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敦煌写本葬书P.4930《相冢书》中的六对八将的概念,其实是形法相地的理气相法。六对八将是五音三十八将中的六对八将,专用于占断五音五姓宅或墓外的山冈形势,以山冈形势的高低、绵延连接等占断五姓宅或墓的吉凶。  相似文献   

2.
金身佳 《敦煌学辑刊》2005,8199(2):33-41
敦煌写本葬书中的六甲八卦冢,是一块大墓地中四种朝向、方位不同的墓穴,是隋唐至宋时期敦煌地区的阴阳师用于分派给五姓百姓安葬的墓穴。  相似文献   

3.
俄藏敦煌献中保有两片正背皆书册页装的解梦书残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印刷排版有错乱,第四与第一为一片正背接抄;第二与第三为一片正背接抄,二之间有残缺。为五代至宋初抄本,内容与其他解梦书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文子》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该书篡改错讹之处颇多,所以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唐代抄写本《文子》对于该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写本《文子》进行了简要辨证,以正今本之讹误,考异文之成因.  相似文献   

5.
敦煌写本《论语》在敦煌儒家经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俄藏敦煌文献》的刊布,给我们的研究增添了丰富的新资料,其中《论语》白文写卷也有发现。经判定,能与较早公布的英藏中的《论语》白文相互拼接。本文拟对几件相关写卷进行缀合、校释,并作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玉耶经》属于大藏经"阿含部",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多种译本,西晋佚名译者所译版本在敦煌文献中亦有保存。敦煌写本《玉耶经》对《大正藏》所收《玉耶女经》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玉耶经》注重对已婚女性的"妇德"教化,与同时代的《女孝经》、《女论语》以及流行于敦煌社会的《太公家教》、《辩才家教》一样,侧重于对女性德行的定位与宣传,为唐代女性生活和教化研究补充了材料,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今传本《尚书》对敦煌写本《尚书》进行逐字对照,穷尽性地搜集所有异文,比较异同,归纳出八种异文类型。在时空背景和文化背景中考量今传本《尚书》和敦煌写本《尚书》的文本状态,推演文字雅俗流变的规律,求证敦煌写本《尚书》异文的特点,试图通过语言学方法正确评价今传本《尚书》和敦煌写本《尚书》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本《孔子家语》的“十”卷并非“七”卷之误,它说明早期《孔子家语》的分卷与方法与今本不同,很可能就是二十一卷。但就文字、内容及注文来看,敦煌写本与今本基本相同,差别并不大,这说明《孔子家语》在唐以后的流传形态是基本稳定的,并不存在结构性创伤,所谓“唐本”与“宋本”的区分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是中国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学总集,“选学”研究由于敦煌宝藏的发现,在今天获得了新的发展。本试图从藏于各国的敦煌写卷入手,阐述写本在《选》研究上的语言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已发现的近四十件<春秋经传集解>敦煌写本(残卷)大多抄成于南北朝至初唐时期,同传世的以宋刻十行本为底本的阮刻本相比勘,存在有价值的异词百余处,本文择取十处予以考释,以正阮刻本之缺误,且明敦煌本之可贵.  相似文献   

11.
P.3197v《曹氏归义军时期甘州使人书状》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校录了P.3197v《曹氏归义军时期甘州使人书状》,认为书状中的陈愿成都督入奏即应是传世史书中记载的清泰二年(935)回鹘都督陈福海受命朝贡后唐一事,从而推断书状作者文端等系为处理清泰元年年底归义军入贡使梁幸德被害事件而于清泰二年正月出使甘州,至一年多后作本状时才获得回鹘可汗不再残害沙州使者,并允许使者西回的承诺,文端等本欲西返,但十天后又因于阗使者事件再度陷入困境,只得派同来的汜某携带本书状先回去向时称“司空”的曹氏归义军第二任节度使曹元德汇报情况。  相似文献   

12.
P.3390号是敦煌遗书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件有关占相气色的图书,共包含有五个部分的内容。本文在松本荣一、侯锦郎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传世相书,对P.3390号相书的内容、性质、背景,以及它与其它相气色图书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P.2572(B)是法藏敦煌写卷P.2572号后半部所抄的一部失名相书残卷,记载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相法以预测命运吉凶贵贱等内容,与此卷前半部所抄的许负类《相书》属于不同的系统。本文将其从许负系统相书中独立出来,拟题为《相法》,考察了它的形式、内容、性质,以及抄写年代。  相似文献   

14.
赵贞 《敦煌学辑刊》2005,3(3):22-35
“九曜行年”是一种以世人年岁为据而将人的命运与九曜联系起来的推命方式。根据它的原理和规则,世人的命运每九年一个周期,九年之内随着年岁与九曜的依次更替,人的命运也相应地发生改变。从P.3779《九曜行年灾厄法》对佛经《梵天火罗九曜》的吸收以及敦煌发现的具注历日和星命术类文书来看,这种推命方式来源于印度,伴随佛经的译介而传入中国,至唐宋时期已经相当普遍,广为流行。但差不多同时,九宫、八卦等命理术语渗入进来井成为九曜推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命理学因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15.
敦煌本<文选音>包括P.2833号与S.8521号两个写卷,本文对抄写时代及其注音特点、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经过对《敦煌名族志》内容研究考订,结合《新唐书》、《旧唐书》进行研究,认为《敦煌名族志》撰写时间是开元十一年到开元十五年之间,敦煌地区的张氏来源主要有清河、南阳、安定和江东,主要部分是南阳和清河,从唐朝初年,吐鲁番地区已经将南阳与清河混为一起,张淮深封爵南阳郡开国公之后,很多清河张姓改称郡望南阳.  相似文献   

17.
本首先考述了P.2859《五兆要诀略》和《逆刺占》的内容及其形成,认为敦煌本《五兆要诀略》和《逆刺占》是出自归义军时期敦煌士或是阴阳师之手,系辑录拼凑相关内容并加入敦煌民俗内容而形成的地方性占卜书;并通过书中所反映的鬼神崇拜和相应的宗教内容考察了敦煌占卜与道教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爬梳资料、提供信息出发,将含有民族资料的敦煌汉文文书划归十类,按类概要论述了民族资料的分布情况,并通过注文列举了学界对相关资料研究的论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于敦煌遗书P.2942号写卷《河西节度使判集》中若干重要问题,如“瘠卤未能肥杞,截鹤岂能续凫”、“有正卵之五盗,无日群之一心”、“侮法无惧三千,搏风妄期九万”、肃州多乐屯、瓜州境内的铜矿、尚书所过的“玉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名敦煌学家王重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共同主办的“敦煌写本研究、遗书修复及数字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9月17—19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与会代表共7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英国、日本等国。会议收到学术论约60篇,就敦煌遗书的收藏保护与数字化、敦煌写本研究、敦煌遗书修复、追念王重民先生敦煌学研究贡献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且参观了“王重民先生生平展”与“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展”。本对这次学术会议进行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