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家相先生早年在《泉币》第10期《五铢重轮》文中,介绍了一枚东晋时期的重轮五铢钱。1998年《钱币研究》第1期报道,陈国友发现一枚东汉时期的重轮五铢钱;1999年同刊第10期载,王泰初(《渭南出土五铢钱》)也发现一枚东汉重轮五铢钱;1999年《收藏》杂志社主编的民间收藏系列丛书《钱币收藏》中,又介绍一枚西汉重轮五铢钱。至此,泉界关于“重轮之制,创自新莽,首见大泉,继见货泉”的观点,受到西汉重轮五铢钱实物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1986年10月,我在陕西省发现三枚铁质五铢钱(图左、中)。这三枚铁五铢钱出土时与其它约三十枚铜五铢钱混穿在一起,穿钱的麻绳已经朽烂,铁钱与铜钱紧紧锈在一起。与这三枚铁五铢钱同时出土的几十枚铜钱,版式相同,制作精细,“五”字交叉弯曲,“铢”字的左旁“金”字头呈大三角形,四点细长,“朱”字两头稍近圆折,中间直笔,面无  相似文献   

3.
1987年5月下旬,笔者在西安某地收集到一些钱范和钱币实物资料,包括一些五铢钱陶范碎块、五铢钱和铜碎料、碎渣,这批资料对汉五铢钱研究很有价值,故公之于众。钱范分为两种,一种是阳文陶母范,一种是阴文陶背范。均已破碎(封三)。其中有些尚可拼对成大块。陶母范均为面范。拼对后较为完整的一块宽约19.5厘米,残存钱模二十五枚(图一),另一块较大的残范有钱模二十三枚,这些钱模全部为上横画“五铢”。钱径2.55、穿  相似文献   

4.
据说山西人和陕西人逞强斗嘴,山西人自负地说:“咱山西挖地三尺就有煤炭。”陕西人把嘴一撇,说:“咱陕西挖地三尺就出文物!” 这两人所言均非虚妄,道出这两个省的特色和优势。位于黄河中游的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中国5千年的文明史,陕西占有千余年最光辉的篇章,因此地下埋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到目前,全省发现的各类文物点共有3.5万余处,定为国家级的文保护单位37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 陕西:中国历史的 “天然博物馆” 1990年4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相似文献   

5.
南朝齐武帝永明五铢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齐王朝统治时期行用的钱币基本上都是前朝的旧钱。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曾遣刘峻前往四川的严道铜山,在西汉帝时期邓通铸钱的旧址处开山采矿,置炉炼铜,就地铸钱。刘峻所铸之钱为南齐建国以来首次铸行的五铢钱,也是南齐前后统治二十余年中唯一的一次铸钱。可能因为铸钱成本过高或是费用不足,开铸不久即停止,仅铸得成品五铢钱千余万枚。  相似文献   

6.
四川威远出土大量“直百五铢”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1月,四川威远县黄荆沟公社秀峰桥开石厂的民工,在乱石泥土中挖出一个陶罐,里面有二十余斤铜钱。最近,我们将这批铜钱进行了整理。除少数残片外,共有一千七百零三枚。其中有半两钱、五铢钱,"直百五铢"钱等,直百五铢最多。 1.半两钱,一枚。直径2.4厘米,重2.8克,正面有内外郭,应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货币(图1)。 2.五铢钱,三百二十五枚,可分三种类型; Ⅰ型西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五铢钱十三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约3.1克(图3)。Ⅱ型西汉宣帝时期的五铢钱二十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2.7克(图4)。Ⅲ型东汉前期所铸的五铢钱二百九十二枚,直径2.6厘米不等,平均重2.8克(图5)。 3.剪边五铢,二百八十一枚。直径1.8—2.1厘米不等,平均重0.7—1.8克(图7、8)。  相似文献   

7.
我新近收集到一枚异品钱“五五五”钱,此钱布满兰色锈,铜质较好,币身厚实。实重2.3克,直径2.2厘米,孔经1×1厘米,肉厚0.1厘米。穿左上角有缺是失范所致,面文穿左右下三个“五”字,穿上一个“十”字样〈图一〉。是今年四月从一批江西新出土的40余斤五铢钱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50年代,洛阳涧西柴油机厂发掘工地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陶罐内存钱币等物21.8公斤,包括钱币、铸钱残枝和铸钱残渣等.钱币有汉半两、4枚三铢和郡国五铢等;铸钱残枝重1.5公斤,有的上有残铸头20多个,有的上残留4枚五铢钱.铸钱残渣有铜渣2.3公斤,铁渣少许.  相似文献   

9.
<正> 1990年7月,迁西县罗屯乡东寨村一村民在其家后院挖井时,於距地表1.5米深处发现一只素面泥质灰陶罐。罐口用两片青色大瓦覆盖,罐内装有古代钱币,有些钱币已锈成串串,估计当时可能是成串放置。这批古代钱币重54.5公斤,计11294枚,年代最早的为汉五铢钱,最晚的是金大定通宝钱,大多数为北宋钱币。现按铸造时间顺序分类整理,简报如下: 汉:五铢:1枚,五字交叉两划屈曲,铢字的朱旁为圆折头,是为东汉钱币(图一:1)。  相似文献   

10.
东汉博土钱     
上世纪50年代,洛阳涧西柴油机厂发掘工地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陶罐内存钱币等物21.8公斤,包括钱币、铸钱残枝和铸钱残渣等。钱币有汉半两、4枚三铢和郡国五铢等;铸钱残枝重1.5公斤,有的上有残铸头20多个,有的上残留4枚五铢钱。铸钱残渣有铜渣2.3公斤,铁渣少许。  相似文献   

11.
1979年,湖南省东江水力发电工程建设指挥部文物考古工作队,在资兴发掘了新莽时期的墓葬八十余座,其中M264出土两枚大布黄千铁钱(图一)、十五枚大泉五十(图二:上)、二十枚五铢钱(图二:下),以及一些陶、铜、铁器。两枚铁钱发现于墓室的左侧,靠近中部。从位置看,入葬时似放在死者左手中。铁钱平叠,已锈结在一起。钱文正互相粘连,大部分无法见到,只从未粘连在一起的地方,可见到黄字的下半部。钱表面褐色。  相似文献   

12.
王炬 《中国钱币》2003,(2):46-46
2001年1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613研究所19号住宅楼工地汉烧窑遗址边缘的汉建筑基址南9米,清理一处新莽钱币窖藏,内出铜钱2万3千余枚,其中半两2枚,五铢2枚;大泉五十23枚,分五型;货泉23067枚,分七型;布泉123枚,分四型。 窖藏完好,且经科学发掘,为洛阳地区新莽钱出土最多的一批。钱币以麻绳穿系,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前曾调查省境内现存的汉碑一文,在一九六四年《文物》五期刊载。其中有错误的,亦有须补充的,兹综述如下:李孟初碑原文云:“碑文隶书,文右题‘故宛令益州刺史□□字孟初神祠之碑。’”按:原文为“故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下缺字孟初神祠之碑”(据《金石萃编》卷八)。现碑文益州刺史下模糊的两字为南郡,在原石上看得很清楚。原文又云:“碑文中‘劝农贼捕掾’一  相似文献   

14.
余曾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一九五八年第三期罗继祖等先生撰《农安伊通河西岸文物普查简记》一文。文云:一九五八年,历史系师生与省文管会联合进行文物普查时,于农安榛柴岗乡好来宝屯发现一面铜镜。镜面右侧边沿有刀刻细字一行“济州(口彔)事完颜(?)”七个汉字,济字已模糊不清,(口彔)事当为录事,完颜两字甚清晰,颜下一字仅看出“(?)”字的部分,不能定为何字……。近余读《吉林文物》第四期三版,见载有《洮安出土两枚金代铜镜》一文,其中述道:“……一枚是仿汉镜形制铸造的连弧纹镜,直径长11.4厘米,平缘阴刻有“济州录事完颜(?)”。这个‘(?)’字可能是个女真字。”  相似文献   

15.
民国十七年(1928),在沙雅县裕勒都斯巴克(今新和县大尤都斯一带),曾出土了一枚古印章。印呈正方形,边长1.3厘米,厚0.7厘米;铜质鼻纽,纽呈半圆形,中有一孔,孔径0.6厘米;该印章刻有三行字,前两行均二字,阴文篆刻“李崇之印”,后一行字迹混浊不清,难以辨认。这枚印章只能暂名“李崇之印”。 1959年,在沙雅县玉什喀特(三重城)古城又出土一颗“汉归义羌长”古印。印呈正方形,边长2.3厘米、高3.5厘米,铜质卧羊纽、纽与印座之间有一孔,供穿佩绶之用;印用阴文篆刻,共三行。第一行为“汉”字,第二行为“归义”,第三行为“羌长”。这相隔31年一前一后出土的两枚古印章,现均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自治区博物馆有复制品展出,并注明这是两方不同的印章。 近阅沙雅县地名办公室编辑出版的《沙雅县地名图志》将“李崇之印”和“汉归义羌长”混为一谈,把“汉归义羌长”印章误记为李崇的印信。《沙雅地名图志》第153页记载:“汉归义羌长”李崇印信于1959年在沙雅县的玉什喀特古城出土”。第5页记有:“解放后(1959),从沙雅县的玉什喀特(三重城)古城出土“汉归义羌长”(西域都护李崇的印  相似文献   

16.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铜钱铸行数量最多的时期。秦以前铸币数额很少无庸赘述。汉代铸币最兴盛的时期要数汉武帝在位及此后的一段时间,据《汉书·食货志》云:“自孝武(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公元1-5年),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据考证,“亿万”即是万万,280亿万就是280亿[1]。以此推算,西汉在这120多年间大约平均每年铸钱2亿~3亿枚(当时钱以枚计,而不以贯串),按宋代的计量法计算(每千钱为一贯),则平均每年铸钱20万~30万贯足。唐代也是铸钱较多的时期,而北宋的铜钱铸行量已远远超过唐代。唐朝历年课铜多不过…  相似文献   

17.
三国魏、蜀、吴鼎立局面出现之后,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铸造货币,颁行币制。曹魏用谷帛作币,罢五铢;孙吴造“大泉五百”、“大泉当千”。蜀汉刘备则铸造了“直百五铢”。“直百五铢”钱,1956年在云南省昭通、鲁甸清理的十五座古墓中’都有大量发现并和五铢钱共出;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5月 2 3日 ,长沙市水运公司“穿山甲”号挖泥船在长沙湘江南大桥南侧支流靳江河出口处采沙时发现五代十国楚马殷铁钱 1 6 0余枚。 2 5日又打捞到一大块粘结在一起的泥砂与铁钱 ,清理出可识别的铁钱 3千余枚 ,均系乾封泉宝。其中有饼钱背“天府” 4 0余枚 ,背“天” 2枚 ;并有普通铁钱背“天策” 3枚 ,其余均为背“天”或背“策”单字 ,极少数为星月龙凤纹。如以钱径大小、外缘宽窄 ,钱体厚薄、书法差异等相区别 ,约有 4 0余个品种。五代十国楚王马殷一方面退兵修农 ,广植桑茶木棉 ,广开制茶、造瓷、纺织等手工业 ,在周边各域广设邸…  相似文献   

19.
麟游县周初属岐,东迁后其地赐康公,秦为京畿,号为内史。汉置杜阳县,据《陕西通志》载:“隋义宁初,获白麟于废仁寿宫,因置县”,是隋唐时帝王游乐避暑的胜地。近年来,这里汉代的遗物屡有发现,现将青铜量和五铢钱范介绍如下: 青铜量通高31.8,口径18厘米,重4.6公斤,桶状,平底,下有三兽蹄足,腹部有铭“六年三月癸已佐信工福  相似文献   

20.
85年3月17日在龙川鹤市一农民锄地,发现一陶罐,内盛铜钱39.7斤,共计三千八百余枚,转卖给兴宁县废品收购摊,此批古钱保存完好,币文清楚,有轻微的锈结。这批钱上起四铢半两、汉五铢,下迄南宋淳熙元宝,其中发现了一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