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埃及国王的献祭仪式是集合性仪式,由庆祝战争胜利的仪式、日常祭神仪式、日常祭祖仪式和国王神化仪式构成。每个仪式都有复杂的仪式程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们并不是单纯的宗教仪式,而是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为了统治需要而设计和实施的仪式。在这些仪式的实施过程中,国王及其家族的神圣属性被宣传到全国各地,国王在军事和宗教方面的统治权力得到确保,甚至社会凝聚力也得到提高。这样,古埃及三千多年的王权统治的实施和延续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这些仪式的不断展演。  相似文献   

2.
李瑞  郑超  银松  殷红梅 《人文地理》2022,37(2):94-102
以“高山流水”敬酒仪式为案例,运用访谈法与观察法,分析民族村寨旅游者主客互动仪式情感体验过程及唤醒机制。结果发现:①仪式展演中,敬酒人以物质投入营造仪式“氛围场”,借助道具与旅游者展开互动,经仪式要素驱动使其达到集体兴奋状态,获得积极情感体验。②经由主客互动,旅游者收获个体情感能量、群体团结、群体符号、道德感等效果,赋予道具以情感意义,使其成为象征敬酒仪式的文化符号。③文化符号负荷主客情感,日常生活情境中旅游者以文化符号相遇、体验情感分享、敬酒仪式代入方式实现仪式体验情感唤醒。本文构建了跨情境旅游者仪式体验情感唤醒机制,可为民族旅游地构建具有文化特色和体验价值的主客互动仪式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泳超 《民俗研究》2023,(2):99-113+159
仪式文艺是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仪式紧密关联的文艺样式,它历史悠久,门类繁多。对照通常的文艺作品,仪式文艺只有在以仪式为中心的文艺场域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演,仪式与文艺叙事经常迭相嵌套,其文本具有多样态的存在方式,其叙事则常与文本外的仪式实践互相映射。它跟俗文学一样具有显著的模式化特征,却有着一般文学不具备的针对仪式之传统指涉性,传统之外的接受者容易发生理解错位。它经常在名实、逻辑、伦理等方面与通常的文艺审美习惯发生违和之感。这些表征皆可归结于它服务于外部仪式实践的基本存在方式,功能导向是仪式文艺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书讯     
《民俗研究》2007,(4):F0003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彭兆荣著,民族出版杜2007年6月出版。仪式理论与实践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表现出对仪式的独特认知、理解和解释,人类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也在仪式研究中得到反映。本书是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仪式领域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烧"太平香"是流传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还愿类祭祖仪式,当地人简称其为"烧香".本文记录了这一民俗事象的仪式过程.在与萨满教仪式的比较中,从岫岩地区的族群发展史、"烧香"仪式的某些程序及服装器具的制作与使用等方面对其神圣/世俗性进行分析,得出:岫岩"烧香"祭祖还愿仪式是一种世俗性裹夹下的"神圣"仪式.  相似文献   

6.
商代后期祭祖仪式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代后期祭祖仪式类型的确定 ,是进一步研究商代后期祭祖仪式内容、祖先崇拜、商周制度及思想演变进程等问题的基础。传统上以所谓祭名划分商代祭祖仪式类型的方法有较多缺陷 ,需要反思和检讨。以祭祀动机为标准将商代后期祭祖仪式分为有具体目的和无具体目的之祭祖仪式两大类 ,则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商代后期祭祖仪式包含的具体目的多为禳祓和祈请。王宾卜辞和祭卜辞反映的简单制度化的祭祖仪式 ,以及严格制度化的周祭则不包含此类具体目的。对不同类型祭祖仪式在时间上的分布进行考察 ,将有助于认识商周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古埃及宗教文献《金字塔铭文》入手,解读复活仪式与古埃及王权观念的关系,探讨该仪式在古埃及人宗教与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金字塔铭文》及复活仪式的核心是奥赛里斯象征的国王,古埃及人以来世信仰巩固王权理念。此外,古埃及复活仪式不仅局限于丧葬活动,它也是新王国神庙日常礼拜中的重要仪式,复活仪式的普遍适用性反映了古埃及人以国王为核心、宇宙秩序更新的宗教观念及其现实的文化记忆传承。  相似文献   

8.
阿细祭火:祭祀表演与文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细祭火仪式是云南省彝族阿细支系的传统仪式.在仪式过程中,地方精英与外界的互动不断地实现传统文化的重建与复苏.  相似文献   

9.
论义和团仪式的民间杂艺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仪式源于多种文化成分。武术的表演性元素构成了义和团仪式的武力炫耀式内涵,民间系列杂耍构成了其诱惑性表演根性。义和团文化形态的核心是请神上法附体仪式,团民仪式的外在形式为融合了诸多民间文化元素的产物,其兼容武戏、武术、杂技、巫术元素于一体,共同融会成义和团仪式的动作性和技术性内容。义和团仪式的原始核心是其动作性本体,而如此内容则源于多元的民俗性娱乐表演。  相似文献   

10.
民俗学研究传统注重民俗仪式、过程、事件的描述与研究,对其中的民俗物品往往视而不见,民俗物品湮没在事件、仪式、过程的描述之中,被看作孤立于事件、仪式、过程之外,与事件、仪式、过程的整体没有关联,是不具有民俗意义的自然之物。在民俗志写作中,学者浓墨重彩地描述人们表演的仪式与信仰,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藏书、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有林同志在胡乔木藏书、档案资料捐赠仪式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中央档案馆、当代中国研究所和江苏省盐城市委市政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关心和指导下,在这里隆重举行“胡乔木藏书、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出席捐赠仪式的有:中共中...  相似文献   

12.
苏菲主义教团的迪喀尔仪式活动之所以能一直延续下来,与它具有一定的功能是分不开的。笔者试图通过对"恰依"仪式、婚礼、葬礼等外部延伸的日常民俗场景进行深度描述和比较,对迪喀尔仪式从宗教、社会两方面做仪式的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29万字,79元本书通过考察民国前20年国家仪式的相关人物与事件、时代背景、制定过程、社会环境、前期准备、操演场景、仪式语言、象征意义、权力结构、民众参与、媒介态度等,试图认识国家仪式作为政治文化现象的丰富面相,以此揭示民国前期政治文化的特征。作者还探讨了南京临时政府和袁世凯统治时期国家仪式政治内涵的区别;国民党以广东为根据地时期与统一全国后仪式政治内涵的变化;并以"仪式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讨清朝第二代君主皇太极在太庙祭奠祖灵、进献供品的具体情况,考察了当时清朝内外的政治情况和皇太极本人的宗教观。皇太极在当时导入中华王朝式的仪式,有意识地创造了和满族传统仪式共处的状况。祭天仪式也好,祭祀祖先也罢,并没有排除满族传统的仪式,也没有使两者融合。原因在于保持民族意识须要满族传统的仪式,而为了成为中华世界的政权须要中华王朝式的仪式,二者皆其需要。皇太极虽然很热诚地导入中华王朝式的仪式,但根本上还是灵活地站在其基于满族政权现实的需要上。  相似文献   

15.
明代告祭仪式是国家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说,告祭仪式可分为常规与非常规两种。前者在正祭仪式之前或之后举行,是常规祭仪的一个环节;后者因时因事而举,内容更为丰富,主要包括因新皇帝登极,出征与凯还,营建与修缮,建制与改制,藩王之国,册封,奉安神主与祔庙,节庆与忌辰,禳灾与告谢而举行的祭祀仪式。告祭的方式有皇帝亲祭与遣官告祭两种,以明代登极告祭仪为例,可见其从亲祭到遣官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象征意义。明代告祭仪式的基本内涵是"告诉"与"祈禳",每种告祭仪式的涵义又常常是复合的,应配合其他典礼仪式,理解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裕固族作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婚嫁仪式独具特色。裕固族婚嫁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不仅是一项仪典的程序、步骤和过程,也是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具有象征性和表演性的行为方式。然而,伴随着裕固族民俗旅游的开展,其婚嫁仪式逐步被同化、异化,甚至消失。因此,保护裕固族婚嫁仪式的原真性刻不容缓。本文探讨了裕固族婚嫁仪式在民俗旅游热潮中的保护、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9月13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康晓萍出席仪式。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部分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科研机构、涉侨院校、社会智库专家学者和嘉宾出席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上,万立骏、康晓萍共同为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揭牌。中国侨联组织人事部部长李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中国地方志》2007,(12):F0002
2007年11月27日,广东省地方志工作用车赠送仪式在广州市中山纪念堂广场隆重举行。全省各市、县、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满怀喜悦参加了赠送仪式。广东省副省长谢强华、省政府副秘书长杨绍森、省财政厅厅长刘昆出席仪式并向地方志部门送工作用车。赠车仪式由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谭云龙主持,陈强主任致辞。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九台市满族石姓家族的萨满文化,在国内外萨满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者们对该家族萨满文化的关注已有三十多年,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所做的详细民族志调查报告所见不多.本文以石姓家族的野祭仪式为对象,在参与观察和民族志访谈的基础上,对该仪式的过程及其象征意义进行描述和阐释,并指出仪式程式的稳定性和仪式内容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20.
郭辉 《安徽史学》2013,(1):56-63
现代国家仪式作为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重要工具和措施,有其产生背景与契机,中国传统礼仪、节日文化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本土资源,而随着近代中国逐步开放,西方现代仪式知识的传入及传播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域外资源。民国成立为现代国家仪式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利用国家仪式操演,昭示新民族国家、新政府成立,并提供正统与道统支持,构建"革命"与"共和"作为民国"新传统",为新政权提供合法性支持。国家仪式及其政治文化,从传递社会记忆、维护政治秩序、构建文化传统、动员社会等方面形塑、表达和强化剧烈转型的民初社会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