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逢双休日,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一角的树林里,一条条长绳拴起一道道藏传佛教的五彩经幡,在一幅幅经幡上面贴着一组组西藏风情的照片。经幡前驻足的观者甚多,场面颇为壮观。常来这里的游人都知道,这是新华社退休高级摄影记者、著名新闻摄影家顾绶康在义务举办自己的微型影展《西藏万象》。  相似文献   

2.
新派朝圣者     
王族 《中国西藏》2001,(3):58-58
我终于看到了玛尼堆。远远的看上去,感觉像是一个藏族汉子在那里打坐诵经。一块块刻有佛像和经文的石头堆在一起,上面飘扬着五颜六色的经幡。经幡随风飘拂,变成了虔诚的朝圣者向着太阳和神飞翔的信念。经幡已堪历岁月,四角和边沿被撕破,风一吹,飘动起一缕缕细缨。破烂的经幡没有给人那种沧桑和困苦的感觉,反而散发出一种劳苦功高,抵达了佛意的味道。谁都相信,在西藏,苦难的行程直接替代真和美。风吹得更大时,经幡直直飞舞,就是一种穿掠。我想起了狮泉河边那些一步一叩头的朝圣者,另一个世界的风吹动着他们的心灵。我屏住呼吸凝…  相似文献   

3.
张大欣 《世界》2005,(1):11-12
一想到过年,内心深处最纤细的情感总是被家的温馨所拨动,无论是家门上大大的“福”字,还是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抑或是熬夜守岁时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这一切萦绕在心头,升腾,升腾,幻化成一片相思,幻化出大大的两个字——回家,于是,中国人的春节成了一段永远走不完的归乡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张福运这个名字,很多人不知他是何许人也,而他恰恰是一位为中国收复关税自主权及海关行政管理权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并且他与上海也有着很深的渊源。一、充满传奇的一生张福运1890年生于山东福山(今烟台),早年在家乡私塾受教,12岁时入美国长老会教士创办的烟台毓璜顶英文学馆(简称英文馆)学习。1910年考取清华庚款注留美预备班,次  相似文献   

5.
飘曳的经幡     
大凡到过藏区的人,都对那里房前屋后和山顶、道旁在大风中猎猎飘扬的五彩缤纷的经幡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些或是竖立在高杆上,或是横挂在牛毛绳上的印有藏文经文或佛教图案的经幡,和那些堆磊在道旁山口的大石堆,山头的山神箭丛、嘛呢经轮构成了藏族山寨特有的风景线。藏区的经幡不仅数量特别多,种类也不少。在甘南许多村子中,藏族居民院落大都竖立有高高的经幡柱,至上而下用牛毛绳扎结着一绺绺上面印有经文的各色布块。有些村子后面的山坡上有丛林般的经幡,这种经幡竖立在天葬场附近,全用白布块连缀而成。有些交通要道口、寺院门前、洞窟内外都有此类经幡在风中飘曳。有些经幡还悬挂在建筑物上。玛曲县是纯牧业县,它位于“黄河首曲”腹心地带,过去牲畜转场放牧或赴外地都得把牛羊驱赶过黄河,人则拖住马尾泅渡或抱着充了气的牛羊皮囊划着过200至300米宽的河,人畜溺死的很多。1958年在距县府3公里处建起了木舟浮桥,1964年又改为木制渡船,后又建成驳船渡口,交通较前方便了些,但牲畜过河仍然困难很大,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1979年433公里长的黄河上建起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三孔曲拱桥。在空前规模的通车仪式上,藏族群众喜气洋洋地在桥栏上扎起了近300米长...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拥有一张翅膀,就要做鸿鹄高飞,不要学家雀恋檐。当你遭受折翅之痛的时候,你就睁眼看看浩瀚深邃的蓝天吧,那里才有你自由自在的家园,如果你还有生存的热情,就再作一次升腾。  相似文献   

7.
霍巍 《中国西藏》2010,(4):70-73
走近色乡古碉群 清晨,是藏南山谷最美的时刻。当薄雾还未散尽,而阳光已经透过云层撤向千山万壑的时候,山谷里升腾弥漫的水汽和五彩的阳光以层层叠叠的群山为背景,如同一幅幅变化无穷的水墨画舒展开来,又瞬间即逝,让人如同身处仙景。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拥有一张翅膀,就要做鸿鹄高飞,不要学家雀恋檐.当你遭受折翅之痛的时候,你就睁眼看看浩瀚深邃的蓝天吧,那里才有你自由自在的家园,如果你还有生存的热情,就再作一次升腾.  相似文献   

9.
古格走笔     
古格王国,坚如磐石,魏然屹立在祖国最边远的西南疆土上,如坚强的勇士,捍卫着边关700余年。她升腾的时候,如明灿灿的星星;她失落的时候,如血红的晚霞。无数文人墨客,在星光耀眼的黑夜,沐浴你的光辉;在夕阳西照的傍晚,不免扼腕长叹。树倒猢狲散古格王国的源头,水已混浊,落差甚大,奔腾的气势,因朗达玛毁佛而失去锐猛,迅速颓落成许多涓  相似文献   

10.
闻采 《中国土族》2006,(3):26-27
面向高原,世间一切的色彩顿然失却光泽;面向高原,人类所有的词汇瞬间变得干瘪。——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轰然撞击,使得受孕的喜玛拉雅古海隆隆升腾……世界第一巨人,宣告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一、巴松转湖节 巴松湖又叫“错高湖”,藏语称“札松错”或“巴松错”,意为“三座岩石山下的碧湖”。由于巴松湖被当地人视为“神湖”,所以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里每年有规模较大的两次转湖节,一次是藏历元月十五日,另一次为藏历四月十五日。 藏历元月十五日那天,来自此湖附近各村庄的僧俗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在湖上游的错高村大坝子上,诵经、祈祷、燃烧“桑”(烧香柏枝、酥油、糌粑等),并竖起新的大经幡取下旧的经幡,以示对佛的虔诚。相传位于湖泊东北处一座雪山是巴松湖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杰钦南木拉嘎布”神仙的化身。由于这座雪山终年积雪,象穿着洁白的礼服。因此,这天挂经幡的人必须穿上白色的氆氇藏装。挂完经幡后,为了表达人们  相似文献   

12.
傍晚,海拔4500米的措拉山口人迹罕至,除了偶尔经过的汽车之外,就只有随着山风飘扬的经幡。树林一样的经幡旁有一幢铁皮屋子。屋子里住着两个卖幡人。卖幡人一个叫旦达,一个叫索朗旺加,他们都是拉萨市尼木县普东乡人。措拉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内,"318"国道便经过这里,这条路  相似文献   

13.
经幡是藏族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种最直接、最普遍的宗教意识的表现形式。在西藏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以见到印有经文及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经幡,它们系在树枝或木杆上,插立于民房屋顶,村口、山口、河口、湖畔的玛尼堆上,或在山岩之间、树木之间牵挂,以简练的形式张扬着人们厚重的思想内涵,构成了西藏社会传统文化的一方面突出的内容。 西藏经幡按蓝、白、红、绿、黄次序排列,五种颜色为一组,成组张挂。当地民谣曰:黄幡象征自现莲,红幡象征  相似文献   

14.
飞机降落在贡嘎机场。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分外清爽。没有想象中的漫天飞雪,也没有预料中的寒风刺骨。远处,虽看得到皑皑白雪覆盖山顶,五彩经幡在山风中微微摇晃,可在拉萨城中,却是另一番景致——阳光温暖通透,天空湛蓝明亮,就连那车来车往的马路,也像是刚被冲洗了一样,干净得透彻。  相似文献   

15.
桑达石窟——遗留在悬崖上的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今天山谷中已经人迹罕见,空余遗墟,可以想见当年这里曾经是一处人烟稠密、经幡摇动的佛教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6.
飘曳的经幡     
大凡到过藏族地区的人,留给他们最深印象的是房前屋后、山顶道旁在大风中猎猎飘扬的五彩缤纷的经幡。这些或竖立在高杆,或横挂在牛毛绳上的印有藏经、宗教图案的经幡,和那些堆磊在道旁山口的大石堆,山头的山神箭丛以及寺院周围的嘛呢经轮构成了藏族山寨特有的神秘感和藏族化特有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站在马拉山口上,看见一列雪山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透过经幡,吉隆只是在群山深处一个模糊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玛尼堆,它是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上面还放置有羊角、牛角或整个的牦牛头骨;石堆上还插有树枝或木杆,其上挂蓝、白、红、黄、绿五色经幡;或由堆顶牵出一根根的绳子,绳上系挂着经幡、牛毛、羊毛等物。玛尼堆呈方台或圆台形,大小高低不等。在西藏的路口、山口、  相似文献   

19.
至味烟熏     
Noel Anger 《世界》2013,(10):148-157
点上炉灶,生起火,看烟雾缭绕升腾。我们应该庆幸,冰箱没有太早被发明出来,因此前人才会费尽心思考虑琢磨保存食材的方法——烟熏这种人类最古老的食品加工方法,让我们在吃腻鲜鱼鲜肉时,还有这番风味独特甚至更胜一筹的好味犒赏。  相似文献   

20.
春季朝山四川丹巴县巴底乡是藏民族聚居的小村寨,这里千百年来一直沿袭着春秋朝山的习俗。此俗藏语意为:为神山敬鸡朝拜。朝山前的准备工作还不少呢。做经幡──这一般是老人的事。用自制的墨汁,备齐已刻好的藏文经版,在五颜六色的按规格切好的方形或长方形的纸上印经幡;取净水和白石子──这是年少者的活路。到大河与山里的水汇合点取水、拾白石子,这地方来回得走上十五六里呢。那里排队取水的人们似长龙,然后依山梁走,并在沿途固定的小岩窝插经幡、丢石子、洒净水,直到寨中塔前。、阴历四月十—一大早,全村家家户户在碉楼上烧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