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藏历水羊年,在西藏有朝拜纳木错圣湖之习俗。我们有幸前往纳木错,目睹了无数信徒转湖的盛况。 6月11日晨,我们一行六人,乘丰田车从拉萨出发沿青藏公路北上。不久便进入辽阔的羌塘草原。车子经过当雄县后驶入娜根拉山谷,越过挪根拉山口便隐约可见纳木错。此次活动的大本营是三面临湖的扎西多波且岛。虽然我们提前两天到了这里,岛上还是搭满了帐篷,煞是热闹。我们在一家帐篷旅馆里安顿后,我不顾疲劳迫不及待地来到神往已久的纳木错湖畔。晴天丽日下,纳木错圣湖在伟岸挺拔,银装素裹的念青唐拉神山之衬托下,碧绿的湖水仿佛是天造  相似文献   

2.
正那年,16岁的次仁旺青第一次跟随部落里的男人,踏上了漫漫驮盐古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深藏在脑海里的漫漫驮盐古道已然萧条渐远,但曾经在驮盐古道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儿,那辛劳的采盐、驮盐场景仍时常出现在次仁旺青的梦里,亦真亦幻,让他常常怀念。第一次驮盐之旅,一场梦开启的一生情生于旧时藏北的次仁旺青并非安多本地人,1945年,次仁旺青出生在那曲的仁帽赤瓦仁巴秀  相似文献   

3.
王铁男 《旅游》2010,(5):72-79
在新疆于田境内有一条发源于昆仑山中段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河——克里雅河,沿河而上翻越克里雅山口可达藏北羌塘,它自古以来就是沟通新疆和西藏两地的要道,在历史上也称作克里雅山口道。这条古道跨越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和羌塘无人区。  相似文献   

4.
藏北驮盐歌     
驮盐歌可分为:盐湖赞歌——途中悲歌——采盐欢歌——装盐歌——驮盐工具歌——祭祀歌等。 藏北牧民创作了丰富的劳动歌曲,几乎所有传统劳动都有不同的劳动歌,其中驮盐歌是最完整的一种,如果以内容进行分类就可以分出若干个章节:盐湖赞歌——途中悲歌——采盐欢歌——装盐歌——驮盐工具歌——祭祀歌等。  相似文献   

5.
李涛 《中国西藏》2006,(1):83-90
驮盐队在藏民族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位置,是藏区农牧交流的主要细节,也可以说曾是这个民族生存延续的主要载体,因而驮盐队本身就极具民俗底蕴。  相似文献   

6.
王牧 《旅游》2007,(10):16-21
历史上著名的滇藏“茶马古道”,是一条由云南普洱经丽江、中甸、德钦至西藏的商道。当年,客商们通过这条古道,将云南的茶叶销往西藏,换回大量的兽皮、虫草、药材。而地处古道的盐井的食盐,也就此驮上了马背,销往西藏及整个康巴藏区。  相似文献   

7.
驮队过江     
驮队在湖盆样凹地的泉水旁驻扎,驮牛便安详自得地散落在帐篷周围,帐篷的顶上仍旧冒着青烟,要不是驮牛在帐篷周围,似乎看不出驮队要出发的迹象。 布琼等人先遣马队从嘎东到盐湖采盐去了,而这里只有一半的人马。 现在将近中午,队伍中的人吃过早茶,准备出发。念青唐拉以北的牧民驮队,喜欢清早出发,中午休息至  相似文献   

8.
正1一条东去的河流,携带远古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流过甘谷,流过甘谷的大像山,这条河流叫渭河。一条西来的古道,驮载异域的风情、他乡的佛陀,经过甘谷,经过甘谷的大像山,这条古道叫丝绸之路。山水与古道,自古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千百年来,悠悠渭河,滋润着大像山;茫茫丝路,装点着大像  相似文献   

9.
碧沉香泛话普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婉萍 《世界》2006,(10):58-60
金陵最炎热的八月,我到云南参加了一个有关茶文化的会议,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邂逅了我最感陌生的茶类——普洱茶。开会的地方是昆明的一个小县城宜良,虽然这里距离茶马古道的起点西双版纳和思茅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在历史上它曾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条必由之路,一路通向遥远的藏原。于是,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上,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在那些遥远的年代里,马帮驮着新焙的绿茶,从这里经过,跋涉山川、峡谷,历尽艰辛,一路铃声。长长的路途,马背上的青绿色茶叶变成了黑色,而此时,却有奇香溢出,这就是碧沉香泛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你对西藏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西藏西部的文化、考古与探险旅行有着特别情怀的话,有个人你一定绕不过去,他就是曾8次到喜马拉雅区域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科研考察的著名藏学家、探险家——意大利人朱塞佩·杜齐。在西藏,除了著名的唐蕃古道、蕃尼古道、茶马古道、盐路以及麝香之路,还有一条著名文化旅行考察线路,或者说文化探险之路,应该叫"杜齐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王铁男 《旅游》2013,(9):52-57
1927年8月,德国西域探险家特林克勒经过了两个月的跋涉,沿着桑株古道进入叶尔羌绿洲,对叶城县以南昆仑山及和田地区的文物进行了短暂的考察后,于次年7月离开了叶城县,取道一条少有人问津的道路——沿着克里阳山口,穿过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回到印度列城。这条线路在他撰写的《未完成的探险》一书中被称作叶尔羌之路。  相似文献   

12.
羌塘(藏北草原)是一片真正意义上的高天阔土。藏北的男人们每年都要进行两次长达几十天甚至数月的充满乐趣而又艰辛、危险的长途跋涉。这就是令外人感到神秘的藏北牧民传统的运输方式——驮盐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农牧盐粮交换。驮盐是藏北男人每年必须要完成的劳作之一。依循古人的说法,一个男人一生能参加九次驮盐,就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驮盐对男人而言,已经超出了对物质利益的索取。因此,他们不会为这种劳作而苦恼。  相似文献   

13.
茶马古道,神秘而古老的驿道,那扬起历史烟尘的马队,驮着多少沧桑、繁华、梦想和感动. 那是在云南省的拉市海.“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遛马场就位于拉市海国际湿地公园附近.我在拉市海的一块如葱绿般的草坪上闭上了眼睛.  相似文献   

14.
我的关于盐湖的一组诗,描写了牧人在驮盐过程中的几个劳动场景。这组诗发在《西藏文学》,引起文学界小小的关注。后来马丽华和张宇光两位作家分别在《藏北游历》和《神山之地》中对藏北牧民的驮盐这种劳作方式以及驮盐所涵盖的驮盐文化做了较为全面的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大西南横断山区崇山峻岭的峡谷中,有一条可与“北方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古道,它就是连接印度、西藏、云南、南亚、西亚的国际大通道——茶马古道。就在这“茶马古道”进藏的交通要冲剑川,中外文明碰撞到一起,擦出了见证古道兴衰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花——石钟山石窟。  相似文献   

16.
米玛 《中国西藏》2010,(6):80-83
芒康县作为西藏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境内的第一站,是川、滇、藏文化的交汇区。近年来,随着“茶马古道”旅游黄金线的兴起,这里的盐井盐田、曲孜卡温泉、澜沧江峡谷等独具特色的景点景区一一被人熟知和热闹起来,而在这种繁华景象中有一条“茶马古道”重要通道却被人渐渐遗忘,这里就是连接“茶马古道”澜沧江两岸的唯一一座古桥——措瓦乡境内的扎西达桑桥。  相似文献   

17.
丝绸古道上的骆驼客田迎五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的中段,至清末时,已有通向各地的驿道15条,总长9000余公里。运输工具亦有很大发展,马、牛、驴等驮畜以及高台车、马车、槽子车等已屡见不鲜。不过,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骆驼仍是货物运输的主力军。新疆人民的主食以...  相似文献   

18.
海拔:4718米景区面积:湖面面积192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Information交通:纳木错在拉萨往北190公里处,坐车的第一站是距拉萨162千米的当雄县,然后到湖区还要40公里,而且要经过海拔5150米的那根山口。拉萨没有长途班车去纳木错,只有租车前往。食宿:纳木错湖边并没有宾馆可供游客住宿,但每到旅游旺季,当地的村民就会在此搭起帐篷,为游客提供富有民族特色的帐篷宾馆住宿。但由于这里海拔较高,如果还没有完全适应西藏的高原反应,建议最好不要在此住宿,可返回拉萨或者选择附近的城镇住宿。吃的方面有酥油茶、油果子、酸奶疙瘩等。  相似文献   

19.
西京古道     
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在广东省乳源县大桥镇旁边穿过,这是现代快速路。在现代快速路旁边还有一条古代快速路,叫“西京古道”,千百年前这条路与京城相通。 “西京古道”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它还有历史遗存吗?怀着种种好奇,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千年古道。  相似文献   

20.
傍晚,海拔4500米的措拉山口人迹罕至,除了偶尔经过的汽车之外,就只有随着山风飘扬的经幡。树林一样的经幡旁有一幢铁皮屋子。屋子里住着两个卖幡人。卖幡人一个叫旦达,一个叫索朗旺加,他们都是拉萨市尼木县普东乡人。措拉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内,"318"国道便经过这里,这条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