,但在整个辽代,契丹人对天、地等自然物象的迷信和崇拜,在其整个民族宗教信仰习俗中,仍占居着相当的地位。遍翻《辽史》,到处可见契丹贵族崇信“兆象”与祭拜天、地的记载。由崇拜天、地等自然物象而形成的“天  相似文献   

8.
耿慧 《南京史志》2023,(23):60-61
<正>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就是活教材。”我园园本自然资源丰富,绿化面积1 600多平方米,拥有80多种不同的树木、花草景观。幼儿园里各种垂手可得的树叶、树枝、石头、沙子、小草都可以与幼儿互动和交流,成为园本资源中的重要部分。幼儿天生对环境中的自然物充满好感:偷偷在口袋里藏形状各异的小石子、捏在手中的五颜六色的树叶、作为礼物送给朋友的新鲜欲滴的樱花,这些都是幼儿园生活中温暖人心的小片段。在幼儿心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与其“对话”。幼儿在与自然物的“对话”中,不断丰富认知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吴扬 《黑龙江史志》2014,(5):278-279
犬在汉画像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庖厨、狩猎、畜牧等场景中均有出现。这说明它不仅以其自然物的有用性得到了汉代人的喜爱和信赖,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对徐州汉画像中的犬图像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对汉代人驯养类动物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郑家相先生在1959年文物第3期上面发表了一篇"古代的貝化",文中述及史貝币的起源、分类及貝币所属年代的划分等問题。关于貝币的起源,郑先生主张在黄帝时期,因为"相传黄帝轩辕氏作舟车,舟车为交通工具,有了交通工具可以运输,交易因之频繁,海贝开始充当货币大约在这个时候’。关于贝币的分类,郑先生把贝币分为"自然物贝化"与"制造物贝化","非金属贝化"与。金属贝化",自然物贝化是海贝,制造物贝化是仿贝。同时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我国古代贝币发展的历史时期,认为贝从黄帝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是通行的货币,"自然物贝化"行使较早,仿贝行使在后,而金属贝化行使在最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同时。郑先生这些论断与他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正>黑龙江蒙古族的祭祀始于远古时代,继传至今。分为对自然物的祭祀、神偶的祭祀和祖先的祭祀。一、对自然物的祭祀祭天祭天是黑龙江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习俗。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后,祭天的习俗保留下来,从帝王到百姓无不祭天。古代祭天,实行“悬杆祭”,即  相似文献   

12.
辽代契丹人对日、月的崇拜,是其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中的一项内容。自然崇拜的产生,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经常接触或见到的日月星辰、山川大地及雷电风雨等各种自然物象“神化”的必然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最初的宗教表现是反映自然现象、季节更换等等的庆祝活动。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具体说来,也就是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由于人们对自然物及自然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不了解,便认为它们都是有“灵魂”  相似文献   

13.
<正>西藏地处世界上最高的地区,三面环绕着巍峨山脉,地貌壮观,资源丰富。在古代西藏,只生活着少数顽强的藏族游牧部落,他们的居住区域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古代藏族人民一直遵循本土原始宗教(苯教)的古老习俗,崇拜各种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创造出了大量丰富的民族文化与艺术,他们的主要居住区域分布在藏西(阿里)、后藏(藏)、前藏(卫地)、藏东(康区)和东北藏区(安多)。这些地区相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的珍禽异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山 《中国西藏》2010,(4):80-83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地标性大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湖泊,无论是从地理风光、自然物产还是人文历史角度来讲,它都是无与伦比、极富魅力的。而且,那里的很多珍禽异兽,更给青海湖增添了几多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5.
河姆渡文化“五叶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一件五叶纹刻画陶片,颇为有趣.这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不但以流畅的曲线美表现河姆渡原始艺术的风格,而且也以特殊的构图证明,六七千年前已经出现盆景艺术,并且可能已形成一种社会风尚.笔者在《论河姆渡原始艺术的美学特征,兼论中国绘画南北差异之起源》(《东南文化》1991年5期)一文中,对此已作过论述.这里仅就“五叶纹”本身的内涵作补充研究.一、“五叶纹”的形态特征研究首先需要说明,、河姆渡原始刻画是对自然物的感性认识的模仿与抽象,不是对自然物的摹写和照相.因此,对“五叶纹”形态特征研究,不可能用生物科学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定名.而只能采用近似的模糊的方法,并借助一点概率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透过《岭外代答》中的零散记载,以广西作为中心考察点,可以窥见宋代我国南方民族的鬼神观念比较盛行,从日常生活到宗教祭祀活动中都印下了浓重的鬼神观念的色彩,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自然物人物的鬼神化、鬼魂存在的想象、占卜和巫术的盛行等。  相似文献   

17.
《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以海、济、淮、河为四界,以泰山为中心的这块大地,的确给我们蕴藏着引以自豪的泰山文化。以泰安大汶口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以龙山镇为代表的龙山文化。这是代表泰山阴阳东方先民的文化遗址。从泰安大汶口文化来看,当时泰山地区应是我国货币文化的策源地。夏代的货币文化是有所发展的,出现了自然物货币,那便是以贝为币。  相似文献   

18.
高蒙 《文物天地》2011,(4):124-127
长期以来,以物质材料制作的雕塑总是试图突破物质本身的束缚,从自然物质材料本身的属性中脱离出来,营造出一种类它比拟的相似状态,以求表现一种幻觉的真实,具象雕塑为此走过了漫长的中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度量衡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度量衡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取自然物,如人体、丝毛、谷物等;第二类取人造物,如圭璧、货币等;第三类取自然现象.如乐律、水、金属等。  相似文献   

20.
龙原本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历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化身。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对龙有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方方面面,就以地理实体和自然物来说,逶迤的山脉称之龙、弯曲的河道也称之龙;高头大马称之为龙,婆娑的枝干也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